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36)
|
本帖最后由 jackiszhp 于 2014-5-5 19:47 编辑 . G2 L) l9 p/ T( U6 w# k( `
& b% e( F" p" Z$ @" A
在我的QQ空间里排版会好一点:http://user.qzone.qq.com/94544458/blog/1399140545
! c% h! c8 }3 Y- M* I! [! _7 t* p1 B( E7 Z5 K E/ ?$ v6 Y6 I4 N
这篇文章由医学博士Steven Bratman所 写,我只是翻译。我中英文都马马虎虎,你就凑合着看吧。如果你觉得我翻译的句子难以理解,请告诉我,我好改进,多谢了。也因为我慢慢翻译可能造成前后有些 地方不一致,如果让你看得有点糊涂,也请告知,给我一个改进的机会。我要说明一点:双盲实验并不是他发明的,我翻译他的文章只是因为他的这篇东西写得挺 好。之前张功耀也做了翻译,张功耀的译文在这里: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octorshi_972144315.htm , W+ f) S( k! l5 _# F' f! A
我希望我的翻译比较适合底层民众阅读,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弟陈绍植能够仔细阅读,还有就是那些中药师。当然了,我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在仔细地学习。我翻译他的文章,理应事先求得他的同意,但是我还没有去征求他的同意。
" Q2 t+ k8 [5 y: |' h这篇文章最开始发表在非正统医学咨询公司的网站(这篇文章最开始发表在非正统医学咨询公司的网站(http://www.altmedconsult.com/)上,当时的题目是“看非正统医学的资料,在你相信任何东西之前请先读这篇文章”。当时作者为那家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这篇文章是为那家公司做宣传而写的,那家公司原本想不到这篇文章其实对他们的生意是有害的。类似搞坑蒙拐骗的公司找真正的科学家做帮衬,怎么可能不是适得其反呢?那家公司可能已经破产了,公司网站不再运作了。在医生Bratman的许可下,再次发表在Mendosa.com:http://www.mendosa.com/bratman.htm
$ X4 r3 {1 U3 }# B. Z: v8 L7 L/ Z3 G7 n3 u8 j# E
术语翻译的一些说明
" `' X4 p5 l3 E+ c* `Evidence-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由证据支持的医学。这里说的证据是指经得起推敲的证据,是指没有漏洞的双盲实验研究的结果。严格说来,只有循证医学才是真正符合科学的医学。9 R5 K2 Y3 l3 l* U
Conventional medicine传统医学或者叫正统医学,说的是在正规医疗体系里使用的,得到大多数医生认同的医学。说的是有讲科学的意愿,但是因为科技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内容或许不科学。 v; e0 S/ K' E6 F6 X" n5 B0 j n
Alternative medicine很多人把它翻译成替代医学,说的是正统医学治不了了,就去找各种偏方等替代方案的医学。我把它翻译成非正统医学,重点在于它没有讲科学的意愿。# F( \; s0 A( a/ F5 ^! @
这些术语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意义。在北美中医就算是非正统的,不算是传统的。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人们会把中医当成传统医学,而替代医学(非正统医学)则会是那些巫术了。受过良好教育人士的认识则应该与北美的观念相符(仅就医学这一点而言)。1 a1 Q- W$ D; U/ D7 T; i) g
" B Z3 W" J2 M( |' r9 C
我弟陈绍植以为所有用草药的都是从中国学去的,其实世界各地都有使用草药的习俗。而且从草药里鉴定出有效成分并且通过双盲实验研究的有好多例子,但是都是发 生在中国之外。在这里我重申一下我对中医药的观点:要废除中医(包括基于阴阳五行的所有内容和基于经络理论的所有内容),对中草药则应该走精细化学的道 路,分离出有效成分,通过双盲实验研究。/ }6 T" V8 D* h" I3 Y; a$ c
% C G# A. c3 q8 B1 |詹华平 jackiszhp@gmail.com+ [: r! E. d% T+ Y0 C9 K
20140502% A, v9 |* f( L- k* M8 h& S
====原文如下==================( E9 a" q* ~1 J& z# r
英文原文最后更新于2004年1月17日
5 P# ~+ s) j% `- P# p" I我曾经非常信赖非正统医学。几十年来,我把它应用在病人身上,我自己身上和我家人身上。我还认为相当多数的情况是有效的。后来我了解了双盲研究,我感觉耳目一新。我发现我,跟绝大多数人热爱非正统医学的人一样,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虽然可以理解)。! r) h4 f6 f3 ]+ Y( @) h- I; u
