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4|回复: 3

北漂八年看房六载:一个准购房者的“泣血心声”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1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北漂八年,看房六载,为何房子离他越来越遥远?户口限制外地人购买经济适用房,而商品房价格疯涨又买不起。昂贵医疗费成最大后顾之忧,巨额教育费预算捆绑手脚。一个准购房者的心路历程,展示庞大无房群体的内心隐痛。8 x% W2 E' T. U$ M/ `4 \
2 K) r( n( q7 G" e. R' u/ m. A
我来北京七八年,虽然户口依然在外地,但因长期定居在这座城市,许多生活习惯已不知不觉变得很与北京人没多大区别了。我也很希望把自己当作北京人看待,但种种现实却让我碰得鼻青脸肿。一纸户口把我冷酷地阻挡在无形的北京城门外,高高的城墙同样成为众多外地人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
- {2 @# f8 ]/ @2 ^5 k' D( u  ?
. t" B5 _9 D: j4 }* k: D作为外地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北京这座大城市里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房。从2001年开始,我加入看房大军,参加房展,去实地看楼盘……然而北漂八年,看房六载,为何我仍不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房?是什么成为我难以跨越的鸿沟?是自身原因、体制原因,还是……
# m( q: |* H6 T) o3 @  I
; ~3 p3 ]* l5 y- `延伸阅读:[赌输了只能等老公翻本 聚焦上海滩房奴别样生活]
. S$ i5 R# J: i7 l- o
6 |$ L$ L8 O' K3 l  V- q与经济适用房无缘0 y0 I9 Y% k( k0 R2 M

  C$ S, h- ]  g! K+ }/ H8 S众所周知,经济适用房比较便宜。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之一回龙观2600元/平米,天通苑2650元/平米。这样的价格已保持多年不变,如果按照此价格,我也有能力买到一处宽大舒适的住房,且早在几年前就可以过上有房的安定日子。但是,就是因为没有北京市户口,使我根本丧失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结果只能是望经济适用房而兴叹。薄薄一一纸户口,竟如利刃一般斩断了我有房的幸福生活!2 ]- ?- ^' m. O9 Q

! R2 t3 e7 p3 A6 f9 C衣食住行,人所必须。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为外地人在北京生活提供了多种方便,但没有北京户口,仍然给外地人带来诸多不便。在这些不便当中,涉及到基本生活方面的不在少数,经济适用房对像的限制就是其中之一。. k% B- P/ Q( t" D( U
2 D7 e* R2 X1 o6 Y9 D
外地人中与我面临情况相似者很多。有些外地人迫于无奈,只好自己想办法钻政策法规的空子,借北京人的户口本以北京人的名义购买经济适用房,然后再给北京人一些好处费过户到自己头上。还有的外地人,则直接从北京人手中购买经济适用房二手房。拿天通苑来说,北京人购买时2650元/平米,一倒手转卖给外地人,则暴涨到4000元/平方米以上。一纸北京户口就可以让外地人在购房时比北京人多付出几万甚几十万的代价。
$ J+ f9 e7 U" _* [% {2 e  M6 S3 a/ x+ O0 O7 z. X  f2 a
暴涨房价浇灭希望之火
1 D, M4 e# a' w: U; B3 @7 H* T" }) O5 s4 b
不能购买经济适用房,只好把眼睛盯在商品房上。但暴涨的房价一次又一次将我燃起的希望之火浇灭。2003年以前,北京的商品房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但当时我手中却没有多少现金。原本希望过两年积攒些钱就可以购买了,但没想到从2003年“非典”之后,北京的商品房无论市区还是郊区,价格都一路攀升,从最初的一平方米三四千元如疯牛一般翻着跟头狂奔至每平方米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虽然与几年前相比,家中积蓄略有增加,但相对于狂涨的房价,只能称得上杯水车薪。三年前,我手里的现金能购买商品房的几平方米,三年后的今天,我手中的现金仍然只能购买商品房的几平方米。如果遇到稍微高档一些的商品房,甚至连几平方米都买不起了。这种境况让人痛心,更让人寒心。
2 E. W- i- e9 w  L6 u/ K5 M: `: H
7 d, {! y8 @3 z. W在众多北漂族中,我家的收入肯定不是最高的,但也绝对不是最差的。相信有我这种类似遭遇的,在北京的外地人当中不计其数。我代表着相当大一部分群体,何时能住上属于自己的房,难道真的遥遥无期吗?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以人为本的党中央和政府相关部门是不会看着不管的,我相信党相信政府,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D5 X7 a8 z; n8 b

