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四川--夫妻肺片8 O p6 K9 a& q+ h$ b* n, `
{# H7 i6 i6 S( y& ]' D5 q [原料] : E% p1 \: w8 N ^$ `
9 N9 c9 R, R! Q4 H7 X 鲜牛肉、牛杂(肚、心、舌、头皮等)、老卤水各2500克,辣椒油、油酥花生未、酱油各150克,芝麻面100克,花椒面25克,八角4克,味精、花椒、肉桂各5克,精盐125克,白酒50克。
0 D7 O e2 I) I n1 \9 _' w* z8 ^4 Z
[做法] ( e/ {$ ~% H3 ^2 B
! l2 M3 {; m! B' j! O 1、将牛肉、牛杂洗净。牛肉切成重约500克的大块,与牛杂一起放人锅内,加入清水(以淹过牛肉为度),用旺火烧沸,并不断撇去浮沫,见肉呈白红色,滗去汤水,牛肉、牛杂仍放锅内,倒人老卤水,放人香料包(将花椒、肉桂、八角用布包扎好)、白酒和精盐,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继续烧1.5小时,煮至牛肉、牛杂酥而不烂,捞出晾凉。 ( F* w. O+ U8 w" k. m2 e
, F0 d/ U( |' i& J \: S. e 2、卤汁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取碗一只,舀入卤水250克,加入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面调成味汁。
3 r* _, i9 P. }; L2 F+ r, w: c& g* e( w' H; A9 S) k1 |9 a
3、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分别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卤汁拌匀,分盛若干盘,撒上油酥花生未和芝麻面即成。 3 L5 b# m) T8 h
5 r7 K/ ?; e3 P7 ?3 Z [特点] , V1 n4 u' R9 H
O8 B7 x$ M1 Z 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 u( \" R: G1 R0 ?3 @7 J
" A1 k# h% F' U 关键: 牛肉、牛杂必须反复洗净,去除异味。用于拌制牛肉和牛杂的卤汁要浓,使其得味起鲜。
! O2 V! u% S3 Y9 v p+ P: q S8 u% i
[典故]7 `5 [0 y" n/ N7 C
, D/ N: h4 _6 Z
五十多年前,有郭朝华、张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为业,两人从提篮叫卖、摆摊招客到设店经营。他们所售肺片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用肺。注重选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深受群众喜爱。为区别于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称之。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
" j1 N* Z6 P p, n. f8 g
5 z( n3 g% _" D0 t5 v2 x* l
- L8 `0 ~; L* d o1 v6 y
/ x. X1 w, x- J, p: e+ x
8 Q) G% L% S! @; o# N2 n) ]5 P. T8 i
# N+ _- \( M! ]8 P 云南--过桥米线) h% V, a' M% t( U. p
3 T+ l! g6 W$ ]# n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 R/ T. m+ E* {
" r3 Y5 z: u0 j+ D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6 n) o, W- Z, g2 e! e
- h# h9 u; |2 p( ^6 P$ p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 ?( E' L! W* D
+ E/ ]- N* ^) Y/ p 3 s" X3 z8 f( G- O0 f" P) z- n& z- N
. E4 G" G' @' l. Q1 z" n3 u 天津--狗不理包子
4 v: S6 x4 f: Z- I& Q0 \7 |5 X; ~6 k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
$ @9 X# d, }; v$ h: ?" Y7 y5 P" f
b# q: `' |+ ^& y
. f5 t! E+ M% ~4 b# x$ v$ L0 ~; v
- D' L- f0 @% n( k- f; i 湖南--米粉
+ `' ]+ C2 o" F# L {: U `# n6 H% s& \5 a! e
原料:米粉,榨菜丝,肉丝,盐,味精,酱油,杂骨汤,干椒粉,葱花,熟猪油。 8 E _+ O0 S* N' n