我曾经以为可以通过试用来了解一项治疗是否有效。我甚至以为可以相信传承,可以相信被详细描述的事件,可以相信权威。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双盲实验的精神彻底破灭了我那种满怀希望的天真想法,把我变成了一个顽固的怀疑主义者。如果你让我看点东西,如果是双盲实验研究,我会看,否则,就我所关心的内容而言,你要让我看的最多不过是比较热门而已。
2 x) m- V: U6 a$ _% ^. B警告:双盲实验不是一个容易掌握的话题。但是如果你把这篇文章读完,并且自己想一想,你再也不会想以前那样看到非正统医学了,其实你对任何医学的看法都会变了。
8 y4 T) N! Y" p( ^* u) r+ \下面我们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双盲实验研究?" G4 h+ S1 _) N3 G: E/ _4 z
虽然很多人听说过双盲实验,但是只有少数人明白它的真正意义。不是说那些双盲实验非常难以理解,而是说那些结果难以接受。为什么?因为那些双盲实验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相信我们的亲身经历。人们对这一点非常难以接受,但是这一点是正确的。
, ~: T- y G0 f8 u/ n$ o双 盲实验所寓含的精神特别让非正统医学讨厌。大多数非正统医学的方法根植于传承,常识,被栩栩如生描述的事件,和很多人表示感谢的证明。表面上看来,这些内 容好像是非常完美的信息来源。但是,双盲实验的结果却否定了那些内容。现在我们明白了非常多的混淆因素能够很容易地让我们像看到海市蜃楼那样以为有效而其 实是无效的(译者认为这种比喻不好,因为海市蜃楼的影像是真实的,只是地理位置不对而已)。因此双盲实验不只是绝对有效性证明的一个要求,双盲实验是检验任何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必要条件。而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假定某个东西有效。
Y1 s A$ ^% H: i% t4 d6 Z什么是双盲实验研究?6 p2 K: v. W8 A, G- e& ]3 W
一个关于药品的双盲实验是这样的。一组病人是真地吃了这种药品。另外一组病人我们偷偷地给他们吃淀粉丸,但是淀粉丸跟真的药品,看上去没有区别。病人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吃的是真药还是淀粉丸。研究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也不知道哪些人吃的是真药哪些人吃的是淀粉丸。他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把这种实验叫双盲实验。到实验结束以后,是可以让他们知道哪些人吃的是真药哪些人吃的是淀粉丸。那么在实验结束之前只有派药的人才知道。另外,让哪些人吃真药,让哪些人吃淀粉丸是随机会决定的(比如通过抛个硬币来决定)。
4 h/ T% W2 l7 y9 d0 L8 ] P为什么要进行双盲实验研究?
; H' l/ _9 @' y9 e过去40年的经验表明,对绝大多数治疗方法,只有随机会的双盲实验用淀粉丸做对比才能合理地回答核心问题:“某种药品是否有助于改善某种症状?”为了说明为什么,我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用其它方式来回答这个核心问题,会发生什么问题。) b& c: r/ n& z# ?# Q) x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试用来看看一个药品是否有效。是否对我有效?是否对我的家人有效?如果有效,那么它就是有效的,如果无效,那么它就是无效的。
; s. V- S# q2 @5 Z3 m这个方法对吗?非常不幸的,不对,这样的方法不对。在医疗领域里,符合常识的亲身观察根本就不可靠。确实明白双盲实验精髓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不应该相信他们自己的观察因为存在一群令人混淆的因素。 ^# R" L9 }+ g- s
列表:八种令人混淆的因素
" Q: O+ J, w! f4 f! `) ^9 W令人混淆的因素可以通过微妙的影响让人把实际上无效的药品误以为是有效的。正因为这些令人混淆的因素让那么多没有任何价值的治疗方案得以延续好几百年。以放血疗法(故意割出伤口放掉一些血)为例,历史上一些最为睿智的人也肯定放血是必要的,过去几百年来的医学文献充厕着对这种必要医疗手段神奇效果的感恩。
2 [3 U. y! L( s; a虽 然今天我们非常清楚放血没有任何帮助,并且毫无疑问的,放血导致了非常多人的死亡。为什么这种荒谬可笑的治疗方法得以延续那么久呢?因为,就如我所说,你 不应该相信你自己的观察。当初人们很肯定地以为他们看到了放血疗法的好处,其实是他们所观察到的只是令人混淆的因素。诸如:6 \+ q% [ |8 i3 w, \4 s2 j1 c
淀粉丸的安慰效应5 M$ Z/ v! n$ ]3 g6 f$ Y& ~# W
