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2 D, }& o2 U0 U0 D1 j8 Q; b6 A
/ F# ^2 t+ i" F( G( r& l9 D7 P' d
: a/ B9 {3 w! |* D- G
贪着今生非行者。1 |+ o* k" h5 I6 _
贪着轮回非出离。: ]0 X" K$ D k) J9 {+ ]5 j
贪着自利非菩提。
9 R) P/ l3 \; M K1 b& \0 O 贪着实执非正见。
# V- h6 u9 G, T3 ` a# X" J( {/ q
* A7 ^0 }1 H F ?/ R 0 V4 [6 n c" K$ L
第一,贪着今生非行者。
/ Z4 `. Q& ^+ [) M# a% c, @ M
: J/ R9 c' P. a: ?0 V* b 在六道轮回中,今生非常短暂,暂时的利益统统都是不可靠的、无常的。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贪恋今生今世这些暂时利益的,而应该考虑未来的生生世世。
9 R2 W1 t% w M5 i- v * d* }4 A, p3 q2 W% D
修行人也可以有暂时的利益,但这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如果你真正能够为了永恒的解脱而修行,那么,这些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不用特意修,特意求,自然而然就会有。真正的快乐与幸福,越求离你越远,越求越得不到。你特意修这些暂时的利益,很难修成;即使修成了也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q$ ?2 y2 t$ k
9 K- g) G6 M4 o$ I% G; P 这些世间的利益,包括世间八法,本身不是束缚。我们看一些大德高僧,他们已经具足、圆满了世间八法。但是,这些不但没有束缚他们,还变成了他们利益众生的助缘。如果你能不执着,这些不但不束缚你,还能让你解脱;不但不能让你痛苦,还能让你快乐。- f# j: Q" P( o
, K0 {; B& m9 u/ A 第二,贪着轮回非出离。
7 l E8 `$ a+ z/ Y* l9 Z
, P- R+ g4 j( E/ D5 ]! Y 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追求解脱,在追求佛果,但是,如果对轮回、对世间法还有贪恋、贪着,就是没有出离心。这样,你求解脱、求佛果的这些发心统统都是假的。贪着轮回,就说明还是没有发自内心地把轮回视为火坑、视为苦海。在内心深处没有生起日日夜夜求解脱的信念。
" t. `* V; F `
$ A; P1 F. q, S5 W6 p, ] 如果对世间、对世间八法还有贪恋,还在寻求世间的这些福报,这样,你绝不会一心求佛果,因为一心不能二用。如果你还在求世间八法,你就不是一心一意地求佛果;如果你还在修世间八法,那你就不是一心一意地修菩提道。如果你没有为众生一心求佛果,你就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行菩萨道。
( J2 ^( |" }" y' u8 |1 s5 W
1 l, t1 ]9 t6 ] 第三,贪着自利非菩提。5 G1 h8 D5 {) A; w7 C; f
! \3 h* \: @6 b; D" R
有没有生起菩提心,就要看有没有自私自利。真正发出菩提心的人,真正行菩萨道的人,无私心,不自利。如果你有私心、想自利,就不是菩提心。
2 H5 _6 O( t) p; z1 { H7 \: y+ v
; m8 r6 h/ C7 T8 `6 B7 K d 现在很多人都是为自己求解脱:“我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候阿弥陀佛要来接引我。”很多人都在忧虑、担心:“我学加行,学大圆满,到时候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我吗?我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这种人没有菩提心,他是为自己求解脱的,是中士道的发心。贪着暂时的利益,不是菩提心;然而贪着自己究竟的利益,也不是菩提心啊!6 o$ p' c; N2 f% Z
: }. s- n0 y9 g8 X. a. L+ E% S
第四,贪着实执非正见。+ }: l9 E; ^3 g' t
[# N6 W9 e5 _8 S/ G
“正见”指的是无我的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我们有没有把自己视为真有、实有?若是把自他一切法,视为真有、实有,就是没有正见,没有般若智慧。* u5 F' P. H: \; K% Z2 Y9 O# D# w
! t& t$ N. P; v6 s/ \
你有没有把他人视为实有真有?有时候他人对你好一点了,有一点感情了,就生起贪心了。有时候他人对你有点不好了,产生点矛盾或冲突了,就生起嗔恨心了。这就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没有正见,因为你把这些视为真有、实有了。若不然,怎么能生起贪心、嗔恨心,怎么能生起嫉妒心和傲慢心呢?
, M7 e4 `: k# x/ C' k
; D0 r7 \ T3 a! m 有些人分别心、执着心太强了,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也会生起贪心或嗔恨心。但你能转成道用也行。比如:他在电视画面里对你翻脸的时候,你心里不会生起嗔恨心;他对你微笑的时候,你也不会生起贪心;他在那里发财了、成功了,成为世界首富了,成为最大的官员了,你也不会生起嫉妒心。因为你没有把他视为真有、实有,你心里知道这是一种假象,是一种变幻。
" C) S$ t7 ^5 @3 V8 m 7 j; L' ^- D# F- i
但是对你身边的人就不一样了,无意当中碰了你一下,对你说了几句不礼貌的话,或者对着你翻脸了等,你心里就不舒服了,生起嗔恨心了。身边的人对你好,帮助你,对着你笑,对你说些好话,你就觉得很顺眼,很顺心,就生起贪心了。8 c$ y" d6 H @& t+ u6 W4 U0 v
" Z e, u' C I$ u$ k T. P. G, f
所以要仔细观察自相续,如果对他人时而生起嗔恨心等烦恼,就说明你把他视为真有、实有了,这绝不是正知正见,应当建立起般若智慧。
+ N. \- t% `2 h* t( _/ c. r' S4 m' p ; w! w4 g. R4 \
, L+ {7 g+ F1 V! x b
以上就是萨迦派祖师《离四贪》的教言,此教言在藏区流传很广,虽然言辞简单,但非常有加持力。能不能利益他人,能不能帮助他人,主要看发心。从内心深处真有一颗饶益他人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话,里面都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加持。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众生。 6 K0 h9 L6 K7 Q$ p
. q' \0 ~0 W% ^) O$ U, i ——摘自《离四贪》讲记* {6 A1 ~6 H3 J x
2 G d7 D) ?( {! z% Y' Y,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