+ n. [* P1 X) O, F1 C 制法:①肉丝,榨菜炒香,调正味,加杂骨汤,焖熟,待用。 ②取碗放入盐,味精,酱油,干椒粉,杂骨汤,熟猪油,葱花待用。 ③锅烧开水,下入米粉,烫熟,捞出放入碗中,浇肉丝即成。
* A }( i; z) W; ~
; R9 M% B" q' X* \3 v9 E
( ~6 s+ y) b4 P: v6 G( {6 x Y$ D; @6 L0 q) D* |$ Y
天津--十八街麻花' c& @' l0 v5 |0 `
$ e, _+ l$ h+ f" ~6 c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 k9 Z# Z$ w& u# ~7 L1 F% @
1 B. c" w: ]: ?% ?9 V* \ K7 B
8 [! m' ^0 f' T6 v5 v: D; F/ ^& J$ s- B& K
[这个贴子最后由 黄浦江畔 在 2004年09月26日 21:06 重新编辑]
+ Z" Q7 _( a/ h/ [
" x/ m0 o3 @! F3 I4 V: Z 西安--羊肉泡馍0 q) |# ?- W; f2 M
1 X/ V* N* w0 d' i" Z2 n2 X 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 ,又有暖胃之功能。
: O9 o/ N2 k- c! j5 |' f) `. k; h) v; T# Z/ p
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1 |0 ]! }& B5 D" Y1 m1 v1 j% A
! n) X Y# ~% {
2 b0 Q& c# n9 [: H
% A! _# |, r" p9 V4 n; B' d/ a, l
北京--烤鸭 v6 R! b6 J# A( g: [
: k$ i L& r3 @( o% z 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称,也是北京风味的代表作。5 P% Q4 m1 v, `6 g: I L
. e' s- C( \) Z" P3 G( M! B7 g 吃烤鸭的最佳去处当是北京前门外、和平门、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建于130年前,如果从烤鸭店的鼻祖杨仁全经营鸭子算起,那又要上推30年。* V6 }$ p: t, o" q; q* j6 P5 y5 }
' B2 }% d) o9 R" ~
全聚德烤鸭的制作方法是挂炉烤制。首先要用独家拥有的佐料涂于生鸭之上。然后是掌握火候。火欠则生,火过则黑。烤好的鸭子色呈枣红,鲜艳油亮,皮脆肉嫩。
: a. X# |* i- T# ?; a: Q4 g
/ X6 Y% |2 r6 { 烤完的鸭子被厨师切成薄薄的片状,每一片上面又要有瘦又要有肥;然后摆在桌面上,旁边是面饼,大葱,面酱等简单而味美的配料。将酱涂于饼上,再放入鸭片和大葱,用手卷成筒状,便可食用。吃烤鸭不多用筷子,用手的时候反而较多。
: m: ]& Q0 B: e, n; M5 D- P! l! `6 M! l0 q; L0 P
北京城中善制烤鸭的另一个大店,是位崇文门外的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1855年,比全聚德还早9年。1 q- O- R4 e. N; Z, u( i6 t
. w' ]1 Z8 N' i0 x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便宜坊以焖炉烤鸭著称。挂炉与焖炉的区别在于,挂炉使用明火。燃料为果木,以枣木为佳;焖炉使用暗火,燃料是秫秸,板条等软质材料。两种流派各有千秋。但都在一个烤字上下功夫,因此都被叫做北京烤鸭。
L: \9 n6 y8 q6 X% \ B- l- a0 R1 g5 M# a
, \- F( }% C/ C0 n u5 j; d, m
$ a. b/ q' N# {8 C 四川--担担面
3 A& O6 [& b: [* H( O
6 j: Z2 x! I" l 著名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 c" g. n5 O4 x) q: B4 t2 |" q
+ j v7 v/ o' X: z7 n9 y% o% _ 原料:圆细面条500克,辣椒油、酱油、葱各50克,芝麻酱35克,味精2.5克,川东菜100克,化猪油、香油各20克。
4 a: `/ ?4 M9 d4 f, V
4 ~" O. B$ v2 A0 Z9 G3 B7 O 烹饪方法:
+ C9 h! b" K$ Z3 r6 w- p9 i7 \+ i# O" _
1.将川东菜稍洗,将其和葱分别切细末,分装5个碗内,再把其它调料分装在每个碗中 待用;
- l' \* R( ?# y4 u8 b3 a$ w. o3 y$ P& d/ v/ |' v _8 U
2.锅中放水烧开,将面条下锅煮熟,分捞碗中即可食用。: S; G& n5 \2 m, _( ^8 f1 X# q- u
) F! J/ E9 ]! I( d5 Y# K* E* R
陈包包的担担面. r+ c( [/ i) F) u
. P5 I1 j3 m4 ]