病人服"药"(淀粉丸)后自以为症状减轻了: L, `+ q# Z& U2 v" l6 n, q3 q* W
非双盲情况下,研究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倾向于认为服真药的病人好转快- J% ]3 |5 \* z' m: _) a* P, r9 g+ f
非双盲情况下,研究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倾向于让症状比较轻的为服真药的病人好转快# ~, q: r1 Q$ N6 E, c# U0 H
疾病的自愈. a5 T5 p7 J1 M; E8 e s( p! K
测量指标波动回均值) y, z$ t4 x8 |6 }: Q0 |3 r7 D
参与研究的人倾向于更好地照顾自己,这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2 L- r- \6 I/ T6 m, S( @
对统计结果的错误理解
" O8 t6 f, a. X9 P如果要完整的描述这些让人混淆的因素需要一本书,在这篇文章里,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 e# m/ Y, b! P4 c: [
淀粉丸似的安慰效应
- y2 `* c% s! s6 S B0 y% D& C淀粉丸的安慰效应是指被安慰了淀粉丸之后“真”地导致症状得到改善的过程。虽然确定安慰效应的那个研究(注29)有些严重的错误在里头,但是没有人反对一些症状特别试用于淀粉丸治疗,比如更年期的潮热(注5), 前列腺增大(注8), 和许多类型的疼痛(注16).虽然说常见的报道里,只有30%的人对淀粉丸的安慰有效果,这个数目是没有根据的,而实际上对上述某些情况,可以达到70%。' A# r" O* ?" I. H7 E1 I5 w2 a/ D& z
淀粉丸的安慰效应对那些病人和医生来说几乎总是让他们感到吃惊。医生和病人都被愚弄了。举个例子,外科医生过去总是认为关节内手术对膝盖关节炎真地有效,并且这种手术每年都有几十万个。后来,出了一项研究表明假的手术产生了与真手术同样的满意度和长期的疗效(注7)。外科医生震惊了,他们失望地发现那些接受假手术的病人(他们当然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假手术)对手术结果是那么满意和开心以至于他们说他们会很高兴地把这项治疗推荐给其他人!
3 _0 x! u: h6 ` x0 @2 {如果你告诉人们他们所说的有效可能是淀粉丸似的安慰效果,一般说来,人们都跟你生气。然而,很多例子都能够说明这真地非常可能。我举几个例子。6 U0 u+ C p5 D$ U" A# {
参考文献34,一项双盲实验,30个有腕管综合症的病人,静磁场产生了巨大和持续的效果,但是把真磁铁换成假磁铁,效果也是一样的。
( j% h0 X z+ I0 w. `参考文献35,一项实验,321个有下腰部疼痛的病人,脊椎按摩疗法十分有帮助,但是并不比给病人一本关于下腰部疼痛的教育性质的小册子更有用。
+ Y) O7 g* `3 k" N* [( X参考文献33,一项随机会的实验,67个髋部疼痛的病人,针灸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并不比在任意位置扎针的效果更好。
* `3 O! @, q& Z' ^2 n0 E参考文献32,一项随机会的实验,177个脖子痛的病人,假的激光针灸被证明比按摩更有效。
3 H# m- D9 X8 F# z请 注意这些研究并没有真地否定那些疗法。如果那些疗法的效果不是非常好,那些研究里,参与的病人数或许太小了以至于无法检测出来。然后那些研究却表明与淀粉 丸似的安慰效果做对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比较,任何一个治疗,无论它本身是多么没有价值,也很可能表现出是有效的。3 e1 R9 f1 L: H2 d6 L0 U
除安慰效应之外的其他效应
5 x8 j4 G6 L" c* N6 X% w2 x0 B B
至少淀粉丸可以产生有真实好处的幻象.许许多多其它的幻象也能让人觉得有好处,虽然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在这一节里,我将讨论这些更为隐蔽的令人混淆因素中的几个。, H$ F% \. {! w2 n( Z
即 使当淀粉丸或者其它假的治疗对症状没有任何影响,人们在服了淀粉丸以后也会说他们的症状有所好转不再那么严重了。举个例子,如果我给你一颗药会让你减少咳 嗽的次数,你非常可能就觉得你咳嗽的次数就减少了,即使根据客观的观察你的实际咳嗽次数并没有变化。换句话说,你对你的症状重新做了描述,你就觉得没有之 前那么严重了。(这个效应应该就是人们使用止咳糖浆的主要原因,令人吃惊的是当前证据表明他们没有效果,虽然人们已经依赖它好几十年了(注10)。(译者:我想或许他们的研究有错误,我个人觉得止咳糖浆还是有点效果的,我猜读者读到这里或许就会大笑))
0 X9 M8 F+ o! T1 g0 W: Y2 F7 p; k/ l: ]
观察者偏见是一个类似的现象,但是它影响医生而不是病人。如果医生相信他们给一个病人有效的药,当他们观察病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有改善,即使实际上没有改善。举一个经典的例子,这个研究检验一个新的治疗神经多发性硬化的方案,与用淀粉丸做安慰进行对比(注9)。这是一个双盲实验,因此那些负责检验结果的医生并不知道哪些病人接受的是真治,哪些病人接受的是假治(盲医生)。然而,实验人员引进了一个有趣的变化,他们允许一些负责检验结果的医生知道哪些病人接受了真治(非盲医生)。
