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长期以来被视为“伴侣动物”,血淋淋的“狗肉节”,当街屠宰、虐杀动物,不但与全球禁食伴侣动物的共识相悖,而且,屠杀现场大规模的血腥场面引起的负面感受也不容忽视。5 j3 p' I( i- u, y% N e# u! v N
" i: o( |0 _" f# R4 j. h*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主任蒋劲松认为,尊重多元文化的本质,其实是对弱势文化和弱势群体的照顾。而在狗肉节所谓的文化中,遭受大规模集体屠杀的犬只显然是弱势中的弱势,需要保护和关爱。所以,取缔狗肉节,拯救与人类情感关系密切的狗,才是真正体现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 B. I5 A4 {7 q. _9 U; S6 g ) L2 P+ x% Q& c& X+ n ]% x/ R. v/ u8 L( I: f* i3 Y, P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说,在餐桌上吃什么绝非个人私事,与基本价值观和文明程度紧密相关,涉及到如何与包括动物的他者相处,如何确立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具体到狗肉节,可能还与我们反对血腥和杀戮,尊重生命的态度和现代文明理念相关。这可能是玉林狗肉节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V0 f( M0 P! D
' ^- _* C* g8 L3 S. j7 F李建军说,玉林狗肉节是一种民俗,这没有错,但传统的并不代表就是文明的,无需接受道德审判和伦理争辩的。动保人士对玉林狗肉节的抨击和众多民众对狗肉节的抵制,体现了现代公众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血腥杀戮的批判。# s9 ~+ u* _/ b5 {2 J L) e
% l# W) o- T8 u$ F- s
他说,如果缺乏伦理关怀,如何能安然享用美食?决定我们“舌尖”上安全的不仅是商业和科技,还有我们自身的伦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