四川传统小吃。系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 i3 N. S9 v, `2 N" a0 q! E/ I/ U/ O2 Z% p; i
6 `# W$ ^5 w3 k4 e! E6 Q2 {6 E, O
* @/ J4 h7 X: u% I7 u 广西--桂林米粉
3 D5 s9 j* r# }* ~ U; S: j; Z
# ?5 ]; j1 y8 ?" ~: X 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圆细而柔韧,卤水鲜美芳纯,肉菜香松而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桂林米粉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桂林传统地方风味的一绝。因为所用的佐料和调吃法不同,所以桂林米粉也各有千秋。
) o; H6 _7 j4 I8 n0 t& W* X5 H) X( h$ f' }, F" f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4 s' u7 }6 H7 I9 Y. t( [" i: [7 Q# i, h' L( S& m; q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 E, \$ X; N
# W7 h& Q+ a# s$ R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 J3 ?- o" _. b" Y
4 o* n* ^' Z; z s: y2 O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一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以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Z( E* I4 H0 z0 i" @( q1 k
- S# }8 z7 K! U' n) f! o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至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店、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
" `. p; k! D" N! d2 _. U9 W
" f6 ~' k: K, o' {3 F % J9 Z) N! |) K. p5 e
8 e% I/ d5 u0 D, z" t
江苏--扬州炒饭
& t9 y+ T# X, M/ D# u9 G
2 i; y3 n, S6 n1 j" x7 M: M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3 W; d: r% _" G/ J9 |: n# d# T# Y3 L, e. |) F& J! Q
尽管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扬州炒饭”的身影,但没人能说清什么是正宗的“扬州炒饭”,对“扬州炒饭”的主配料,也是说法各异.新出台的“标准”规定,扬州炒饭的主料是上白籼米500克、草鸡蛋4个;配料包括水发海参20克、熟草鸡腿肉30克、熟精火腿10克、水发干贝10克、上浆湖虾仁50克、水发花菇20克、熟净鲜笋30克、青豆10克;调料包括香葱末10克、湖虾籽1克、精盐6克、绍酒6克、鸡清汤100克、色拉油60克。6 r6 z( M7 l7 c- A. _
$ k+ L: k5 Y% j7 \! m h1 T
扬州的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
9 Q" p+ n/ X: U+ t( ]( u8 d% T6 v
+ R5 X& b2 j; I D9 U 扬州蛋炒饭,从其选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净,略浸后下锅煮至熟透,无硬心,粒粒松散,松硬有度为宜。炒饭时要防止焦糊。烹调时,将辅料炒成带卤汁的浇头,卤汁中加些酱油称之为(牙色炒),不加酱油称之为(白炒),盛装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 ?. I4 g- U+ a- j6 o$ D5 ]- U6 n
# Q0 I6 x3 p! m) U7 a
+ H* U$ Z6 Q: i; g$ t( H( x0 s( @ 甘肃--兰州拉面) U, V+ a5 d' D/ r' @6 m# h$ T1 E
& R5 }: p. m/ U
