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小叶子
' Z+ p7 C% ]6 F& ^3 u! w8 k
: L! L$ O* D# Q% A) E1 U" }5 ]“娶了媳妇不要娘”和“十个外嫁女九个贼”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对已婚男女不孝行为的一种斥责。中国传统对“孝顺”是高标准、严要求,凡是被贴上“不孝”标签的人,直接被舆论的口水淹死。孝顺要求的不仅是“孝”,还必须“顺”,“顺”的意思就是,即使老人是错的,也必须顺着老人的意,不能忤逆。 ; d; { |% {4 s# z$ @% z8 J: l3 K
时代进步了,老人们情愿不情愿的,都要变得越来越宽容。因为医学发现人老了,脑子会糊涂,判断力会下降,如果还凡事“顺”着老人的意,就会造成很多可笑、甚至可怕的后果。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年轻一辈似乎越来越得寸进尺,动不动就“挑战”老人的“权威”,旧理和新说之间摩擦不短。这种情况,在海外生活的小家庭里更明显,因为这里不但有“旧理”和“新说”的鸿沟,还有“东说”和“西理”的深壑。
. @: K! }# N% o
7 n7 Z- b- g5 E% V4 c' f6 p. H2 ]我在这想谈谈小夫妻请老人来加帮忙看孩子的事。 9 Q6 J, B0 V* Y$ }# ^, K
说到老人看孩子,先看看国内的一般情况: / d1 S3 v F$ ~8 b8 C/ L% ]
一好友2010年结婚生子,家里4个老人,两个小辈,外加1个保姆,照顾一个小孩,结果个个筋疲力竭,且两家老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劣。为了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夫妻俩安排双方老人各自回家,轮流探望,家务自己承担,保姆帮忙看孩子。虽然没有了正面冲突,但是小夫妻精力还是不够应付。爷爷奶奶跟儿子说,你看看你那个媳妇,有这么带孩子的么?外公外婆跟女儿说,你说说你老公,男人家懂什么,别让他乱来,听我们的。 # e8 g& C& w# H0 [! x9 C9 t( f
现在孩子2岁多了,还没有去幼儿园,平时不说话,晚上要妈妈抱着睡,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另一朋友的孩子5岁了,讨厌幼儿园,讨厌集体生活。家里有老人惯着,没人喜欢去幼儿园守规矩。/ D6 o. @7 x3 I; o z
再来看看这里的一般情况:
' s$ k, [" B4 H) r1 i4 E从刚得知怀孕开始,不少夫妻就计划着怎么办妈妈或者婆婆来探亲帮忙。没育儿经验的小夫妻如无头苍蝇般求助,这无可厚非。关于《是申请妈妈来,还是申请婆婆来?》的问题,能翻10几页,大家各抒己见,有血有泪的建议和控诉交相呼应,大致得出的结论是:能申请亲妈的,先申请亲妈;亲妈来不了的,最好请保姆;实在经济不景气的,最好夫妻俩自己搞定;如果老公真是超级甩手掌柜型的,请婆婆来是下下策。可想而知,当婆婆的看到这番言论,人还没来,胸口已经一啖恶气。7 c: _0 o( {2 d5 H$ r. g
到底要不要请老人来帮忙? 1 M1 E7 f$ a4 W1 C9 P# m% v
首先,我这里说的小夫妻,年龄应该是75后开始到90后阶段的,绝大多数在家是独生子女一代。遇到生儿育女的大事,自然向家里求援,这仿佛是理所应当的;从父母那边看过来,在宝贝子女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是义不容辞的。双方强烈的共同愿望,奔着未出世的孩子袭来,其实已经将隐患埋下。所以后来再有各种“抱怨、吐槽、哭诉”的狗血事件就不足为奇了。
, p2 g0 |3 u6 Z; l* I5 w请老人来照顾孩子,遇到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 S0 W# W5 i/ M! J; N
1、中西方养育孩子的理论不同。 - k! G* f! M; ]9 W% `
西方养孩子,比较粗线条。这里的医生建议新生儿独立睡小床;3个月以上的断夜奶;6个月以上的单独有一间卧室;母乳吃到1岁,且吃母乳不喝水;2岁再开始训练控制大小便。
; S( V# z* S2 k中国养孩子,精细到极点。新生儿如果有黄疸现象,就要喝葡萄糖水缓解;3个月开始要把尿把屎;6个月后要加副食(面条,肉粥);2岁的孩子半夜还要起来吃奶;很多3、4岁的孩子入睡还要妈妈抱着哄。
6 o3 H/ s \$ I& ^以上描述的已经是最小部分的不同了,在其中繁琐的细节上还有诸多区别。 % e# U( ^6 U6 x) @* R" v
孩子出生后,要几次去家庭医生和儿科医生处检查,医生指导往往和国内来的老人的“东说、旧理”相悖。如果双方都是随和又谦让的,或许互相迁就,或者中西相互借鉴一下,矛盾也就过去了。可一但遇到教条的妈妈和强势的长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那家庭矛盾的炸弹就一个接一个的爆炸了,诸如《婆婆总背着我给宝宝喂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妈要搞旧的那一套,怎么劝?》等文章简直成了日经贴,正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X1 ^3 q$ Y5 h$ O. h