8 a0 ^9 s( s  q! S6 ?6 r高昂教育费捆住手脚
& Y; C/ _# O1 M) w" z7 M
+ Z' w: \: R1 n$ r' [说买不起房,房价高并不是惟一原因。高昂的教育费也在捆绑着我们的手脚。1 h$ G+ g/ I- z, f
3 Z% I3 L  a# d( e& j
女儿快6周岁了。从幼儿园开始,她的教育费就成为我家一笔大开支。为让女儿上一所条件稍好一些的幼儿园,我跑了北京数家幼儿园。在北京亚运村某公立幼儿园咨询时,得到的回答是:这里孩子已招满了,有户口的北京娃都没办法进来,更别说你是外地户口的孩子。
/ g# G+ J3 r" ]; M5 Z6 r
" R. o; K9 Q( {" T% W0 f3 C看着幼儿园里孩子们在年轻老师的带领下做操、做游戏,女儿拉着我的手说:“爸爸,我想上幼儿园。”那一刻我心如刀割,同样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中国公民,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能加入这样的幼儿园?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公平吗?有北京户口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难道没有户口的外地人的孩子就不是祖国的花朵了?
8 D" `& N- Y0 d* {3 f: B! F8 s5 ?8 w& p* u8 P3 ^% e: i
公立幼儿园排不上队,只能找私立幼儿园。与北京亚运村公立幼儿园相隔不远,就有一所私立幼儿园。我去了解情况,教室看上去好像是租来的老房,走廊里黑洞洞的不见阳光。教学条件与相关设施实在不能与公立幼儿相媲美。幼儿园环境不敢恭维,但到办公室一问收费情况,又不能不让人瞪目。一张收费清单上说得很清楚,先交三万元押金,等孩子三年幼儿园结业后只退还本金;其次,每月交入托费1200元,一年14200元,三年共计42600元。这个数目对于有钱的老板不算什么,但对于一般的北漂务工者,实在是一笔不菲数目。, J9 ^. {; J2 O1 |: p4 v
3 L0 f* [: j$ z5 H2 g6 `7 L6 [
女儿马上要读小学了。为给女儿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我多方打听,但了解的实事又让我暗暗吃惊:在北京上小学,六年下来,单择校费要花一二万元,多者五六万元。虽然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加收外地子女上学的借读费,但很多学校却变着法儿仍在加收费用,且美起名曰捐助费,仅此一项,外地人一年要多交上万元甚至数万元。昂贵的教育费,成为家庭一大开支,我哪里还敢再贸然去购买商品房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费成最大后顾之忧# ?# d/ u% _: \* z

6 S) f+ L, v$ a' m教育费除外,还有一项费用也不能不考虑,那就是医疗费。
1 M, k  S- b, _. A
# T! l$ a& U, W  @2 l3 j7 L$ i没什么都可以但千万别没钱,有什么都可以但千万别有病。这句话已经成为社会上很多人的口头禅。看病难看病贵,同样落在了我的头上。2000年妻子怀孕生孩子,如果在北京生产,要花五六千甚至一万多元。为节省开支,我只好带妻子回老家。结果剖腹产生一女儿,花费1200多元。2005年秋,女儿患肺炎,不到半个月花医疗费1600多元。前几天女儿又患支气管肺炎,至今已花费1400多元。而女儿每次感冒发烧,不花费100元左右,医生是绝不高抬贵手放过我的。
- A9 u4 b- i, ^( t7 ?/ r/ |7 Z& t; ~
有媒体报道,现在的农民“小病拖着,大病不敢进医院”。这样的现实其实也发生在像我这样的城里人身上。2005年初冬,我偶感风寒,咳嗽不止。也去医院看过两次,医药费花掉了二三百元,但咳嗽依然不止,我不愿再为这病花银子,于是便一直咳嗽着拖到今日。一位外国诗人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借用过来说:“春天来了,我的咳嗽还不好么?”至于平时有个冷热感冒,也不愿进医院,主要是怕再被医生狠狠“刮一刀”。只能采用一些土方儿、偏方儿,或者凭着年轻体力壮,硬生生地抵抗过去。
' g; b0 L" F  h6 r' n0 }6 w
- R7 M4 R" a5 x9 m7 h医院里见钱看病,没有钱即便是眼看着人死了也不去管。这样的报道时常在媒体上看到,如此冷酷的现实,除了让人寒心之外,就是警告提醒大家: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家中一定要备足现钱。如果让我将所有钱都拿去买房,家里空空荡荡的,我就连生命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感也没了。若突然有个什么病急需银子,到那时“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真可谓一分钱难死英难汉了。, E& S2 y2 D: _  o1 ^