我们熟知的兰州拉面全称: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其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始创于1915年,经一代代回民的 不断经营、创新、发展 ,在牛肉汤的“清”字上下功夫,在“味”宇上求发展,在“质”字上求实效,独创出别具一格、味美可口的兰州牛肉拉面。逐渐形成“汤清者亮,肉烂者香,面细者长”的独特风格,把兰州清汤牛肉面推向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创出"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的汤面特点,使兰州牛肉拉面成为老少皆宜的便利美餐。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推广品种之一,誉为 “ 中华第一面 ” ,成为兰州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是兰州的代名词。( N0 g6 W, N; n7 o/ {4 h. B* H) _ U
* g$ {) Z8 j4 f/ T
按面条形状分为大宽、宽面,毛细、细面、二细、韭叶、荞麦棱兰州牛肉拉面。. \$ V2 K. E0 F" v( p* E
+ R/ E$ |" m4 N( I* v' }+ H 按牛肉汤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每碗面中加入的熟牛肉净含量不同分为优质兰州牛肉拉面和普通兰州牛肉拉面
, y$ R5 U5 s. {! f" c. \
8 T' A! z' J3 M: h P* _4 |) O 按每碗中熟面条净含量分为大碗兰州牛肉拉面(不得少于275g)和小碗兰州牛肉拉面(不得少于175g)两种规格2 k) P; l- i& N5 k
2 f* E; a' I3 f2 A 传统的做法用"蓬灰"和面, 而面则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碱,却又不是普通的碱,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不仅使面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 近年来已用专用的和面剂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关键。首先是选用韧性强的优质精粉,提前半天,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搓成长条,揪成3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观看拉面好象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 n0 b$ [9 [. I4 Y3 y, l, U
& e% [2 [0 ]0 E; @+ }; ~" G ! }: C5 a, f' J8 X7 c
; ?( q# W1 E: \9 W2 K
东北--朝鲜冷面
$ Q( | Z$ G- j9 x; I
0 v }& `, }8 w$ F2 d 即朝鲜族冷面 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面和士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冷面既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因此,朝鲜族群众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现在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也都设有朝鲜族冷面馆。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细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故冷面又名“长寿面”。
. o& x; o5 j0 `; H* c( j4 {
2 n* d @4 U5 p: @ 材料: % f8 `2 g( z7 H2 L4 J3 H
k/ N" m) y5 z1 e! Y
朝鲜干冷面、牛肉汤汁(清汤)、酱油、食盐、砂糖、味精、醋、朝鲜泡菜、卤牛肉、煮鸡蛋、黄瓜片、冰块。 7 S- t3 K! F" n' U& M% i3 b
1 D; q4 N. s6 g0 R" b. Y
做法:
8 G9 ?( l0 I% l8 }( M) C$ d/ z! C" }! x
1,把干冷面用清水浸泡并用手揉搓,使其完全散开,控水待用
# n( @5 ]) }6 G1 K% z8 T% ~1 K9 N% Z; z# H$ u
2,制作牛肉冷面汤:在牛肉汤汁(清汤)里加入适量酱油、醋、食盐、砂糖、味精、醋,之后在调好的汁里加入1:10的冰水(牛肉冷面汤1份,兑10份冰水),待用
z, |' ?6 V' `5 e/ j) b0 M% y: W$ O& ^7 @" {0 N) ^- P2 r
3,水烧开,加入冷面,不时用筷子搅拌,防止粘结,煮1分钟左右待其变软无硬心时,立即捞出,放入已经备好的冰水中,并连续冲3~4次,沥干水分后放入碗内。
7 g3 M8 H+ c& c0 T5 A1 L. z- X
( [) [! X' }7 [7 D. {- c 4,在装有冷面的碗中加入调好比例的牛肉冷面汤,再加入卤牛肉片、朝鲜泡菜、黄瓜、鸡蛋,以及冰块即可享用。 3 d; o! [' M# M, Q" ?
