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0)  鸡蛋( 2)
|
在被朝阳染成金色的清晨,三两成群的孩子不断地、在被警戒线隔开的小小通道里或快或慢地向小学校门走去。/ W2 ]' C% y! S, Z
* u9 T9 L7 M# m1 | 在这群孩子中,一个纤细的小女孩的身影一直被我的目光锁定着。背上那个跟她身材相比显得十分巨大的书包,让她不得不用力把身体往前探才能保持平衡。) s! d/ f e- S8 Z
, K1 ^3 A+ q% f% }: N( @* ?
这个小小的女孩就是我6岁的女儿。
; R) p- S4 s0 O" a: ]; @% h: A8 S8 O. l: R: F; X" \7 x
一个月前我坚定地把她送入了小学校门,用每天清晨亲手烹制的早饭、傍晚的第一个微笑作为礼物,庆祝她人生中重要的成长。2 H3 t& A3 M; f2 A* Q. M
1 `! M- Y# F: l2 P 然而,随着小学生活的真正开始,我的坚定却变成一天浓似一天的疑虑。/ S- ]: v+ F! ~. v5 h- w `( |
! R8 |# [) G+ L- J% B6 q5 \; S 一进校门的下马威! a5 H! b0 ?( T
0 \$ G" M1 |: b 我用了6年力图把女儿培养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让她慢慢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O. X0 s+ s+ q( o# v
2 L! j5 O) b+ X 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我的这个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7 R o* `5 K# B3 G$ l( {9 S" K3 t. J V" u, h: o2 a0 P8 C9 E% o
几十年前,自己也曾经是一名小学生,知道学校里最大的规矩就是整齐划一,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个社会到处都在张扬个性,依此推断,现在的孩子即使不能张扬,至少也不至于被压抑。/ z' b' ~1 k0 t0 z
, W; r7 J" M+ w3 V+ l
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 r! X: E, ~! V. v
" T$ T2 }+ v; x2 ]. R- E# b& S) a 那个周末我们奔波在家附近的几个大超市和批发市场里,采购着老师开列的各项用品,一项项地落实。& q. k, o8 k" j8 `' G( ?; N i
. W7 K0 k! m7 H f 没想到,很多孩子的用品都不合格,也包括我女儿。9 Y7 Y0 H6 m/ O. `1 y, q
7 b* `3 O2 p7 O6 o8 I1 h
那天回来,女儿着急地怪我:“为什么不给我买一双白色的舞蹈鞋?”
" p2 d7 o$ @. I6 y7 U6 h' S6 D" |: z, ~, G" W! ^' x
因为女儿一直在学舞蹈,家里有好几双规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么会不合格?
# N( [* \3 D! D+ G
$ f" v8 p* O- _# W- }) C. [. S 女儿说,老师交代了一定要买白色的,前面是宽宽的松紧带而不是细鞋带的。
( l2 p1 s( a0 T* ]& D2 e( j+ V* u1 p3 K
* v! y7 u i+ t7 a' w “又不是上台表演,平时上课用,有必要这么统一吗?”几天的奔波焦躁,让舞蹈鞋成了压垮我的“那根稻草”,“就穿这个,不用非得换。”我生硬地对女儿说。! u F, Q z: `
) K" v2 s# D. w* } 女儿没出声,我转身一看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脸上写着焦急和恐惧,小声对我说,“有小朋友已经挨批评了。”
- V" t( e" |3 w) R
* d( P& G; k, k- y) t2 |2 i 我怎么可能让刚刚上学的女儿因为这点儿小事就受到责备,怎么能让她这么无助?!/ O: e! |& J4 f1 z- b+ K
0 E7 t0 {% T! A0 w- S
我立刻起身带着女儿到老师推荐的商店去买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
- X F4 b6 Q% P* f; w8 B$ Y4 ~" l, s. ?0 ~6 E. x) r& \9 h
女儿的心情平复了,但是我却异常难受,我不停地问自己:是我错了吗?
( j2 ^6 D, d/ U, ?- d6 c: d! N5 u) ~
“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观一开学就碰了壁
+ Y7 x U, a& o
: u4 \0 u) M" o& Q' _ 我用6年学会了等待,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但是这一个月,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脚步。
$ ]+ o% J1 g* W, \: t. T- M8 m0 \* q2 a+ k
因为明白学龄前的孩子应该以游戏为主,所以,一直坚持没让孩子上能学更多知识的学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来使用剪刀等各种工具,她手中的笔也更多是用来画画的,很少写字。' m5 P8 Z# L1 E3 x) e
/ J$ ^ R. y3 P5 a2 s
上学了,写字成了必须的一课。知道孩子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写字的时候我会格外用心,我认真观察她,她每写一个字的时候都很努力,一笔一画地、很用力。虽然每一个笔道还歪歪斜斜,因为用力很猛所以页面看起来不干净。看着她这么认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0 e, U, H' Q0 P: a) R* Z7 N+ \, n4 M) \9 p7 Y
但是,没过两天就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孩子的书写很不好,家长监督孩子把每个字写好。”
- V4 e9 O+ z9 U4 S! ], ^8 C9 R7 O/ C" K
书法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刚上小学不到一周就要求孩子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像模像样,可能吗?孩子不是神童就是得从幼儿园抓起。+ A) Y% {* i& ]; ~$ g7 r+ ? b0 p
' j# z6 Z/ [7 }6 p) I 看着孩子认真而痛苦的样子,我在想:我所学会的“等待”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为什么给孩子带来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对,那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呢?6 N& A% G9 l& d! k
/ Z ?: y4 D: t2 ?7 M" C8 T
“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家长生活
, K* j' H7 u8 H% }/ r0 p; m" f
我用了6年试图让女儿明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我也深知,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对她尊重,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就颐指气使,不能因为自己是成年人就乱用权威。
' o! C5 U9 d1 L5 u7 L; G+ t; D1 ?3 `0 P
但是,经历了这一个月的学生家长生活,却让我不得不忧虑。8 [5 a- C- K3 }) s: d7 _/ X
x- D2 m* ?) d5 ]! d; m 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学校在出入校门方面有着极严格的管理,没有特殊的情况,家长很难看到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状况,也很难了解老师与孩子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b* G% {0 N x0 ?2 P2 _
0 T) c" \) ]& F+ e- m# V7 t
但是我仍然充满疑虑。
! f& O7 v* }/ S* a h' M' e" t! K% L" C7 e: M& ^$ N1 H7 v+ ?