1 v& T% w' s- K; |" d1 }! e6 F+ g
2、婆媳、翁婿问题不断。
' n; k% ?6 [/ u( k1 c) Q/ O+ `' I' _, Q一个朋友是亲妈来照顾的坐月子,可家里的矛盾如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六国大封相,只差警察出动。原因是丈母娘认为女婿不“懂事”,可朋友认为他不懂“人情世故”却并无恶意。结果“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恶心”。朋友成了“九个贼”中的一个,老太太说“不认这个女婿”,一副女儿不离婚就断绝关系的架势。8 b. I4 ^' ?( h
另一个朋友婆婆来探亲,不到一个月,已经快拆散这对小夫妻了。开始丈夫还私下安慰妻子“我妈比较小气,你要忍让”,后来直接下通牒:“我只有一个妈,我选我妈,你自己看着办吧”,婆婆在一旁得意的享受“孝顺”,女方“欲哭无泪,心灰意冷”。' M9 B q' o" P. Q% E+ V
以上内容不是虚构,但各位看客别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家里有这种矛盾在,小孩子会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外婆天天讲爸爸“坏话”、奶奶时时骂妈妈“坏人”,小孩子懂什么?潜移默化会从中学到什么?大家有没有想过?
0 Q' _4 @& [. _% j8 H! ~, ]6 E3、寂寞“入狱”,变了味的加国行落差巨大。 : C4 c: O R" l
儿女出息了,出国了,国内的老人脸上贴金,逢人就夸。就在满心欢喜前来探望儿孙的老人落地加拿大时,几乎没想到他们随后很可能寂寞“入狱”。
. A5 z# G! `+ s$ T2 g5 q本来觉得是来加享清福、享天伦的老人,一落地,可能就担负起了沉重的家务。很多本来在国内就请保姆伺候的老人,来了之后伺候自己的儿女就罢了,居然还要给“媳妇、姑爷”当保姆,看着“媳妇、姑爷”对自己的宝贝儿女“呼来唤去”,内心的巨大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 T# D. v$ `5 Q' u
有些小夫妻,虽然申请了父母、或者对方父母过来,但觉得这里是自己家,在自己家自己不能“一言九鼎”,还有什么脸面。说话不客气,做事不考虑,老人们心寒也是正常。
# \9 e0 i4 t1 l O' ~; v特别是在带孩子的问题是,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我就说了算”,丝毫不接受老人一些善意的建议。即使是请保姆,也会留三分薄面,对这自己家老人却反而颐指气使。 7 g, G7 z7 M/ a& s/ r
, }5 l. g4 H8 ?摆正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家都轻松点
3 G8 x' n, y3 r& D: [) {老人来探亲,来旅游,即使真的是为照顾孙子来的,也请小夫妻摆正心态,千万别把老人当保姆使唤,当外人防备。既然请得老人来,就要善待,尤其是尊重老人善意的建议,有不同观点的地方就提前讲清楚。
! |3 q# Z- B" D% X Y8 B. C( i7 F: k
2 M8 H, M2 a! l: m7 V老人们既然希望儿女过的好,就请理解小夫妻生活中的不易和压力,多加体谅,千万不要插手夫妻间的小矛盾,尤其不要说:“我儿子(女儿)这么优秀,怎么娶(嫁)了你这么个东西。”之类的话。
1 T9 X: P' w" Y2 G+ f9 n我和老公在多伦多,生孩子、坐月子也就两人搞定。其实JMS不要小瞧男人的抗压能力,他们的内心也可以无比强大的,只要你足够的信任,和产前预防针打的足够的多!
5 Q6 q8 L9 q2 B1 z妈妈来探亲旅游,虽然能帮我照顾宝宝,但我还是坚持将宝宝送去homecare。一是可以解放老妈出来去旅游,期间她认识了不少本地朋友,还参加社区活动;二是希望宝宝和社会接触,不抵抗陌生人,融入集体生活。 & V g# ^! Z8 h& X7 n3 _
我女儿8个月大的时候去的homecare,第一、二天有些不适应,之后就非常愉快,每天见到阿姨和其他小朋友都非常开心,有几次我提前去接她,她还不愿意走,搞得我非常尴尬。
9 v" z% K$ A) F; u b9 i; a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家如果要自己做主,那家务也完全可以自己处理。让老人有空多出去走走,交交本地的朋友,这样他们的心情愉快些,遇到矛盾发生的时候,也能更想得开些。
7 O/ W0 }7 M# V8 [最后,祝来加国旅游的老人们玩得开心,即将有小宝贝的小夫妻平稳过渡~
$ z7 Y& X3 y, P+ S: a; q1 _3 a6 v! [: k5 C# Z n3 q&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