m' z2 a1 F! ~8 C/ S
* _8 R W" ]+ @. K+ b6 C; N
$ @5 \: w" e$ {0 b; d: w6 K5 [. Q R
浙江-西湖醋鱼
& D+ {3 r) {; f8 J V+ G
, z( Y$ r+ t, J5 X1 I; R “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一道传统名菜。相传宋朝时,在杭州西湖附近有一个姓宋的青年。平日以打渔为生。有一次得了病,因家境困难没有好的东西吃,他嫂嫂就亲手在西湖捉了一条鱼,加醋加糖烧成菜给他吃,把病治好了。因此菜是用西湖鱼和醋糖调味制成,故称“西湖醋鱼”。后来,它就成为杭州地区各家菜馆里的著名菜肴,过去在孤山“楼外楼”壁上曾留有“亏君有此调和气,识得当年宋嫂无”的诗句,慕名前往品尝者日益增多。康熙皇帝到西湖游览时,亦品尝过“西湖醋鱼”,可见此菜在清代已较为著名。
% K4 l' ~! W# [1 P( I o
9 m# G. K: I' _" @* X& P+ x 配料:活草鱼1条700克、姜末1.5克、白糖60克、醋50克、绍酒25克、湿淀粉50克、酱油75克。 ) S. c: N# ~1 [/ L
/ S9 T+ Y) ^2 P/ I* r* f5 r2 V; a# Z
制作方法:
& }3 H: P( C; z" ~) w5 K2 T) K: H/ C- f7 u- q% M
1、将草鱼饿养两面三刀天,促其排尽草料及泥土味,使鱼结实。宰杀去掉鳞鳃、内脏,洗净。
) V$ j" k+ `2 u* ~: g8 O. D5 \& L" k
2、把鱼身劈成雌雄两爿(连背脊一边称雄爿,另一边为雌爿),斩去鱼牙,在雄爿上,从颌下4.5厘米处开始每隔4.5厘米斜片一刀(刀深约5厘米),刀口斜向头部(共片五刀),片第三刀时,在腰鳍后处切断,使用鱼分成两段,再在雌爿脊部厚肉处向腹部斜剞一长刀(深约4至5厘米),不要损伤鱼皮。
) ^3 R8 h5 h$ L: L i
; s7 d; b+ J8 ]) {$ [ 3、将炒锅置旺火,舀入清水1000克,烧沸后将雄爿前后两面相继放入锅内,然后,将雌爿并排放入,鱼头对齐,皮朝上,盖上锅盖。待锅水再沸时,揭开盖撇开浮沫,转动炒锅,继续用旺火烧煮,前后共烧约3分钟,用筷子轻轻地扎鱼的雄爿颌下部,如能扎入,即熟。炒锅内留下250克汤水(余汤撇去),放入酱油、绍酒和姜末调味后,即将鱼捞出,装在盆中。
+ V( p( ^# j1 r. ~1 l
! D0 }" o D# T 4、在炒锅内的汤汁,加入白糖、湿淀粉和醋,用手勺推搅成浓汁,见滚沸起泡,立即起锅,徐徐浇在鱼身上,即成。 - I5 j/ l8 ^: H& C: Q; u! C# s
4 l- {( ^' P8 d/ v" w Q
5 J- R* G% c& d6 u
1 f( {8 J3 v0 _
4 i. J% S5 M o! L& [/ h7 y 山西--刀削面5 V j& s# K, f
2 O1 m: ?5 |) }- n3 e v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1 Q/ H5 i/ ]/ A! p
# C* d' t: J# m4 x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 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8 |& V. K8 S9 f/ n7 R/ N6 e
& U6 U v+ o8 Y' }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 p, A. q' s. L: u8 n& F; F7 y: n+ [3 S& D) o; }$ R- I! e( u
. E5 [- X5 E" A9 Y; O2 @; _2 _
2 ]. _, [1 X/ C* ^' D. P% i
+ k% u- g1 x! ~ 上海--南翔小笼
) U! i: {! {& S3 w' V7 d
7 c f! b8 c2 D/ v& i1 V 南翔小笼驰名中外,已有百年历史。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它的成名与古猗园牵连,却鲜为人知。% [$ I4 _8 S4 O; k4 R5 S
. z) `: v# }5 i! u6 i3 v
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上日华轩糕团店老板黄明贤改业经营南翔大馒头,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 e2 H3 c( ?1 o l( i
9 [& k1 Z7 q& b4 Q% L 馅内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每只馒头折裥14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成为古猗园内独家出售的美味佳点,皆称"古猗园南翔小笼。- ^: G9 W+ Z8 a
