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来到加拿大,进入完全陌生的社会体系,在碰撞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许多人来前情报收集一般,期望值过高,心理难免出现失落。于是报怨声不绝于耳,有时甚或出现完全灰色的调子。不是反对大家报怨,而是这报怨的内容和方式有值得修正的地方。闲来无事,随手胡扯了个“三报怨三不抱怨”。 2 @9 ~: F. b; S: _$ O I8 s! P0 P
" `6 V/ V4 R" ] G不抱怨做LABOR。这事儿没什么好商量的,明摆着,你不是大学毕业就取得正高副高职称的,你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坐上处级局级位置。你既然出了国,就是回到起点,原先在国内的一切都划了句号。既然回到原点,打LABOR就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个今天找到明天就能开始的工作,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加拿大名牌院校毕业生出国多年,回加拿大一样要从LABOR起步,你一个中国移民怎么可能来了就成为商人、律师、医生或者当上政府公务员?不少朋友视LABOR为难得的健身机会,这想法让自己舒心。 & d8 {$ ^; Y0 `9 r' ~' S ) h: w6 N% T5 E9 d不抱怨社会地位变化。以权力位置划分社会阶层,以金钱数量权衡社会地位,是标准的中国人做法。既然来到西方社会,就应该明白平等是西方最有价值的社会理念之一。那种“我们这些人,在国内怎么会修理车库水管”的说法是典型的中国思维,北美的大富翁不是照样以洗车、剪草坪为乐趣。比尔盖茨也是自己开车上下班。换个角度,你在中国社会地位高,不还是得看比你地位更高的人的脸色。在这儿,你用不着请客送礼打点工商税务公安局的人吧。 5 H) s# H4 ]1 f8 j
$ t7 n! O0 Q$ a. j6 y' T( o
不抱怨消费水平增减。有一失必有一得,万里移民不可能没有成本。那种“如果不出国,我房也买了车也买了”的情况是正常的。不买那台大屏幕等离子电视,我就游遍欧洲了——这是一个道理。移民要时间和金钱投入,必然造成其它消费减少。有的朋友,把移民及选择去留过程,视为“大不了就算花个十几万旅游一年”,一算帐反倒便宜,显示出更积极的心态。 6 P# s2 l' l/ y" N5 D3 i2 a+ j0 G+ I+ n+ J3 x/ W7 h
不抱怨的事,基本属于“境由心生”,是自己可调节的。那么由外界环境决定,该由我们去争取改善的,自然属于该抱怨的。 , W) K3 g/ D+ Y F% u, x5 z" U' T" ~; C抱怨华人机遇不平等。加拿大已经杜绝的种族歧视,但因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华人机遇仍然不平等。即便是LABOR,西人的工作机会还是远胜华人。这种不平等,当然不会显示出来,那就是歧视了,可事实上存在。 * j( {5 T n4 ^8 w1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