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来源:环球华报! _: a' P% j4 |* {
8 V1 d- T' v P, \/ z) ]+ F2 a# @在刚刚过去的大温地区市选中,华裔参选人取得不俗成绩,重量级华裔议员都成功连任,更有不少首次参选者旗开得胜。这是华人参政的可喜现象,揭开本地华人从政新的一页。如果每届市选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些微提高,就算是一种进步和拓展,这样集腋成裘,终会有更显著的改观。
t/ n4 g4 M8 h* p8 @ D$ O; k x8 @4 g& c2 W0 h9 x3 h1 Z$ R, K, c
当然我们并不要满足于现状,或固步自封,因为仅从本届市选的整体状况来看,无论是华社与其它族裔的政治关系,还是华人的参与表现,都仍有可议之处,深値探究。
9 z9 q( {) Q# b$ q M( z' R4 H5 ?8 j3 H) b P/ W7 T9 n
毋庸置疑,华裔在加国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目前在参与本地事务方面,华裔还远远不如印度裔社群。有一种舆论认为,华裔仍未苏醒,一旦华裔这只老虎醒来,将可能会改变本地的政治格局。这种说法是一柄双刃剑,旣有对华裔政治潜力的重视,也会刺激所谓主流社会的某种“警觉”,过分担心各族裔之间政治影响力的失衡。
& E+ K) N3 R: E2 X9 e3 ]
: E4 J- e: s; ?. Y对华裔参选,主流社会貌似不动声色,其实加拿大的其它族裔对华裔参政的举动一向十分重视。如当年兴起“华人团结参政”运动时,便有其它族裔投书《环球邮报》,指有人利用华裔作自己的“族裔票仓”。尽管各族裔小区在选举运作中无出其右,但有时华社受到格外“靑睐”,这里面有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多种复杂因素,甚至不排除对其祖籍国崛起及其影响的挂虑。 2 a: U! S4 U+ D4 j8 e3 [& _
1 V. y& p' Q) _* b. r具体来讲,在华裔人口超过四成的列治文市议会,过去一直没有懂华语的候选人胜出,有知情者透露,是其它族裔在投票时有意阻击华裔候选人。这种政治动作传达出一个信息,即便在加拿大这样的民主社会,即便华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获得了投票权,即便华人通过正当程序可以获得参选资格,但明里暗里都会遇到不对称的较量。为此,华裔参政要有正确导向,不逞一时之快,不图眼前小利,要图谋大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华人在行政决策上的被动局面,眞正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 # W/ T: V6 p) v& Z8 I9 E6 ^
4 p) t: X$ U( h# v* X/ V由于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其它族裔对华裔社群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存有某些误会,本应在情理之中。而华裔在加拿大社会的崛起,也是历史潮流,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然而如何摆平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华裔崛起的过程中,减少以至消除其它族裔的戒心,获取最广泛民众的接纳和认同,则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命题。否则,就会使华人参政遭遇更大的阻力。 , q2 Z! g6 }# c8 Q0 f$ F
7 M5 c7 x2 W" `华裔在加拿大的崛起,会遇到中国在国际中崛起的类似问题,如果一定用崛起一词,中国需要和平崛起,那么,华裔在加拿大则应该寻求和谐崛起。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其它族裔的沟通;虚心向其它族裔学习;不要有意无意地挑动其它族裔敏感的“族裔神经”;积极参与本地事务,沉下心去做基层志愿工作;要着眼于为小区做事,而不是着眼于在议会做官;摒弃狭隘的“族裔观念”,着眼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当华裔与其它族裔融为一体,华裔在加拿大才能眞正崛起,这不仅是华裔之福,也是加拿大国家之福。 6 s- q. H8 n+ K$ ` o& m6 w
7 L, S# Y) B6 U9 g. Y9 o
根据伟景温哥华的经验,西门菲沙大学敎授史密斯日前分析说,培养政治实力不能再只凭借小区人脉,而要能够明确认定自己的支持者。这就需要站在一个超越族裔的更高角度,化解其它族裔的戒心,共享国家认同理念, 这才是华裔参政得以健康发展的正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