从开学起,老师就与家长间创建了短信沟通的渠道。看到老师长长的信息,再看里面详尽的各种要求,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很辛苦,父母两个人管一个孩子都经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理全班40个同学。于是,我在收到信息后会回复老师信息已经收到,并由衷地表示感谢。3 Q3 N- e; H) k8 |
6 W7 y$ m, R6 ]& M, | 没想到,两天之后,老师给所有家长发了一条信息:接到老师的短信通知,不需要回复的不必回复,需要回复的会特殊说明。
2 c$ |8 U- V* f: r2 R
( x' w* M0 p" ]9 Y 接到短信突然一愣,缓过神来再读每天必到的短信,发现老师的短信虽然多以“家长好”开头,以“谢谢合作”结尾,但是通篇看下来基本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必须带……”“今天有孩子本上没有家长签字,请注意”等。$ }& Q7 {1 E, m, H* L
" U8 ]8 C* G- F, C* e: |. J- p2 R5 X
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只有“下达”没有“上传”的渠道,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商讨”只有“服从”的方式。, y) c" s. J5 H6 n
/ B" V! s, q. `1 K 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尚且如此,对孩子会不同吗?
6 ^ |4 a3 e; r) |. `3 _
. m, A+ H: ^+ z4 E8 k2 c 热爱集体的“小红旗”是家长买的东西换来的9 g" ]4 F( S6 \
' H( i3 s1 i" K6 I$ B" A, Z 还有一个困惑,我用了6年让孩子明白礼物不是做事的动因,所以,我尽量不把获得礼物作为让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
. k; e* w- J, [& |7 H
2 D" J( H% d! ?" V5 B; i 但是,这些天女儿已经用“小贴画”成功地换回了两块橡皮,又用几张印着图案的小纸片换回了一块棒棒糖,她还在一个小本子上积攒着另外一堆“小贴画”,据说攒够了10个就能换回更大的礼物。为了让孩子自己在班级墙上“热爱集体”一栏中插上更多的“小红旗”,我们给班里买了绿色植物、餐巾纸,送去了美化墙壁的墙贴、参与本该由学生自己参与的班徽设计……
2 C- B; v- v1 \% p; o0 k% K1 ]
1 Z, Q6 g0 O: t$ s 与现代教育观尖锐对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儿入学后都在硬生生地发生着。
) J2 u1 |6 q5 `/ T+ Z# s) y
& f# R% u) ^* t" U; B: `; l3 X. K 再过6年,这所名牌小学能还给我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孩子吗
2 D. ^ }' v; ?1 F$ C/ H) M* J9 O& p0 O
这些年社会舆论不是一直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吗?可是你去小学里听听课就能发现:下课会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厕所了,大家听令而出;上课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回答问题都把手举得一样高;打开书包所有孩子的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都是2H的,连笔尖都要一样的粗细;连书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种式样写在同一方位……: {& ^1 u" j; `. Z
, n: M- H l _ 如此的整齐划一,6年后,我的女儿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G5 s0 |& a" m. P7 k8 X4 K' Q5 y
0 J# e3 {, i- s& f
我一直坚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9 T; N% O/ a% S
6 H' c& z0 h& E/ n" X; W& s& Q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们头脑里的东西强势地倒给孩子,而是唤醒他的灵魂,激发他体内巨大的创造力。, `" ?4 a8 ~# v5 q, D, u7 H0 {
) M% ^5 Q8 b% c9 |+ B* t0 b, d 我已经用6年尽力把我身边这个孩子当成一个比我小一号的人,了解她的内心,同时也让她体会我的内心。现在我怀着满腔热情把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学校,我期望学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沿着她特有的生命轨迹长大、长高。
2 v6 E7 j# k( M7 l9 g! B+ I m# r
h. w( z9 {8 Z2 \8 n+ g 再过一个6年,我会收获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 W3 u( T; [3 Y
+ h, ]/ z f \# u4 A
现在,我有些恐惧了。(林爻)
L% N' }& M0 f( {( f8 X2 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