 鲜花( 19)  鸡蛋( 2)
|
作者:王迅雷3 B- w' t E3 C. v. S+ e2 a: u
这是最近多伦多教育局属下小学足球联赛中的真实一景: 5 X' E% i7 @, I: P9 c# D7 ]
# r( D; j4 f1 R( R: K; `O小学代表队闯入准决赛,正与另一小学队争夺半决赛资格,在比分落後的情况下,一位球技稍高的同学略对後卫有些怨言,教练马上连声以「Shut up」怒斥这位学生,并高声斥责,「你知道他挡了多少球吗?你自己去踢好你的位置,没有资格对同学说三道四。」
6 W, b N/ l# |7 l% c
% z7 I, t6 \: J: U7 C% r; bO小学队连连失分,但教练还是按顺序整批替换上场球员,务求使所有队员都有公平上场竞技的机会,即使是球队中的球技稍高的学生一样按序下场,教练还对学生们说,只要你们想参与及取胜,人人都有上场机会。
+ f" q$ Y& K/ O) }4 \) u7 i* `3 o7 h0 L( m2 ~& ?4 t+ p
O小学队最终以1比5惨败,但教练赛後不断称赞所有球员表现很好,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沮丧之举,并要求学生热情的在赛後与对方球员握手,在回校途中教练不断激励学生踢好下场比赛,忘去失败阴影。
1 c- k$ ]4 e/ k8 y2 S% D
7 a3 Z2 c3 H: T& s$ X5 D# m# F ?) E; y) ]1 `. ~
多伦多中学生运动会(本网资料图片)
8 o( K9 F/ H8 n9 E$ i* Z* \6 P/ m: D
2 l P/ }* }2 _8 p" J2 n5 b+ Q- @1 M& i
一场比赛之後让人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竞赛胜负,而是同学间人人参与的公平精神及互助团结凝聚力,只要你是球队中的一员,没有优劣之分,球技高超的同学得不到任何优惠待遇,大家共同承担着快乐及胜负结果。
: B, L0 u: U. O: ]7 ~( E; v! M# x0 j" F" Q. d+ B) O
小小比赛真切体现出本地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即使是本地较正规的俱乐部比赛制度上同样也体现出这种精神。黄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8岁的儿子参加本地Toronto Eagles足球俱乐部训练,他称,俱乐部每年都有很多分年龄组的青少年赛事,平日比赛还较为随便场间换人,但一旦球队打入季後赛,非常严格的是专门有两名监督员紧盯着助理教练上场球员名单打勾的进展,一场比赛八节换人中,所有小孩上场时间一定是相同的,即使是球队最拔尖的球员也不会在场上多打更多时间,这种公平性令人印象深刻。 ) B, X! \8 ~( {. q' u8 S
/ r4 E3 d, g* x. c: l* [
体育比赛是最讲究竞争名次,但可贵的是在本地青少年体育运动中,除了训练体育技能外,更重要的教育是集体精神及公平制度,没有尖子的优厚或技弱的歧视,公平参与,团结合作。现在正值春夏季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旺季,各校都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运动中,从田径赛到球类比赛,这种教育精神也体现於学校的集体比赛中,重於参与合作,球技参差不齐的情形比比皆是,这对很多华人移民确是种另类「震撼」教育。在追求「精英」教育的华人世界中,争名夺冠是理所当然之事,比如华人原居地代表学校比赛一定是体育拔尖的学生,他们可以得到优人一等的看待,以争名次为绝对目标,荣耀决定於名次之分。这与本地的教育风格差之甚大。
( F$ Z4 e9 U' H8 c% K% c" N/ ?" s) u+ C5 ]9 U! f9 O
将视野再放宽一些,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子女教育何时能更多融入本地的教育价值观?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等等观念在华人社会根深蒂固,唯求特长更强,积弱方面就不会参与,弃而远之,同时很多华人家长也疏於引导子女参加集体活动,包括很多家长认为华人子女身体质素差於黑人或白人,并不鼓励子女参与学校的集体体育活动,只是专注於子女的功课学习或诸如艺术才能培养,这与本地教育观有很大出入,本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与融合要求更高於体育技艺的培养,很能培养青少年的集体合作精神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5 z" U/ l- i3 p9 V0 |
9 B% t6 ]# [. o! W+ F* U体育运动已越来越被证明有益於孩子的心智成长,最近Active Healthy Kids Canada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多参与体育运动的儿童成绩更佳,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加拿大儿童花很多时间於电视或电脑屏幕中,缺乏最基本每天运动90分钟的标准。家长应警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 }* @2 q/ ~3 ~1 H6 g
/ T' W; l3 k9 ^5 [/ W9 ~+ m
由於人口变化的因素,现在现身运动场的华人青少年越来越多,但存在的问题是华人家长可以每年花数万元培养子女滑冰、网球等个人竞技项目,但鼓励子女参与不同族裔平常性集体体育运动热情则不足,很多家长存有很强的「精英」教育思维,有成败功利性的偏差,这恰恰是本地教育精神避免之处。另一方面,这也是整个华人社区教育氛围所造就的问题,就以教育局放榜之时情景而论,从华人社区到华人传媒就是一片「状元」风,什麽教育局或中学出了个华裔状元的报导铺天盖地,年年如此,只是换换照片而已,难道多伦多的教育成就就是培养了几名华裔状元吗?绝大多数普通华裔学生的状况根本不能体现,如果比较一下主流社会的教育报导及评论,华人社会的教育观确实大有反省之处。教育是社会成长的基石,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仅仅是生活中很小一部份,期望华人移民开启教育的另一扇窗,提升教育的新境界。
1 I6 ~+ ]+ }( C7 T/ x, k: f
: x) w! X! W1 \% ?* j0 K+ g原文标题: # e4 B4 E/ b0 A0 w r! h
学生小比赛中的大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