' u! V- F) `8 }* {( D1 R9 X4 a5 b7 x T3 v' {) ?1 X/ f
结果是有点令人感到可怕的。那些非盲医生相比于不偏心的盲医生有非常大的倾向看到治疗方案是有效的。换句话说,那些非盲医生看到了幻象因为他们期待看到有效!(我说这个很可怕是因为它说的是所谓的“专业客观性”。它意味着如果医生的意见只是基于专业的经历而不是双盲实验,那么那个意见可以是非常不可靠的。)5 W$ \6 m" x+ \9 ^4 a) m. p7 B. p
( ?- u& B; i& r; q5 s! |5 p$ z选择偏见说的是如果研究人员被允许选择哪些病人使用真治,哪些病人使用假治,而不是随机会决定,那么非常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会无意识地选病人以便让治疗效果看起来好一些。具体什么原因还不清楚,这个效应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它可以将明显的疗效放大到7倍,可以把一个没有意义的治疗变成一个明显有用的治疗(注3和4)。这是为什么双盲实验必须是随机会的。6 U6 [- v5 f0 W$ p4 r" @+ L3 O4 Q
% e* L" }; Z2 X
许 多疾病会自行好转,作为自然过程的一部分。任何治疗如果使用与疾病的初期看上去都有用,医生如果使用这样的疗法会感受到代位幻象,感觉已经有效,其实即使 不治结果也仍然是一样的。一个好的例子是脖子痛或者背痛:绝大多数案例会随时间消逝不管有没有接受治疗,因此任何治疗都会显得有效。$ T/ w e8 r- `; x& j! S
回归到均值有点像自然过程,但是更有误导性。它是说症状并没有自行消失,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波动。血压是一个好例子。对许多人而言,血压在一天之内会像潮涨潮落那样变化,每个星期也各不一样。假定一个人的平均血压是140/90,但是偶尔会高到170/110。如果这个人做了测试并且发现在那时有高血压,他或许会被认为需要接受治疗。然而如果碰巧更接近他的平均血压,或者更低,他将不会被认为需要治疗。换句话说,医生会倾向于治疗那些处于最坏状况的病人,而不会治疗那些处于最好状况的病人。依据统计规律,过一会儿,不管是什么治疗,也不管有没有被治疗,被治疗的病人更可能处于他的平均血压,而不是最高的血压。这就会表现为改善,虽然实际上只是自然浮动而已。' B( ?1 U$ A+ _% J6 n" }2 H; ?
0 _3 S) ~+ O0 I u
研 究效应是指参与研究的人倾向于更好地照顾自己,这可以帮助疾病恢复,疾病恢复或许就与所要研究的治疗方法没有关系。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强大影响。如果你是 研究人员招了一个人来参与你的实验,实验一种降低胆固醇的新药,但是你给他吃的实际上是淀粉丸,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很可能显著地下降了。为什么?大概是因为 他们开始更好地照顾他们自己,更多的锻炼等。这个再次说明双盲实验和吃淀粉丸的对照组是必须的,否则这个令人混淆的因素可以给人药物有效的幻象。
4 v8 I( P* G7 k9 B$ B3 y' a最后,统计本质造成的幻象是非常常见的。这类幻象还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我将单独开一节来阐述。
8 X, t# ?+ s2 t* G' a0 k6 Q统计幻象
2 F0 B. Y% _9 e6 K假设你发明了一个实在是太差劲的治疗方法,你试了很多次,多数是失败的,100次只有1次成功了。这么差劲的办法,如果你把它用在10万人身上,你可以有1千人说你这个有效,而且效果好极了。
0 S2 V: P! B1 @- r9 |" c& Q; E假定你给某个人一点药说可以开发他们大脑的思维能力,然后你用20种不同的方法来测试思维能力。根据平均律,即使你的药没有任何用处,20种指标里也会有一些指标表明有效。如果你是一个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商,你可以用这些表明有效的指标来支持你产品的销售,即便事实上这些结果仅仅是反映了统计方法的内在规律,你的产品根本就无法开放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地测试补充剂增强思维能力的效果,你必须限制最多2个测试方法(译者:原文博士作者关于这一点是错误的,看来他在统计方面没有受到过良好的训练。其实20种或者更多指标可以综合起来进行评价,所以不需要觉得测试方法太多而无法正确评价了)).+ Z5 R/ i2 |" M
