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9|回复: 3

一路走来(17):黄煌教授诸书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4-5-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Acup2 于 2014-5-7 09:39 编辑 ) ^7 g; ^9 N* X5 o8 Q. |7 E3 U
. D+ c/ H- K% v/ ]6 l; E8 C! q
17。黄煌教授诸书
1 F1 K$ L! u' C0 O" F' f6 I0 I$ j& F( j" h! U' a8 y7 x
之后,梁宁接触到了当代中医大家黄煌教授的<<药证与经方>>,<<经方的魅力>> 及 <<经方使用手册>> 等书。黄煌教授更加规范地将伤寒论用药归纳为甘草,柴胡,桂枝,麻黄,附子,干姜,细辛,黄芪,葛根,白术,大黄,黄连,黄芩,栀子,黄柏,石膏,人参,当归,芍药,枳实,厚朴,半夏,和茯苓等类别,并对每一类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指证作了非常好的介绍和说明。看他的书,真是一种享受。你会觉得那一个个本来是模模糊糊的单味中药变得鲜活起来。梁宁觉得要学习伤寒论,黄煌教授的几本书也应该被列为必读书籍之列。
# G3 G" ?8 j" r1 E) A0 s3 u
6 b8 L- _7 {1 M" ^: x& w! _比如说甘草,甘草是中医医生用的特别多,如果说是用的最多的中药也不过分。时方派中医几乎每个方剂里面都会用到甘草,至少是因为甘草能 “调和诸药”,使苦药不那么苦,辛辣中药不那么辛辣,升的药方不过分升,而降下的药方不过度降,等等,完全符合时方派中医的用药风格。那么黄煌教授介绍经方派用甘草的方针是什么样? ' D" U$ T- g7 f4 K0 N$ o

. C) @  g$ z% V---------------------------------------------------------------------------------------------------------------------------------------------% G1 {8 Q2 ~5 |: u+ a9 U5 E
……
" Q1 z6 t  j, G1 ?2 |药证" V/ f2 T" E4 V7 r/ _+ w4 V

