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这组数据很有意思,但是这个结论却未必然。
, W9 w+ S3 y, b' h- O; t( P
1 h& s2 |0 V3 T( y5 I9 C& f/ n如果我们去除今年(2008)年的数据,就会发现2004年的41%是这几年(2003-2007)的最低(2003年为973/1701=57%,没有找到更前面年份的数据),那么是否说明当时“供远大于求”呢?也许是。
+ [( G7 C v5 _* J5 O, s/ e但是,后几年的房价不见得就是“狼来了”。
7 T" [4 }, b, a8 Q: N6 r9 K {5 x e再反过来推理一下,2007年的76%是最高,看上去供不应求,但是房价却在几个月后不再走高。% {4 ~% ?, U$ P
0 h0 n3 }* v9 L# \) L所以呢,同样的数据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y0 n+ H/ K: c% m% w
0 _+ t+ L7 y+ P能见度太低,我不知道该得出什么结论!# |% T y& F3 p9 f w
) i$ r. a0 i) t. Z
原帖由 yxia 于 2008-2-8 20:55 发表 ' X- W! x* ]5 D. R2 z6 Z
我认为售出房和上市房之比(sales-to- listing ratio)最为重要,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房屋供求关系,而不是仅仅单方面考虑售出量或是上市量。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孤立地看一月份的房屋销售量好像不错,但和房屋上市量一起看,就会发现事实是供远大于求,不管这个供大于求是因为房屋上市积压太多,还是由于房价太高老百姓不愿意买。请比较近年一月份的售出房和上市房之比:36%(2008);76%(2007);73%(2006); 48%(2005);41%(2004) http://www.ereb.com/pdf/MonthlyStats.pdf。...
7 Y& [% H3 X$ s6 D[ 本帖最后由 Homework 于 2008-2-10 01:5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