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4|回复: 5

未来30年孩子所面临的职业世界会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5-1-7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刚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未来30年孩子所面临的职业世界会是怎样的?文章出处链接http://shizheng.xilu.com/20141231/1000150003682724.html
1 A: k0 z6 y, w& p. z( D4 G. I& H$ \; L0 n7 l3 X! U! h4 j: s5 P
什么是教育?
$ h  h" C5 @6 U3 n
; Z& O# q2 N( k# M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e( y, _8 n" ^

7 J6 M$ t6 W7 X3 L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六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四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4 W- W. @3 }% l7 h

" e) k% F# P, Q: N" r) B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 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 Q. q  D& q  q. m1 t, U7 ], V- Q  X# J- d) B; F& U! l; W

. c; ^" f6 h2 h* g未来30年孩子所面临的职业世界会是怎样的?  p( n! m. c, p, q
7 t7 F, P$ M" v# Z( u; }- q" v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 x; L1 ^# R: k. {8 V
1 `3 x3 D9 E) m5 }5 V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 B" I6 ?% ]$ L8 M2 E
$ C- e2 v0 i0 {. |+ F, h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这是棋王大战深蓝电脑,就是一个计算机跟一个棋王下了6盘,现在是3比3还在下。再来看另外一张图片,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 J6 a. C! B% }3 z4 s1 H4 B4 B0 Y+ h: o7 i
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4 T$ }0 @* y" w  [

. @2 L# p, y$ P6 u& v8 e# G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现在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再比如之前的海底捞。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 o# M  ^! d* l5 r5 q. _# u# |) [
$ j# O( |+ P9 V
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换两到三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
& |& f8 I( G2 I2 R/ s; n+ c, l# U2 `9 I- Y9 ^$ r* I) T3 s, t
第三个改变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 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但是很遗憾,从上个世纪1994年开始,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没什么明显上升,甚至有几年还会下降。这一点我想不用给数据,大家已经有感觉。
& t: Y) D' R% E( {& M3 G; }+ y8 s' m& F! ~8 a, S# @; u! {* L

/ r' S1 t/ L- G! O6 ?8 {  ~$ |% g3 U/ |8 O4 W. F: f. S- x! I
% r9 n' z& U/ r" a. S, y" h" d6 f
后面还有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用链接查看。% F5 Z. P* B; v- E% f# K. `: _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40年前,我们的父辈被这样教育,你们生活的目标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30年前父母说,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适当地考虑一下个人前途,还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20年前当我走向社会,生养孩子,人们开始关注情商对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专家告诉我要培养孩子的情商。10年前有人提出心态决定未来,情商的作用大于智商。现在,我对自己的孩子讲,你将来一定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稳稳的幸福。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ye5 于 2015-1-9 08:15 编辑
) H  l- Y7 q: I2 `3 C1 }& |2 c
& i! g: C; j8 T% w1 I) Z5 r" }2 b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中西教育的差别在哪里,这个话题有点大,我的思考肯定不够充分,存在着某些盲点,在这里只想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你觉得北美教育的精髓在哪里?我们这一代是在中国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这种教育完全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在高中时代就搞文理分班,每个人都被当成坯子,放到学校这个整齐划一的模具里被加工成以后社会上每个行业所需要的螺丝钉,至于你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如果和这个目标看起来暂时不那么相关,对不起,要在学业的压力,老师家长的督促下给生生地抹杀掉,有人说那在这样的教育下不也出了好孩子,是的,所谓的好孩子优秀人才都有一个固定标准,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小到大,一路重点名校,毕业也是好单位,而如果你不属于这样的标签,你就是平庸之辈,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给那些精英做衬托的绿叶,我们活的不那么有自信有底气,回顾过去,心里会有遗憾,所以我们对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种期望,希望他们能成为精英,但现实是大多数孩子是到不了那个金字塔的上端的。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移民这些年,通过孩子我在一点一点地感受北美教育,它的核心不是精英教育,在这里每个孩子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个性不同。而学校开设各种课程,诸如厨房烹饪服装裁剪木匠手工音乐美术戏剧表演野外求生等等看起来都和主科没什么关系的选修课,它是在给孩子打开一扇扇门,帮你发现你的特长和潜能,把那个最好的你从你内心引导出来,从而帮你找到真正的幸福人生,这在我看来才是北美教育的精髓,让大多数的孩子活的自信而从容,而不是少数人,这才是人性化的教育。
鲜花(646)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你觉得北美教育的精髓在哪里?
+ I) t+ H/ v* E6 i5 c; n
            
( H# B2 ?8 x% {. F2 [2 x* j! D5 \% z* a( L# n( ]
  广而开放,各选所爱,发展专长。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liuye5 发表于 2015-1-9 08:130 d2 v: z+ o% w6 ?$ t, {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中西教育的差别在哪里,这个话题有点大,我的思考肯定不够充分,存在着某些盲点,在这里只 ...
; `' ^1 @' s5 X+ O0 e3 r, q
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0 02:08 , Processed in 0.09797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