假定你将某种药品用在1000个 人身上看是否可以预防心脏疾病,并且你没有发现没有一例是有效的。这可能让你感到失望无助,因为你已经收集了一堆数据,所以你可以仔细研究一下数据。令你 意外而惊喜的是你发现这些人得肺癌的比率比较小。这是否表明你有了新的发现?有可能,但是机会不大。同样的,因为平均律,如果你允许你自己对数据进行挖掘 的话(译 者:数据挖掘是某些大学开给计算机研究生的专业,数据挖掘也广泛被证券交易公司用来寻找交易策略。如果对挖掘出来的结果没有进行严格的测试,比较大的可能 都是幻象。但是国内外很多做股票期货自动交易的公司都在使用。我弟陈绍植研究彩票的时候,也曾经想通过对历史进行分析找出规律,说的就是这个。专业术语就 叫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挖掘出规律来),仅仅因为统计上的意外,你就一定可以发现你的药品如果不是对某个症状有效就会对另外一个症状有效。
% f6 K' R& h. h或许最误导人的统计幻象发生在纯观察研究。这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话题,我将专门写一段。5 X ~5 @. M% x9 J v. Z2 C& e8 N' y
! R6 H7 X; i( a: ]! F8 E+ @纯观察研究& X/ U' \5 C/ M$ o2 r5 t1 M# k8 A
一个观察研究,研究人员并不涉及给病人任何治疗。他们只是观察大量的人。举个例子,护士健康研究,近10万 名护士被连续调查了很多年,企图发现不同的生活方式习惯和疾病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消费更多水果和蔬菜的护士比较少的癌症。这样的结果经常被当成 是说水果和蔬菜可以预防癌症,但是这不是正确的推论。因为从这样的一个研究里,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多吃水果和蔬菜与较小的癌症发生率有关系,但是未必是因 果关系。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或许也有其它健康的习惯,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习惯,并且那些习惯可能是少癌症发生的原因,而不是因为水果和蔬菜。
( l$ d8 [, x0 M; D这一点听上去好像有点抬杠,其实不是。研究人员观察纯观察研究注意到更年期妇女,那些使用激素代替疗法(HRT)比不使用HRT的少50%的可能性得心脏病。这个发现,协同一些符合逻辑的说法倾向于下结论说雌激素会预防心脏病,导致医生建议所有的更年期妇女使用雌激素。即便到了2001年,还有许多医生说使用雌激素对老年妇女保护心脏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方法。% p* n' R- W$ z! j- \) Q- v. N
然而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错误。纯观察研究并不指明因果关系,有可能使用雌激素的妇女碰巧更健康,并且正是那些另外的未知的因素导致少发生心脏病,而不是因为雌激素。对此反对意见表示轻蔑的医生说非常明显的雌激素疗法起了作用(这一点表明即便是医生医学博士也经常意识不到需要双盲实验)。然而,参考文献6使 用淀粉丸做对比进行了双盲实验研究来验证这个被认为每个人都知道有效的雌激素疗法的疗效的时候,结果却是雌激素疗法导致心脏病,而不是预防心脏病。它还同 时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换句话说,因为我们信任纯观察研究的结果而导致了许许多多妇女的死亡。就像我说的,这不是抬杠。- a% H& k7 D1 U% r) W
后 来我们发现,那些使用雌激素的妇女碰巧更健康因为她们多来自社会上层,享受更好的医疗也更好地照顾她们自己。当然了,也有可能造成雌激素疗法和少心脏病之 间令人迷惑的假关系是一些我们还没有发现的其它因素。最基本的一点,纯观察研究无法证明任何东西,并且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论。
- }9 v% m% V7 L* R& H这是一个新闻媒体无法明白的教训。新闻媒体持续地把纯观察研究的结果作为因果关系证明来报道。举例来说,人们发现适度饮酒的人比不饮酒的人和过度饮酒的人少患心脏病。但是与你所听到的相反,这并不意味着酒可以预防心脏病!非常可能的情况是适度饮酒的人跟禁酒的人和酒鬼相比有很多其它的不同,并且正是因为那些不同,而不是酒本身,产生了好处。举个例子,可能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比较适度,而这让他们更健康。事实是:我们不知道。/ s- p/ c% G* s- b* I/ u
相似的,人们观察到那些食物中富含成分抗氧化的人比较少患癌症和心脏病。然而,我再次说明这不意味着能够抗氧化的成分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参阅文献17-28,事实上把维生素E和贝塔胡萝卜素(都能抗氧化)作为可能的预防癌症或者心脏病的预防措施来使用双盲实验进行研究,发现维生素E没有效果(除了对前列腺癌可能例外),而贝塔胡萝卜素事实上让情况变得更糟。(你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里有漏洞,并且抗氧化成分支持者经常发现,但是事实是我们还缺乏直接的双盲实验证据来表明抗氧化的成分真地提供了它所宣称的好处。唯一存在的证据是可直接与雌激素疗法预防心脏病的不实证据做类比!)
