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男女之间关系好的称为朋友,比朋友关系更近,但又不是情人夫妻的那种关系,有许多称谓, 如第四种情感,红颜知己,蓝颜知己等,不外乎是描述一种,强于友情,弱于爱情的男女之情。
" U, p7 [$ ~: Q& W* k! r" _* o+ ^ g6 A/ |5 V* k; c# {! }
最近,看了几篇回忆林徽因的文章,谈到她与徐志摩,金岳林之间的关系,最后都终结于这种强于友情,弱于爱情的男女之情。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不幸,常找林徽因论诗排忧,金岳林终身未婚,逐林而居,总和梁家作邻居,还调节梁林夫妻间的家事纠纷,最后,梁家后辈以长辈礼待金。4 H: j' q: I- w! S/ r5 M
6 V. J x0 k0 o, [& e6 [; }
都说林是美女,从照片上看不太出来,容貌只能说清秀,可能那时的照相技术不行,也可能人们因爱其才,由此及其容貌。但她是才女则无人怀疑, 她主攻建筑学的同时,还涉猎诗歌,文学等领域内,很有建树,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广为流传,如人间四月天。在那个时代,林徽因的经历, 对女人而言,已是很难得了。更为难得的是,她在与男人的交往上,分寸把握得好,选择嫁给梁思成之后,同徐志摩和金岳林的感情,始终在友情和爱情之间保持平衡,没有像今天的一些男女, 感情的天平倾斜,脚踩西瓜皮,从红颜兰颜知己, 不知道滑到那里去了。
9 t G5 \9 P3 j. G1 _" z0 Z9 T( c
我对林的了解,始终停留在书本上,看看文章,回忆录等,只有理性知识。由这里,不禁想起一个类似的传闻,这次,有些感性知识,因为见到过真人: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据说,他同周培源夫妇的关系,和金岳林同梁思成夫妇的关系有些相似。
' h6 W$ q; B% P. X4 x( H0 F; x4 Y7 t. R9 W# C0 S
说这是传闻,因为从未得到过本人和有关人士的证实, 但也不像是无中生有,以讹传讹,因为我不止一次,不止从一个人,不止在一个时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有些人还和他共事多年。3 W b3 x, z' `) U* i( V, s+ y! I
, f* v; E/ |) U/ f, m: @' m0 ?
最早听到的说法是,据说当年陈周是好友,同时爱上了一位小姐,一女不能两嫁,其父提出条件,在留学期间,先得到奖牌的人,招为佳婿。陈一心做学问,力争拿奖牌,周心思活些,中间回了趟 国,说动了未来的老泰山,终于娶的美人归。 等陈几年寒窗奋斗拿到奖牌,回国求婚时, 发现心上人已罗馥有夫了。陈当时的感觉不得而知,估计受到一定打击,他后来也交过女友,但终身未娶。尽管陈周两人有此过节,传闻陈和周培源夫妇的关系不错,常是3人外出同游。
$ N& R% ~9 Y% J$ K2 B* Z( d
3 m" v3 I8 s+ _0 g% z) e& `我看到陈老时,他已是年高之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一生未婚。陈老面容清瘦,能看出年轻时的英俊痕迹。 瘦瘦高高的,有些道骨仙风的风韵,年近90岁的老人,腰板挺直,步伐稳健。他平时不拘言笑,也寡言,上课语言简洁, 没有多余的废话,下课回答完问题就走人。曾看到过他难得的一笑,像祖父一样,慈祥温和。有时,能看见陈老手持拐杖,在未名湖一带散步,或去图书馆。 路上如有学生问好,认识不认识,陈老都点头含笑回复。那时,西装开始风行,好像从未见过陈老在公共场合穿西装,总是身着半新的深色中山装。
7 X# S: n% m$ _* f' |6 ]5 B. s7 y0 R. ]( ~, f0 L
老师们对陈老的学术水平和为人都非常钦佩,听过他的课,陈老讲课,不用提纲,信手沾来,思路敏捷,条理清楚,上课时间掌握的非常好,下课铃响,他也讲完最后一句话。不像一些裹脚布老师,学生着急吃中饭,还在痛说家事。他为人刚直不阿,述而不作,著作从未等身。据说,解放后,他就不太写东西了,原因不知道。直到90年代,还是他的学生们为庆祝他90岁寿辰,作为礼物,为他整理了一个文集。远不像当今有些所谓的著名学者,造文集如同57年亩产放卫星,倒是洛阳纸贵了,但里面净是些瘪谷子。6 S2 Q5 x3 y" ?% W2 q9 f
$ C: W+ W% X' c6 m- P: \1 m& S多年前,跟陈老的弟子去过他家一次。 陈老的家在未名湖北面的一个小院子。院子 不大,几间平房,看得出失于整理,窗户柱子上的油漆退色剥落,小路径两边长了杂草。老式的房子,顶棚高大,窗户透光性差,里面很暗。春末时节,外面已经热了,屋里还有些凉,陈老穿着薄棉袄,坐在暗影里,显得有些孤单。办完事出来,看到一位50多岁的妇人,在院子里忙碌着,弟子说,那是陈老的亲戚,照顾他日常生活的。傍晚的斜阳下,陈老站在门口的身影,映在灰色陈旧的门廊上,让人感到有些冷意。. f1 {) e0 n9 L; j% e; k2 i
( D7 [+ A- H5 d* ]* w
原来曾非常羡慕那种强于友谊,弱于爱情的男女之情,然而,感情虽美好,珍贵,可与不可求, 不过,雾里看花,只能远观,不能近瞧。 看似美丽的情感,非常人可以承担。去过陈老家后,更觉得,这种感情虽美,但太过于昂贵了,昂贵的使人生晚景有些凄凉。 尽管男女之中的一方,会有幸福的婚姻,但另一方常因此而不能婚,不愿婚,晚年的孤单冷清,让人唏嘘。因此,没有一定的人生品位,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毅力,共同的志向,很大的牺牲精神,刻意追寻这种情感,不是狗尾续貂,就是东施效颦了。$ P7 s3 H' e! \7 a+ A( a" d
' u2 y0 N1 d) z- H+ O+ B
7 m) f! S5 f S8 }
也许,我是以妇人之心,度男人之府。不知陈老自己的感觉如何,在旁人看来,同金岳林相比,陈老的晚年,少了一些家庭温暖。金岳林不婚,至少还有林徽因的孩子对其执后辈礼,陈老虽有许多学生后辈,但学生不能替代子女和伴侣。
0 E' J, \2 u1 `) A( U# T. O$ c( u; e# F0 ^; p
不过,感情的事,常是旁观者唏嘘,当事人不悔。陈老的想法不得而知,金岳林的无怨无悔,则是出语掷地有声。 金老晚年,弟子曾因林徽因的文集请他题词和写序,他沉思了10多分钟后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那份真情,终生不悔,堪称情圣。
! i2 P5 y9 S- b: ?' y% e& {1 Z. D5 a- `1 s) T# s1 S8 \( t6 @+ T
但愿他们在那个遥远的天国,能和自己倾心的红颜知己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