7 b, J1 F# F6 _) k. C$ W4 _2 j; t% e不愿贷款借钱购房% `9 |+ k8 T! K. R0 @9 K- r
! h, o: U4 Q- n* n: j) ]
怎样才能尽快买到房?有朋友提醒说,你可以贷款买房啊,并拿那个著名的中国老太太与外国老太太购房的故事教导我。我一直认为,东西方两个老太太购房的故事,实在是某些心存不良的人对中国消费者的误导,时至今日已经坑害了一大批购房者,不知有多少当代“负翁”们在还贷重压下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试想,外国老太太贷款购房是有足够相关条件的。比如人家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大病统筹保险。即便她老人家失业了、生大病了,也会有资金来源给她看病、继续供房,帮她度过难关。而中国老太太具备这些条件吗?尽管政府部门正在努力促成全民上“三险”,但实际生活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搁置在“三险”之外。以本人为例,如果失业了,别说“三险”没有,连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如果遇到大病或者大灾,则无疑于天塌地陷一般,哪里还有余钱去还银行的住房贷款?因此,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绝对不会贷款买房的。. m" ~  Z* y! z% G3 q- N
$ C5 c3 g$ }: L  l# s5 g; ^
还有朋友说,你也可以向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借钱买房。这个我可实在不敢从命。一是我的亲戚朋友中富人不多,即便有钱那也是人家辛辛苦苦赚来的,我不能随便占用别人钱财。二是我的父母只是普通退休工人,培养我们一双儿女不仅花费了他们半生精力,也几乎花光了他们半生的积蓄。再者,我已经娶妻成家,另起炉灶,不能拿钱孝敬父母,已心中有愧,怎么能再有脸向父母借钱购房?即便父母手中有一定积蓄,那也是他们年老时保命的血汗钱,我辈岂能拿父母的保命血汗钱供自己购房享受呢?! f2 S" P- I: k6 b0 X/ f2 s7 n9 N1 d

9 O: j/ N! [  _$ p0 w面对房价迷雾持币待购0 }. o; K# u& {6 v% k; y

1 R7 S* w( X( G7 w不敢购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今的房价如雾里看花,令人摸不着北。房价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关于房价的涨跌,不断有人在议论。但房价迷雾的增强、增浓实际上是近两年的事情。2005年年初房价如风筝一般不断高升,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先后出台数项措施给予制止。但关于房价的唱跌与唱涨声,则空前激烈了。
8 M+ u( _) s7 g& @9 k# ~* a
" a% N7 m+ F9 z0 }# V: H- F# T+ P作为不懂经济学的外行人,我实在搞不明白,开发商房地产商因为利益关系,无论房价是涨还是跌,他是绝对不会唱跌的。而一些同样是经济学专家的人,为何有的唱涨有的唱跌?是他们所运用的经济学理论不一样?还是各人站的角度不一样?“屁股指挥脑袋”,坐在什么样的立场说什么样的话。不能否人某些专家因为从某些利益集团那里拿到好处而站在他们一边,与利益集团一个鼻孔出气儿,故意给房价搅混水。1 f0 I# A3 U, \# p0 Q
( @5 G" P3 k8 d9 C0 d% b5 [
此外,还有一些所谓的调查机构,出具的数据也很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说房价涨了多少,还将涨下去;有的说房价降了多少,还会降下去。结果搞得广大消费者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哪一家调查机构出具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房价成了现在最大的迷雾,消费者在看不清楚现实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持币待购。我们非常盼望有一个真正权威的机构,出具真正权威的数据,让大家看清房价真实面目。真诚希望借贵刊一角儿,呼唤公正与权威,别再让我们蒙在鼓中雾里看花了。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1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为什么还要去北京?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5-1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因为你自命不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7 01:53 , Processed in 0.37174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