: ^( Q- w3 E. k4 S% D3 F b, v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取代双盲实验" \% `4 P% s- x# G
我刚刚所展示的所有信息是过去几十年的积累。鉴于大量的错误结论建立在其它形式的研究,医疗研究人员已经最终明白了如果没有做过双盲实验,一般说来我们无法知道一项治疗是否有效。不管这个治疗方法是否有悠久的传承-在医学里,传承更经常的是彻头彻尾地错。不管医生或者病人是否认为它有效-即便是假治,医生和病人也几乎肯定观察到有效。并且不管纯观察实验是否发现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们少患某种病。基于这种很烂的证据做出的猜测可以比无用更糟:它们或许事实上导致害处而不是好处。8 X( V0 O2 H2 A# O& }
让事情更为困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双盲实验都一样。在设计,执行,报告这些实验研究中,会存在很多隐患,并且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双盲研究比另外一些更可信。由某些国家做的双盲研究,比如中国和俄国,一般说来我们需要更加怀疑因为历史证据表明那些国家的研究有总体上的偏差(参考文献31)(译者:人家说我们中国人做研究,做假的很多,甚至连数据都可以编造出来)。那些只有少数人参与的研究,或者持续时间太短,一般说来证明不了什么。并且除非有多于一个独立的实验室验证了结果,总是存在偏差甚至完全是诈骗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一项治疗被证明有效只有当它被几次有200多人参与的,在有声誉的机构由独立的研究人员依照最高的标准(可以按一个叫作“Jadad度归”或者”牛津质量评分系统“的研究评估标准来衡量)来实施的双盲实验所验证,并且在由同行评价的杂志上发表。对于弱证据,最多我么也只能把它当成宣称有效,很可能会被更好的研究否定。
5 }8 d3 x* a y% u虽然很多草药和补充剂已经达到或者几近达到被确实证明有效的水准,但是绝大多数非正统医学疗法还没有(注*)。再次说明,这不是理想化,不是仅适用于学术界的象牙塔标准,而是必要条件。那些没有经由双盲实验评估的治疗方案只是热门。除了极少数的案例,一项治疗方案是压倒性地并且几乎是立即地表明有效(叫作高信心有效度的治疗),简单地说来,除了经过麻烦并且昂贵的双盲实验没有其它方式可以确定它是否有效。1 ` o. R) @1 k% y5 b0 X: R9 B
循证(由证据支持的)医学
6 r! W7 i/ ~! l. [1 H: Q8 i双盲研究已经导致了革命性的改变,即使是在传统医学里。在双盲实验被做过之后,许多老的信念已经被抛弃。举个例子,参考文献10,已经发现止咳糖浆不起作用(之前也说过),参考文献11-15,30发现马上对耳朵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对很多情况或许不需要甚或没有帮助,并且参考文献7发现刮软骨对膝盖关节炎没有比淀粉丸更有好处(如前述淀粉丸是非常有效的)。
1 R' N8 @/ R/ x/ x, w倡导医学必须根植于双盲实验研究叫作“循证医学”运动,并且这个运动与让非正统医学咨询公司端正对待非正统医学态度的运动是一致的(译者:原本这篇文章是为这家公司做宣传而写的,那家公司原本想不到这篇文章其实对他们的生意是有害的。搞坑蒙拐骗的公司找真正的科学家做帮衬,怎么可能不是适得其反呢?这家公司可能已经破产了,公司网站不再运作了)。依据循证医学的观念,如果一项治疗还没有被正确地研究过,就不应该被当成一项有效的治疗来宣传。
& g1 J& y: X6 Z5 q$ ^# W任何治疗方案都必须通过双盲实验研究,不管这个治疗方案是印尼的草药还是被普遍接受的医疗技术。比如传统医学的某些治疗方案几乎没有被研究过,因为这个原因,那些治疗方案就跟刚刚从雨林里发现的草药一样是未被证明有效的。举例来说,参考文献2,拉伸作用一个常用的物理疗法治疗背痛,从来没有被正确地研究过,因此不属于循证医学。% s" ]# c4 ?2 a0 c
然 而,传统医学在提供未经证实的疗法的时候至少有点犹豫和谨慎。非正统医学,到目前为止,采取了相反的手段:提供大量的治疗方案都没有得到双盲实验研究的任 何支持。我想,那些方案的绝大多数是无法通过双盲实验研究的,不管现在有多少人作证说它是有效的,不管现在有多少种表示认同的说法。当然了,一些将会被证 明是有效的,许多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Z! y L/ t; s& a/ }! [
要了解最新的关于非正统医学的双盲实验研究的综合性描述,请查阅这个我帮助开发的百科:TNP自然健康百科(自然药剂师)(译者:如前述,那个公司的网站不再运作了,所以你无法查阅这个百科了)。有关草药的特别讨论以及为什么相同草药的不同样品有不同的效果,请看草药和补充剂:标识不精确和更深的问题(译者:如前述,那个公司的网站不再运作了)。最后,有关已经被做过测试的特定的欧洲标准化的草药提取物请参阅双盲实验测试过的欧洲草药品牌和它们在美国的等价物(译者:如前述,那个公司的网站不再运作了)
$ K) x% f) R* }4 V0 z3 _4 A& c— 医学博士StevenBratman: J) _& a; ?3 \5 h
& t, a! L9 e7 n, m8 i }/ g( S*为公正起见,对某些类型的疗法,比如脊椎按摩疗法,针灸,物理疗法,和手术,不可能设计出一个真正的双盲实验:医生必定是知道给病人做了真的还是假的。对这种状况,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就仅使用单盲实验:医生知道真假,病人(和对病人症状进行描述汇报的人)不知道真假。这种单盲实验的问题在于医生可能会对真治的那些病人表现得热心,而对假治的那些病人表现得冷漠。而这种热心可以导致很好的安慰效应,导致最终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治疗本身的效果。为了克服这一点,整骨医生KerryKamer已经建议使用专门受过训练的演员来跟接受假治的病人进行热情交互以增强病人的信心,但是据我所知这个方法还没有被尝试过。
