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4|回复: 0

兹卡病毒蔓延全美洲 3名加拿大人已感染

[复制链接]
鲜花(40) 鸡蛋(0)
发表于 2016-1-29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已证实有3名加拿大人携带着兹卡病毒(Zika)进入加拿大被发现。其中2人已痊愈,1人健康情况未知。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兹卡病毒料可能蔓延到了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目前只有加拿大和智利除外。
: x' w6 d+ p, I8 m" Q: H* s0 ^6 X: z
  昨日,卫生部长 Jane Philpott 称,在加拿大境内还没有出现四处传播的兹卡病毒(Zika)。不过,截止目前已发现有3名加拿大人从国外携带着兹卡病毒 (Zika) 返回加拿大。
9 q3 A9 T& h+ T( @
+ f3 V  _9 k# K/ p  其中2例在 B.C. 省,二人分别在萨尔瓦多和哥伦比亚感染上了病毒。目前,两人已经恢复健康。
6 H1 P( T1 h; E: k( I
2 R7 e, }; t/ e" N$ i+ O) q. T  q; R7 j$ [# C0 p/ a
  另外一人在阿尔伯塔省,具体感染地点未知。目前,该受感染者的具体情况也还未知,不过阿省卫生部称,不会对公共健康产生任何威胁。
9 N3 @4 ~" S$ s( h" V
& t8 ]: y8 I% |- r$ o  U  在1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25日首度针对美洲地区的兹卡病毒(Zika)疫情发出警讯,表示由蚊子传播的兹卡病毒料将蔓延到美洲几乎所有国家,只有加拿大和智利除外。这种病毒疑似在巴西造成大量新生儿小头畸型病例。' E# F7 a1 z8 b$ A; B- e

! @" l8 `! a1 W: \1 H; ^  ^5 O9 T  兹卡病毒最早是在1947年从乌干达兹卡森林的猕猴体内分离出来,1952年在乌干达与坦桑尼亚发现人类病例。非洲、美洲、亚太地区都出现过疫情。
8 s: S& G# H4 Y8 L! ~( w! i5 I* N1 t1 @* W6 l) n$ i7 a( m6 t
6 w- D) j# h3 N/ C& U; `6 m
  孕妇若受到带有兹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可能导致胎儿罹患脑部发育不良的“小头畸型症”。巴西在去年5月发现第一起兹卡病毒感染病例,研究人员表示,巴西从去年10月至今,出现了3893个新生儿小头畸型症病例,是过去一整年出现病例总数的30倍。+ o9 W, e- B6 Z  O& w
1 p2 R! C5 f9 }) y
  世卫组织说,目前也已在人类精液分离出这种病毒,但需要更多证据才能确认是否会透过性接触传染。到目前为止,唯一证实的兹卡病毒传播途径是病媒蚊埃及斑蚊,其他途径尚在调查中,尚无迹象显示可经由母乳传播。6 l7 J9 Q& O) r3 a9 `

/ n/ s) E( P! V9 Q
3 T- H3 U% @( i  由于美洲多国出现兹卡疫情,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最近已扩大旅游预警至22区,警告孕妇不要前往玻利维亚、巴西、佛得角共和国(Cape Verde)、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地洛普(Guadeloupe)、马丁尼克(Martinique)、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圣马丁、苏里南、萨摩亚、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等。CDC并建议,最近曾前往这些国家的怀孕妇女应做检查。美国本土目前尚未传出病例,但一名孕妇在巴西感染兹卡病毒后,在夏威夷生下罹患小头畸型症的婴儿。: h) K" u% G: O/ B; H
+ t0 I$ s1 h7 n
  世卫组织指出,美洲地区不曾遭逢兹卡病毒侵袭,民众缺乏免疫力,加上病毒的主要传染原黑斑蚊在当地相当普遍,才会造成大规模传染。6 |) k6 N! O* I- B0 f; K* I1 b
+ k" A2 d) I6 W- t! E5 @0 Z( y  d
  泛美卫生组织也呼吁当地做好蚊蝇滋生预防措施,高风险区民众,特别是孕妇,应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曾经或预计前往高风险区的妇女在出发前与返国后,应和当地医疗服务机构联系,密切监控身体状况。
大型搬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1 01:23 , Processed in 0.06777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