; z9 I# v5 U; b( f 后来旅沪的南翔人邀请黄明贤到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和西藏路上开设古猗园馒头店,挂名南翔小笼馒头,至今盛名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南翔小笼馒头打入国际市场,从此闻名中外。
% Q( L) Q$ ~0 s* i7 u& o: E+ d6 X) n
附:南翔小笼食法:+ g; }3 ~% k H: E- A3 O( o, i
" N: V, j, C9 X 蒸:沸水旺火隔水蒸五分钟,即可食用。1 H+ p4 y. ^& C- i( x: _, X
2 D) F8 ^; R3 j. a' H4 n1 v6 q' y: e
炸:在七成熟油中炸至金黄色捞起可食用。
+ J5 M L3 s7 y
n% J; ]% E9 S6 q+ g8 W6 B! W 烧:投入沸水锅中烧至浮起,捞起后加鲜汤即可食用。" a; P7 G$ ^, K& O' l
Z! o: [% f! p! g/ P* _ o9 S
保藏:0℃-5℃冷藏可保藏3天,-18℃冷冻可保藏30天
4 f" P$ A- z* X. C, x- p9 p/ C
! ?% ?4 h; ^# i- N& a
9 r! ^0 Y3 R6 E' H) ^/ W $ v- J: y' g8 P/ R5 @2 S8 Z
6 ]- Y! M! G" I6 C! a
浙江--杭州东坡肉. k! P, T" _% n6 O
D/ @, s3 v% v+ r4 z$ l; l, |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对诗文、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他自己会烹制菜肴,并十分擅长烧肉,在他的许多名诗中,亦有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加《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2 @# t3 @3 S# c! z( w* i
, R+ v! I, A, B9 ^. D) ^
“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当时并无名称,以其名字命名为“东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时候。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组织民工铲除葑草,疏通湖巷,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恢复了容貌,并增加了景点。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他收到许多猪肉后,便让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调味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此菜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z" ]9 n- a; T& N7 N
5 ?8 d" D4 s" f! a$ z8 G
原料:猪肋条花肉1000克,酱油200克,绍酒50克,白糖50克,葱10克。
# o! x- {' |# T, K" Y4 W8 }
7 A' }0 M. |3 j# A( m) P; o' ~ 作法:, l/ n0 \; f& S) ^7 g# {
5 N- b1 @7 c1 c: r" w
一、将猪肉去骨,切成10小块,放入开水锅里焯5分钟,除去血污,捞出用清水洗净。 二、将肉块放入锅里,加葱、酒、酱油,用小火走红,使肉块上色。然后加白糖和开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半小时,再移小火上焖1.5小时左右,见肉块已皮酥肉烂、汤汁稠浓,撤去汤面油腻,分别装入瓷罐待用。
7 i$ h9 Z! C$ r2 O
: m. a( ^: | \" a1 k/ ?2 V" T 三、食前用桑皮纸将瓷罐密封,再放入笼里蒸15分钟左右,蒸透即成。亦可用生煸菠菜相配作底,将肉放在上面食之。
5 T! S9 p% K9 R9 B! u- p
+ S& D4 B. C$ `$ G5 M+ `: T5 R% I 特点: 色泽酱红,汤肉交融,肉质酥烂如豆腐,醇厚入味。
: U9 E7 o/ _/ X' d/ }; D8 m& h% k1 O( U4 A- V% p, p% F
掌握关键:①必须先将猪肉放入开水锅中稍焯,或冷水入锅,用小火煮至硬酥,让脂油溢出。入罐加封上笼蒸透,食用时取出,香味便更加浓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