% t, H! F8 ^9 S! L( B9 j5 p+ X, M
3 M1 q4 G+ _$ U& k$ Y1 \: v, w参考文献9 S! L8 T- ?3 w& j# Y8 N o
1. DevereauxPJ, Yusuf S. 随机会的有对比的实验的演化极其在由证据支持的决策中的作用. JIntern Med. 2003;254:105-13.
" V; `" K' d7 a5 l4 g( _* k# u0 v. @2. HarteAA, Baxter GD, Gracey JH. The efficacy of traction for back pain: a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ch PhysMed Rehabil. 2003;84:1542-53.- b4 Z; F8 b% Q2 `- j6 v9 E) L
3. KramerMS. Randomized trials and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time to endthe scientific double standard. ClinPerinatol. 2003;30:351-61
. D1 R9 D# y W& f4. KunzR, Oxman AD. The unpredictability paradox: review of empiricalcomparisons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linicaltrials. BMJ. 1998;317:1185-90.
1 |5 n9 @5 G0 f7 C7 c5. MacLennanA, Lester S, Moore V.系统性的回顾:对比口服雌激素疗法和淀粉丸疗法对潮热的治疗效果. Climacteric. 2001;4:58-74.
: ?. ?" i, o" X J0 z8 ]6. MansonJE, Hsia J, Johnson KC, et al.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Investigators.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 N Engl J Med. 2003;349:523-34.( s8 C3 F* ?0 l3 E& h
7. MoseleyJB, O'Malley K, Petersen NJ,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arthroscopic surger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N Engl JMed. 2002;347:81-8
8 |( ^: e) T5 U8 M- X3 g1 k: L3 ~8. NickelJC. 淀粉丸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25月的研究.Canadian PROSPECT Study Group. Br J Urol. 1998;81:383-387.
3 G: q. w' J9 d% K3 O- r% x' @ f! U9. NoseworthyJ H, Ebers G C, Vandervoort M K, et al. The impact of blinding on the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ple sclerosisclinical trial. Neurology. 2001;57:S31-5.
* m3 m" n" T& r; t, S5 K5 ?10. SchroederK, Fahey T. Over-the-counter medications for acute cough in childrenand adults in ambulatory settings. Cochrane Database SystRev. 2001;CD001831.
9 a/ T+ }2 I3 |5 ^1 B6 U11. DamoiseauxRA, van Balen FA, Hoes AW, et al. Primary care based randomized,double blind trial of amoxicillin versus placebo for acute otitismedia in children aged under 2 years. BMJ.2000;320:350–354.
- B: A# l( S5 ^. c$ N& E4 ]# A: j12. RosenfeldRM, Vertrees JE, Carr J,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microbialdrugs for acute otitis media: metaanalysis of 5400 children fromthirty-three randomized trials. J Pediatr.1994;124:355–367.6 E1 e* F4 K! W/ S; m1 |% S
13. DelMar C, Glasziou P, Hayem M. Are antibiotics indicated as initial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otitis media? Ameta-analysis. BMJ. 1997;314:1526–1529.
9 E6 L& o$ e# h$ b0 c14. LittleP, Gould C, Williamson I, et al. Pragmatic 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 of two prescribing strategies for childhood acute otitismedia. BMJ. 2001;322:336–342.% H& N& z% r* Q7 D- P+ A
15. AlhoO-P, Laara E, Oja H. What i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current acuteotitis media in infancy? J Fam Pract. 1996;43:258–264.