6 T. u, [8 v- z+ V+ d/ l甘草主治赢瘦,兼治咽痛,咳唾,躁,急,痛,逆,悸诸症$ f5 n6 ?9 ^) b3 [  I% C, x+ I

6 K. U3 Q$ \' Q) |$ F我们先看看张仲景是如何使用甘草的。
8 j/ `" c5 U# J% m
  `  a$ q* s, y* C1 h5 ]  a甘草是张仲景方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256首处方,其中含有甘草的处方就154首,占总处方数的60%以上。其主治的病症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7 f! _3 e$ G* c4 E1 [% s5 k: ^/ a8 \/ j
第一,咽痛咳唾。单味甘草,名甘草汤,治 “咽痛”,甘草泻心汤治疗蚀于咽喉的狐惑病。桔梗汤治 “咽痛”,并治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气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生姜甘草汤治 “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 S' v$ ?, z' d" o- i
& J8 \' v; i% B  `7 O/ V第二,杂病中躁,急,痛,逆之症。如甘麦大枣汤治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芍药甘草汤治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甘草粉蜜汤治 “心痛发作有时”。茯苓杏仁甘草汤治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麦门冬汤(甘草,麦冬,半夏,人参)治 “大气上逆,咽喉不利”; 橘皮竹茹汤甘草量达 5 两,治 “哕逆者”。
8 E- [& S& }) o, i8 u( x5 n  ^
/ I/ j" ]' Z. w- M1 \( a' G第三,伤寒中汗,吐,下后诸症。(1),悸: 桂枝甘草汤治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炙甘草汤治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2),虚极: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治 “产后下利虚极”。(3),少气: 栀子甘草豉汤治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少气者”。(4),利不止而烦: 甘草泻心汤治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得安”。
4 X7 D1 K: i( E; O2 U
. l* ^$ P! c( w在以上的病症中,值得注意的是 “虚极”一证。这是甘草药证的重要客观指证。白头翁家甘草阿胶主治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汤是治疗痢疾的专方,为何要加甘草?是因为 “虚极”。古代所谓的虚,多指赢瘦,经常 “虚赢’并称,如竹叶石膏汤证的 “虚赢少气”,大黄蛰虫丸证的 “五劳虚极,赢瘦”,<<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证的 “妇人产后虚赢不足”等。产后亡血,复加下利,患者更为消瘦,故为 “虚极”。阿胶主治出血,甘草主治赢瘦,此处可以见到仲景用药的经验。
2 _! H, ~2 }0 Z' H, _7 q; G% @
# r8 b6 C3 C0 R, g% u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 “长肌肉”。<<外台秘要>>就记载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赢瘦。<<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如肌肉拘挛,或气逆上冲,或心下痞硬,或往来寒热,或动悸等。在大量体液丢失后,其人必然形瘦肤枯。赢瘦,可以看作是使用甘草的重要客观指证,是甘草的主治。凡赢瘦之人的疾病,严格说来,凡是赢瘦之人的咽痛,咳唾,躁,急,痛,逆,悸诸症,大多可以用甘草及甘草类方。
' z$ \  y9 c6 ]2 f! {, y1 f$ N) f4 e$ T* _5 Z
这里,我们说说何谓主治,何谓兼治。主治,是必见证,是最主要的适应证,在整个适应范围内处在主导的,核心的层次。也可以说,主治就是必见证。不同药物的主治,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有的是一种体质状态,有的是一种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反应状态,有点则是某类或某种疾病,或每个症状群或综合征,也有仅仅是每个症状。而兼治,是次要的适应证,是或见证,从属于主治。& U: I- D9 K+ e. w& m1 g2 N0 t0 X
$ f6 m2 v4 }1 A! e" u
下面,我们来阐述甘草药证的构成。$ O; X) }- h% ~; B9 k' _
! g% i3 h- v! F8 R! e$ j
所谓赢瘦,多为皮包骨头,肌肉萎缩,肤色干枯。临床上使用甘草,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甘草,一般以消瘦者为宜,凡浮肿者和肥胖者,甘草不宜大量使用。所以说,赢瘦是甘草的主治。; q; D, y1 y/ S

9 W) C! D+ A' I3 e/ L: S8 v所谓咽痛,指咽喉部疼痛,多伴有干燥感,热烁感,局部多充血,红肿。<<伤寒论>>有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的记载,可知咽喉干燥疼痛者,必无作汗之资,不可以使用麻黄等强烈发汗药。推测其人必定体型瘦削,身热易汗,肌肉坚紧,舌质红。后世治疗咽痛的复方中,也大都含有甘草。<<圣济总录>>以单味甘草治疗热毒肿,舌卒肿起,满口塞喉,气息不通,顷刻杀人。岳美中先生曾治一患者咽喉如刀割,曾用西药无效,局部不红不肿,与服生熟甘草,服二日,其痛即失。其医案载于<<岳美中医话集>>。现代用甘草制剂治疗急慢性咽炎,能减轻对咽喉粘膜的刺激作用。, W- C$ m, G' E# Z) a
0 |' a, d, B/ n, ]" U
所谓咳唾,指咳嗽吐痰,尤其是粘稠痰。张仲景时代称粘痰为 “浊唾”。甘草所治的咳嗽,多为呛咳,暴咳,咽痛而咳,咳唾粘痰和脓痰。甘草多配伍桔梗,半夏。
7 K, x9 }# ?  ?
1 v7 N* ^5 |9 F; W: E所谓躁,即不安静。其中有烦躁,也有脏躁。烦躁多见吐,下以后,体液丢失较多,体质虚弱时,或下利不止,日数十行而心烦,或吐逆而烦等。张仲景经常配干姜,人参等。脏躁是古病名,其症状表现为悲伤欲哭,伸欠频作,多见于女性。“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金匮要略>>主张使用甘麦大枣汤。不少紧张,不安,惊恐,好动的疾病,均可以归属 “躁”。一味甘草汤在古代即有别称,为 “忘忧汤”。
# h) C) p! k8 b  S$ _8 a" T3 R' z; ~5 n% e/ t
所谓急,指肌肉痉挛即紧张导致的疼痛或肌肉发硬。如脚挛急,腹中急痛里急后重。如芍药甘草汤治疗 “脚挛急”。7 o/ Z3 [, P6 I/ T
) g- e/ Z% j' G: i6 a  F
所谓痛,多为急痛,一种痉挛性的疼痛。初产妇女,需要在妊娠后期揉搓乳头,并以温水洗涤,做好授乳准备工作,防止乳头破裂。婴儿允乳,乳头破裂则痛彻心肺,即可用生甘草煎浓汁,涂抹温洗,有效。7 a1 U7 |7 z' e( r' A0 T

