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7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12-27 05:50 编辑
. p; R8 X7 ]6 `$ I1 x" S0 c. o6 s5 |5 s. H8 O
武夷山岩茶大红袍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 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 V! U2 e' R4 |) U1 P$ u
- Q, v0 O# G! L$ b 正确的冲泡和品饮大红袍才能充分发挥出大红袍的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 N6 `0 ^; O S: i, D L1 w, o' \' g
2 F7 D; F0 g2 R. G) R# Y 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
6 m! V0 _3 O9 d$ ?8 k. D6 d: d/ ^' n4 J8 i
一、泡茶器具:准备乌龙茶专用茶具一套(冲泡壶宜选用90-150毫升的紫砂壶或三才杯)。
- w7 z( Z; o7 T7 G 8 x+ N+ V4 w& }2 y) Y
二、投茶量: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 5 b7 v8 P2 z5 g% O' |7 @
. {) r6 L2 ^7 \( h* E* J三、泡茶用水: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度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最好配备“随手泡”。 & k6 d7 d! b: ~8 I+ M, I2 N/ b
1 { }& A- Y S/ B I! i四、浸泡时间:1至3泡浸泡10-2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且可冲泡10余泡。冲泡次数与浸泡时间有关。
: u7 G2 W& @( j4 H' w * n0 W, o+ O$ E! k$ x
五、浓淡调整:用投茶量进行。需淡些则投茶量少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需浓些则投茶量多些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2/3。 7 [5 o2 M) {+ P$ w, I. t7 x
; `2 K6 o0 ], V六、品大红袍岩茶要领:大红袍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如花香、果香或带乳香、带密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9 C# ]/ {. K; ]9 k
1 |. ?: [! x: E' |; z
岩茶冲泡的口诀中有:好水、沸水、快出水, O7 @ m( L6 A4 Q, C5 {$ H9 g7 _! b; V
C# W' O$ [8 m) V3 v1.好水
) Q) I2 I0 K' r' K+ N 因为水为茶之母,自古就有‘品茶先品水’之说,水质的好坏之接关系到茶品的表现。& h I( j6 g, e8 r
3 G) `7 d0 r: m2.沸水8 J0 I; H% h. H$ W- V
岩茶(乌龙茶)的茶青采摘标准相对绿茶等要老,茶汤的不易泡出,所以岩茶冲泡需要高温才能更有效的把茶叶中的成份泡出。另外,高温也有利于岩茶中一些低溶点芳香物质的析出和挥发,增加茶汤的香气。
' H. t3 H7 Q$ E& t" f, B6 l
+ p w; ]" N* |# ^8 q3.快出水- q$ U8 ]2 v1 ~/ y
为什么岩茶的冲泡要快进快出?尤其是前3水。有人说这和个人的口感有关,喜欢淡者需要快出水,而喜欢浓者出水慢。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没有说到点子上,主观性较大。岩茶冲泡的快出水和个人的口感轻重关系不大,因为口感重多放点茶就是了,投茶量大了茶汤浓度自然会高。
, {/ G& I8 ^' X' E7 I3 t 岩茶冲泡的快出水跟岩茶的制作中的揉捻工艺关系很大。茶叶揉捻的目的是茶叶造型和提高茶叶滋味的浓厚度,利用揉捻的轻重,可以塑造茶叶不同的韵味。揉捻较轻的茶叶,茶汤滋味较淡,揉捻重的茶叶茶汤浓厚。
0 n1 @4 ?( p* i3 b5 I" P+ W% r0 G d9 _" d6 `' W6 P
岩茶采摘较老,叶细胞角质程度大。所以绝大部分岩茶的揉捻程度相对较重,揉捻工艺可以揉破叶细胞,使茶汁成分渗出并于冲泡时容易溶解。而揉捻过程,只能使茶叶汁析出叶表面,但不能让其流失。之后的干燥工艺,尤其是岩茶的精制炖火工艺,使茶叶水分再度挥发,揉捻时析出的茶叶汁的有效成份则吸附在茶叶。而这些成份在冲泡的时候,是相对比较容易溶于茶汤中的。这也是泡岩茶不洗茶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浪费,因为洗掉的是精华。
0 e* a' R8 {5 Z, ~
6 i: I* J6 E1 ]+ T% T 如果一水浸泡时间过长,这些成份则几乎全部溶解。结果则是一水茶汤溶解了茶叶表面吸附的的成份,很浓;之后的二、三水茶汤由于只能靠叶内成份析出,所以滋味变淡很快,浓厚度和一水相比落差大。影响品饮的感觉。* [' S, l) l# V3 ^: t9 y9 |! C
0 D' @0 H0 ~! J
岩茶冲泡前三水,快出水十分重要。快出水,出水干净,则茶叶表面的成份不至于全部溶解,保证了品饮过程承上启下,浓度均匀递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