( X# p# y7 k4 \16. SolomonS. A review of mechanisms of response to pain therapy: why voodooworks. Headache.2002;42:656-62% g( j6 W$ y% S. n* ~+ Q- ]
17. ClarkeR, Armitage J. 抗氧化的维生素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对大规模的随机会的实验的回顾。CardiovascDrugs Ther. 2002;16:411-5./ {7 K) f: C" `: m* `3 I5 s& v' h
18.MoyadMA. Selenium and vitamin E supplements for prostate cancer: evidenceor embellishment? Urology. 2002;59(Suppl 1):9-19.& q' Q) P4 h3 d3 U
19. HeinonenOP, Albanes D, Virtamo J, et al. Prostate cancer and supplementationwith alpha-tocopherol and beta-caroten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acontrolled trial. J Natl Cancer Inst.1998;90:440–446.# H! t3 d! Q- d
20. AlbanesD, Heinonen OP, Huttunen JK, et al. Effects of alpha-tocopherol andbeta-carotene supplements on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Alpha-TocopherolBeta-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Am J ClinNutr. 1995;62(suppl):1427S–1430S.
O3 `" x* o: u8 W+ k: A0 M21.OmennGS, Goodman GE, Thornquist MD, et al.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beta carotene and vitamin A on lung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 N Engl J Med. 1996;334:1150–1155.
% }' L# i: Z; p$ \' x, |6 f22. HargreavesDF, Potten CS, Harding C, et al. Two-week dietary soy supplementationhas an estrogenic effect on normal premenopausal breast. J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9;84:4017-4024.
2 q) |) }4 {; q* }23. FrielingUM, Schaumberg DA, Kupper TS, et al. A randomized, 12-yearprimary-prevention trial of beta carotene supplementation fornonmelanoma skin cancer in the physicians' health study.ArchDermatol. 2000;136:179–184.. V A9 k& o |9 W
24. MalilaN, Taylor PR, Virtanen MJ, et al. Effects of alpha-tocopherol andbeta-carotene supplementation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in malesmokers (ATBC Study, Finland). Cancer CausesControl. 2002;13:617-623.
j) V- \. D/ n# S25. VirtamoJ, Edwards BK, Virtanen M, et al. Effects of supplementalalpha-tocopherol and beta-carotene on urinary tract cancer: incidenceand mortality in a controlled trial (Finland). Cancer CausesControl. 2000;11:933-939.
9 U/ Y, J0 i; \3 W/ z7 Q26. Heart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of antioxidant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in 20,536 high-riskindividual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trial.Lancet. 2002;360:23-33.1 ~+ r' ^, X' Q' X$ m
27. AlbanesD, Heinonen OP, Huttunen JK, et al. Effects of alpha-tocopherol andbeta-carotene supplements on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Alpha-TocopherolBeta-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Am J ClinNutr. 1995;62(suppl):1427S–1430S.4 p% _& ~- y7 c: d D
28. LeeIM, Cook NR, Manson JE, et al. Beta-carotene supplementation andincidence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Women's HealthStudy. J Natl Cancer Inst. 1999;91:2102–2106.
$ m/ n' V6 ?. p }) G$ H29. HrobjartssonA, Gotzsche PC. 淀粉丸无效吗?Ananalysis of 对对比淀粉丸和无治疗临床实验的分析. NEngl J Med. 2001;344:1594-16026 ^# ^$ E+ @$ `. ]" W9 M, ~0 Z( O" |
30. PappasDE, Owen Hendley J. Otitis media. A scholarly review of theevidence. Minerva Pediatr.2003;55:407-14.8 u; I( Z- m" Z, d6 K$ t
31. VickersA, Goyal N, Harland R, et al. Do certain countries produce onlypositive res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trials. ControlClin Trials. 1998;19:159-1666 ~. z j9 d3 y" a7 ~
32. IrnichD, Behrens N, Molzen H, et al. Randomised trial of acupuncture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assage and sham laser acupuncture fortreatment of chronic neck pain. BMJ.2001;322:1–6.
6 b" _. O* S$ L, M$ i- ^33. FinkM, Karst M, Wippermann B, et al. Non-specif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Chinese acupuncture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Complement Ther Med. 2001;9:82–88.! l( p/ n' ~; N- l6 _' n9 E
34. CarterR, Hall T, Aspy CB, et al. Effectiveness of magnet therapy fortreatment of wrist pain attributed to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Fam Pract. 2002;51:38–40. However, identical benefits wereseen among those given fake magnets.
b5 u5 ~& u+ O3 \9 W" m# \35. CherkinDC, Deyo RA, Battie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physical therapy,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and provision of an educational booklet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N Engl JMed. 1998;339:1021–1029.
k$ _' @' `) [8 w! }36. WilliamsJM, Getty D. Effect of levels of exercise on psychological moodstates, physical fitness, and plasma beta-endorphin. PerceptMot Skills. 1986 Dec;63(3):1099-105." Q0 X' p# I* Z% W& y3 K+ V' P
©英文版版权属于StevenBratman医学博士9 V+ Q* E2 B0 x
中文翻译版版权应该属于我詹华平1 w% E# Q) K& a7 ]" u6 \3 m&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