7 }! \( @# U  Y; {所谓逆,多为呕吐,咳嗽等上逆性的疾病。如竹叶石膏汤治疗的 “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麦门冬汤治疗的 “大气上逆,咽喉不利”。还有如甘草泻心汤所治疗的下利,干呕等。, n' v! b3 b9 Q5 F

( R5 Y7 ^2 v/ N! B! x& a所谓悸,多指心下悸,脐下悸等动悸感,赢瘦之人多见,并多伴有心律不齐,短气乏力等。多配伍桂枝,人参,茯苓,龙骨,牡蛎等。5 C: n+ w/ W- [' c# b( P

8 @" o- g: u" b* l8 }0 v需要指出的是,含有甘草的经方尚很多,但甘草在其中仅仅是配角。……- h7 K# l, q# W& ~$ `% i  N7 h2 i
9 n4 B: g+ \1 T6 [0 v4 G
. S7 ~& y! ?+ f
---------------------------------------------------------------------------------------------------------------------------------------------' D, }. B! t, n9 T
8 o8 W& z! m2 Y8 b
而在中药学教材中,对甘草的介绍是:
) b0 l+ g4 _, [" o
7 {: C$ w! X- |$ w/ ]! i& r! z0 o0 X2 ^4 `* _; l3 j: C5 i
---------------------------------------------------------------------------------------------------------------------------------------------
: c0 Q3 A7 D) \9 u' i! R3 p1 h1 ~
甘草:  q/ C- f1 Y$ m, l: |: P

! o- f1 d: J& S- a5 V2 |2 u8 B: o性味归经: 甘,平。入十二经。
( `( ~- l4 W- A4 ?& C) A- u. S6 P: I9 M1 b) Z
功用: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虚泄泻,常配健脾药同用。配白芍可止痛。
& w3 e# S# U) m2 O% Q, h: `8 C: b$ A: X2 P6 w
2。解毒通淋: 用于痈疮,咽喉肿痛等,常与解毒药同用。生甘草稍可治尿痛。
# z' h2 L1 \. @* ?4 K) j5 w5 W9 I/ f
梁宁在医学院上课时,笔记上有老师补充的甘草作用: 1。润肺止咳祛痰,如甘草桔梗汤治疗咽喉炎,声哑,气促。2。缓和药性。3。缓急止痛,如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肠痉挛。8 B+ e+ j, ?3 I  g& o
4 {+ a. w! @3 R- L6 W
---------------------------------------------------------------------------------------------------------------------------------------------
' G  v; W$ z& ~) ]3 N二者相比,显然黄煌教授的介绍方法更高一筹,更生动活泼,更容易理解和记忆。4 u8 V" `4 o% f. S+ 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5-9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1)
发表于 2014-5-1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4) 鸡蛋(1)
发表于 2014-6-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8 20:14 , Processed in 0.1172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