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3)
|
古稀老人踏出国门
& `. A. k; ?2 r9 Q, m3 a V- T! P
5 G/ W3 }8 Y. n/ ^5 V, a" `0 w加拿大移民之痛有很多种,其中亲情是最重的一环。人到中年才背井离乡移民的为数不少,此刻要拜别年迈父母,实在难忍分割之痛;同样在父母眼裡,无论儿女多大、多么能干,永远都是孩子,都放心不下。与其日日牵挂、夜夜思念,不如亲身前去看看;于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便踏出国门、跋山涉水、探亲团聚。
8 K0 Z: y9 C I' x) {8 b, ^* f
5 l8 F% U5 |2 _$ C( K- j& M2 K闷得心慌 寂寞无语7 m1 u8 K* r/ v9 L+ r
7 ]1 }; s4 L- i3 l1 M; L3 n* {一家人能够朝夕相对共聚天伦、彼此关爱,理应欢喜快乐,却偏偏有许多事不尽如人意,以致影响了彼此的关係。
- Y( e' N& n3 i6 c4 `7 v+ n1 Y4 @3 `/ ^4 ?1 L
都说相见好、同住难,初见面的喜悦,刚到异国的兴奋,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驱散,文化、语言、习俗、环境等都令老人生畏、难以适应。8 B4 {4 \/ ]* x4 s" a3 N0 M7 s
. S) ^" c: [4 T, d1 x1 {* R
来自北京,塬来住在多伦多市中心的老王,辛苦打拼了几年,终于在偏远的地区买了房子,带同探亲的父母,欢欢喜喜乔迁新居。不料,地方大了、矛盾来了,习惯了塬先方便热闹、和一众邻居日日相聚甚欢的两老,在荒无人烟之地,感到闷得心慌、寂寞无语。
; O" q4 v8 z( V, a6 p9 W* u2 `* p2 x* ^: y1 h$ o+ a$ Y
塬来「同病」者多的是。那天,在超市见到久违的张阿姨,言谈间,才知道她随儿子搬到大多区列治文市的大宅;我忙恭喜她,谁知她面露愁容、幽幽地说:「搬得那么远,连个朋友也没有,自己又去不到华人超市,连塬先参加的团契活动也得放弃,实在是度日如年。」
2 n' c0 R) ?& f3 d3 x6 @. M- t+ @7 F$ H$ G. T. T; _4 u R- x0 X5 L
共叙短暂 机会不常
" ^5 ^. `* F) N3 Q& n3 W& U* l) Q5 P# P/ V
被困家中的老人,难免感到「闷」,每天只能抓住的说话对象,就是同一屋檐下的家人。很明显,他们会啰嗦、絮叨、健忘,常常反反復復地讲着同一件事;要是作子女的,不会体谅,没耐心聆听他们的故事、当年勇、养儿时的趣事,甚至生活的艰辛......这样,屋子裡就只会形成「冷」空气,彼此都不舒畅。2 w# c" P/ u$ v. q
; [+ F$ w7 x5 Z, d
除孤独外,老人家最怕的是身体出毛病。国内通常有医疗保障,看病没有顾虑,且方便容易;加拿大的医疗众所周知,非公民若要看病,昂贵无比,就是买了保险,医疗费用也不一定全包,加上言语不通,老人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肯去看医生。有时,年迈的父母担心给儿女带来麻烦,即使身体不适,也不会坦言相告,甚至强打精神预备饮食,这也成了他们的一副重担。/ U7 Z5 ~) F% m- C+ [( G
% v& u1 ?# o6 {! y# Q8 N% Z" v- S要记住,共叙时间是短暂的、机会不是常有的,所以双方都要珍惜。但愿为人子女者多多学习,用嘴感谢自己的长辈,用情体贴自己的父母,用爱嗬护自己的爸妈,用心回报自己的双亲。这样,年老父母自会感到此行非虚,长途跋涉还是值得的。8 q0 ~8 h$ y* t; E M&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