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4-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從擁有中養成節儉
二、從擁有中養成節儉 ' V" T4 U. A9 j# O0 b
, e7 }0 B2 P# O1 M1 m談到節儉,有人會說:「我根本沒有什麼錢財,還要節儉什麼?」其實,節儉不光指錢財的節儉,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應該節儉。例如我們擁有生命、時間,要好好利用我們的生命和時間,對於所擁有的生命、時間更要節儉。俗語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又說:「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時間就是生命,節儉時間就是愛惜生命。我們浪費多少寶貴的時光在懈怠、放逸、散漫上?有多少寶貴的時間在頹唐、隨便、馬虎中消逝?把大好的年華、青春、生命虛度浪擲,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浪費的事嗎?( v2 V# E0 F1 x" D* Z4 j' v b
, g0 R2 x Y* z* ?7 A; u: B! h; h除了時間要節儉,對於感情也要節儉。每個人都擁有感情,假如不知節儉,濫用感情,會招來多少煩惱?把感情用在不當不正之處,也不是一個學道者應有的行為。, e! R, @; D3 V4 X
; q) d! r# U+ e9 q0 x0 m7 ~佛教並不是不重感情,而是要淨化感情,以智化情,轉化自己的私情私愛來愛佛教、愛國家、愛人群及愛自己未來的前途。只顧兒女情長,那是社會上一般未成熟男女的幼稚行為,進入佛門的人,感情已經過一番磨練與淨化,應該是成熟的。有成熟感情的人,應該懂得節儉感情,把節省下來的感情,運用在一切眾生身上。) X! Y3 ]# i5 |( ^
& d# n8 Y) \4 G8 b# k# s9 f6 B此外,對於物品也要節儉。竺摩長老一生節儉,一件海青洗破了自己縫補,補了再穿。佛教常說「惜福」,為什麼要惜福?就如銀行存款,有一定的數目,若不節制用度,隨便支付,終會有取盡存款的時候,這時生活就艱難了。所以,平日應該「有時當思無時」,「有」的時候應該節省,好好珍惜自己的東西,時時記住一針一線,來處不易,一米一飯,得之維艱。9 U1 w: Q/ }5 o" Q! }7 n
" K7 E, E I# s/ ]4 e5 n) z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仰賴社會、國家、師長、父母、常住而有的,日常所需也都是社會大眾成就的,而我們是否對他們有所貢獻?能平白浪費物品嗎?印光大師吃飯時僅吃一樣菜,即使拿兩樣菜來也僅吃一樣,弘一大師也是,認為淡有淡的滋味,鹼有鹼的滋味,因為真滋味是在內心的知足之中。因為他知道:我對社會貢獻有限,不該享受豐富的物品。+ K6 W; i- N0 W( h4 N, V: v/ F
: y& f+ M/ e2 j6 w4 G佛教青年,如果不能養成節儉的美德,將來不但不能貢獻社會,反而會成為社會的消耗者,一文錢可以逼死英雄漢,我們不能拿不勞而獲的金錢充闊老,或者做人情,應該在有限的金錢之下,學習無限的知識,在少量的金錢之下,完成自己永恆的事業。
$ v* m9 I2 C0 D: ^7 @. n( @+ m# q' C) n8 u* U
我對節儉下了三個定義:
4 g" C: J. @; Q/ ^& S9 e
. |3 p: O f+ u& u5 t+ h; G1 o(一)節儉是儲蓄之法9 ]7 b% g" I: m4 q, Z" k
0 {8 D2 j! X5 I3 O' v節儉就能儲蓄,感情如果不濫用,感情就能一天天的淨化,自然能把感情化為大慈悲、大仁愛與大道德;時間如果能節儉,就是儲蓄生命,將會使我們的人生延長許多;物品如果能愛惜,就能使我們的東西,更發揮效用;金錢如果能儲蓄,就可以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a, n1 ^5 E' s" j8 P) p4 B9 {. [& ~
未來的一切,往往是由現在一點一滴而成就的,正如大海是由一點一滴的水所匯集而成的一樣。/ ~; M9 X) l2 b1 P n# m, H
8 C# b' d+ H, P# r! B1 w8 X. K(二)節儉是致富之道
& I$ \+ X5 |0 w4 c! y) X4 ^
6 r H2 r% _3 V3 n3 q: t! ]4 D7 C. R) c養成節儉的習慣,將來才會富有。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有錢,一帆風順,而不去探究那許多富有者,他們之所以致富成功的原因。如果未來想成為一個富有者,不僅是金錢上的富者,同時也是擁有大感情的聖者及擁有無量時間的壽者,就必須遵守致富之道--養成節儉的美德。1 b2 C$ `+ c m0 ~2 m% F$ M" U- u
8 m3 Q1 k& w0 ~& i1 f7 m(三)節儉是事業之基) N2 V4 y5 R/ F! t) K+ J( `
0 C$ m' {+ d, D) b, s& G1 F
無論將來發展什麼事業,如辦圖書館、托兒所、育幼院、或建講堂弘法利生,都必須由基礎做好,也就是從今天起開始節儉,唯有節儉的人,才能使時間長久,才能使情感豐富,才能使物品增加,才能使金錢富足;從現在起,將已擁有的時間、感情、物品、金錢節儉下來,才是佛教青年未來成功立業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