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回头看去,市场之所以会变得如此不稳定,如此危险,其实线索并不难找到。德国刚刚采用了新的货币系统,整个欧洲都充斥着廉价的德国资金。希腊刚刚签署了协议,加入了法国和意大利的货币联盟,但是这联盟本身却步履艰难。金融市场脱离了监管。新技术改进了生产和通信的现状,使得资金能够以光速穿越国境。巨大的新工业力量兴起,廉价制成品流向全球市场,让古老的行业受到冲击……当一场全面性的崩盘发生,谁还能说这是令人吃惊的事情?( h7 b4 H% D( [) ?& V( K/ @! o
+ P6 Y6 Y3 G d+ y4 w, x7 V
为伦敦、纽约或者柏林所做的2012年大预言?根本就不是。以上的描述其实是来自1873年的维也纳。在那一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崩盘行情之一,奥地利市场的崩溃波及全欧,而且迅速导致了在规模上不遑多让的纽约大崩盘。这是一个起点,其后就开始了经济历史学家们所谓的“长期萧条”,一段漫长的时期,充斥着波动、失业和衰退,持续了整整二十三年的时间,直到1896年才告结束。
% n# v6 v% e, ~" r# [/ z
3 @7 X% y; M/ P; W6 k0 N2 Y7 ?0 i 我为了撰写自己的电子书《长期萧条:2008至2031》(The Long Depression: The Slump of 2008 to 2031)才着力研究那时的历史的。当时的情况和今日居然有那么多的类似,确实是非常有趣,非常耐人寻味:德国的统一和金本位的采用为这个国家带来了繁荣,廉价的德国资本流向整个欧洲。希腊加入了拉丁货币联盟,后者作为集成全欧货币的一个尝试,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命运。银行监管被削弱甚至撤除,一定程度上,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德国子衿才能够投入维也纳的交易所。电报的使用使得即时通信成为可能,也为欧洲的崩盘扩散到纽约创造了条件。美国正在工业化,逐步转型为全球性的经济体——就像中国在过去十年曾经走过的道路那样。! r2 Y7 X1 W7 a8 x+ Q( m
# V, @7 v t, i6 c. S) O4 y: {& [ 所有这一切联合作用,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当然,之后是可怕的崩盘。之后的萧条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如果2008年崩盘之后的萧条是历史重演,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到2031年才能重见天日。
/ i" X+ p- ^" P4 d# ^: ^/ ?
) ~7 |6 J* u% t 当然,历史不可能完全精确地复制。因此今日的局面也不见得就是1873年至1896年长期萧条的翻版,未必会持续那么长的时间。可是,如果我们要给今日的局面找一个历史参照的话,那段时期确实比1930年代的大萧条更有参考价值。说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五个教训是我们必须汲取的。1 m% X9 o* r2 P4 l# R* L& A+ n; L
}: _* l( Q. p8 h- A7 o3 C% G# f) p
第一,萧条完全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而且如果源头是债务的泡沫,则持续的时间往往是以十年,而非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当然,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所经历的萧条往往都是那种短期剧痛,如果以疾病做比,更像是拔牙,而不像是那些慢性病。然而,那并非萧条本来面目的全部。比如,在英国,现在所发生的就已经是他们有记录以来最长期的萧条,眼下的产出依然低于2008年的峰值。这也长过了1930年代的萧条。在许多国家,情况也同英国类似。如果欧洲,甚至还有美国在2012年重新滑落到衰退当中——这可能性看上去是很大的——那么,我们完全有可能目睹漫长的灾难,漫长到超过传统经典经济学的描述和界定。4 Q% c4 k, b6 V2 d1 m. ~4 f" C
; z" {# ?7 F& \
第二,这一萧条是结构性的。十九世纪的长期萧条,其根源来自金融投机、科技进步,以及重量级的新玩家进入全球经济游戏。我们的衰退,其根源同样有三个,三个巨大的危机几乎是同时爆发。我们的住宅泡沫足足累积了三十年的时间,2008年彻底破灭。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作为全球货币体系的基础长期以来,其地位一直在不断削弱,但是却始终找不到替代品,甚至是替代品该是什么的线索。在欧洲,最大的单一经济联盟已经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机能最紊乱的货币系统,使得无法预测的金融崩溃风险浮现在所有人眼前。想象一下,这就像个病人,突然心脏病发作,抬上救护车之后还在非常颠簸的道路上飞奔,病人的情况肯定好不了。* z- \1 i$ q q4 e2 H; m. b/ [
& i5 p: b2 {& I3 q
第三,它是不规则的。十九世纪的长期萧条其实是一段持续的时期,其经济增长速度既不如之前,也不如之后。以德国为例,1850年至1873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4.3%,而1896年至1913年为4.1%,但是长期萧条期间则只有2%多一点。其他国家也大致如此。市场持续波动,不断有反弹,但是又不断跌回去,总是会最终回到衰退的原点。当然,经济增长也是偶尔可见的,但是就像日本在他们第二个十年的衰退中那样,没有一波的增长是能够延续的。& x" d8 t: J! c" ^" d2 n0 _" ?
C) k$ n, E5 H3 c* p8 t0 d2 |
第四,好事还是存在的。萧条不是铁板一块,在其间,一些国家大致上是没有什么受到什么损害的。新的技术和新的行业被不断创造出来。电话被发明,以汽油发动机和电能为基础的行业一个又一个诞生。那些做出了正确选择的人们还是能够获得财富,在正确行当里工作的人们收入也不错。不过,整体而言,那还是很艰苦的一段时期,你必须为自己找到好的位置。
$ e( V2 y3 s9 Q4 h/ ^0 d7 a) a9 ^/ a( \5 ^' E2 Y
第五,麻烦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将现在和1930年代进行比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会让银行家和政策制定者们相信,只要能够推动需求增长,所有的一切就都不成问题了。不,并非如此。当然,需求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毋庸赘言,但是在三个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单单指望需求就不现实了。债务必须降低到可以控制的水平线下,新的储备货币必须出现,欧洲必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三大任务都不简单,而且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 {# _/ `' g" s% V7 r a" a4 ~
7 I* P5 h$ X0 v+ p 总有一天,全球经济会回到增长的正轨上去,这是不必怀疑的,但是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还要走一段漫长而艰苦的道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子衿)
8 e; }6 G* |; E: v$ d c" z; M) ~/ w- p1 X3 l- A'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