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1-6-27 13:40 编辑
% w( ~0 | z- x) Y4 j) J; c0 J
1 {2 N( H2 E. v1 g) b& |9 c$ Z. P* ^宗薩仁波切: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
! K& O2 k8 [6 s2 o ~$ m) y3 u& b6 @8 N) X1 `! q; @3 }
佛教徒幾年之後,你也許可以輕而易舉的出離很多過去無法出離的東西,你變的不再關心那些被認為很世俗的事物。
$ F; p# r$ _ S* p; i7 {+ }0 K' k9 h: p* z8 {$ U! [
你不再翻閱汽車雜誌,也不再留意開過你身邊的車是法拉利還是奧迪。不再關心精品購物雜誌裏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背包,不再關心哪家購物中心正在打折,也不再經常更新你的QQ版本。你甚至可以不需要肉食也可以不再抽煙。
4 {. X& B6 \& j2 G5 m7 N2 k7 x7 b2 z3 h* Y1 |
可以說,你在這些方面出離的很好,你確實出離了一些東西。但是你可能會被另一些東西控制住,例如,你從肉食出離,卻走進了素食。你開始執著於素食,甚至認為肉食不潔,那些吃肉的人也會引發你的反感和敵視,這個時候,你應該從素食出離。你執著於吃素,而執著的直接結果就是製造出各種有害情緒,比如敵視。同樣的,你可能不再關心張曼玉的新歡是黑人還是白人,不再關心最新款法拉利,也不再關心今秋流行的鞋的款式,但是你開始關心另一些東西,你開始關心如何弄到純天然的紅珊瑚佛珠,開始搜集各種佛像,開始關心高僧們的八卦,這表示你的出離並不徹底。你只是從一個籠子鑽到另一個籠子裏而已。, ~# x& \8 o- \. n% l6 m/ ~+ b$ w
; w1 [. @) Y" d8 x R
真正擁有出離心的標準就是,你可以隨時拋棄任何你熟悉的東西,你可以走出任何你習慣的場景。不會有猶豫,不會有不捨。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可以說你的出離心很完美。
2 j4 R2 P! }( h8 Q) {
' A9 T: v/ F5 B& V2 p- Q9 n具有出離心的人可以接受任何改變,他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憤怒。記住,我說的是任何事情,不光是那些很世俗的事情,也包括那些你認為很神聖的事情,例如,拜佛的動作。我們經常因為改變而生氣,因為改變通常是對我們已經習慣的東西的冒犯。如果你還會被某件事情激怒,那說明你在那件事情上尚未出離。這些事情可能是對你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你或許不會因為那些小事而動怒,但是一旦涉及你所認為的大事,你就可以瞭解到你是否具有出離心。如果你是一個愛車族,在早上發現你的車被劃了,你是否可以無動於衷。如果別人打碎了你家的窗戶,你可能會無所謂,因為那對你來說並不特別重要,但是,如果打碎的是你的面子,可能就有所不同了。
" E% d0 C. y x( s1 u
! \5 d2 Z3 q4 r I5 I你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最需要出離的物件。但是,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離和最難出離的東西,但你還是要出離。有時候,細節可以看出你的出離是否徹底,例如,你是否會因為有人不喜歡你所喜歡的貓咪而不快,你是否因為某人習慣於亂放牙刷而煩惱。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可以用來判斷你的出離心。如果你徹底的出離,你就不應該有任何煩惱,因為你拋棄了所有的執著。你不會因為有人告訴你不喜歡你的貓而生氣,也不會因為有人亂放牙刷而煩惱。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你該拋棄的是對一切的執著,而不是一切。2 J/ J6 } D) G) T! B0 V. h
; J) A' A# ?3 `# d2 S擁有出離心並不表示你要離家出走,或者把財產全部捐出去。出離並不表示你一定要過密勒日巴那樣的生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出離同時也意味著如果要你去過密勒日巴的生活,你也不會推脫拒絕。以前有一位成就者,有一天一位客人前來拜訪,不過那位客人顯然對成就者所住的房子有些驚訝,他認為他住的房子過於豪華,那位客人並沒有打算把自己的疑惑藏在心裏,他直接告訴了那位成就者他的疑惑,他說:我聽說您是一位捨棄今生者,但是看著你屋子裏的那些東西,我覺得您似乎並不太符合捨棄今生的標準。% S# i( Y( I2 g( Z& P' u
7 ]% O! q! i. @. q8 V7 S那位成就者微微一笑:捨棄一切並不意味著你我要像密勒日巴那樣生活,雖然我住在這樣的房子裏,但我早已沒有了對這些東西的執著,我隨時可以走出去。
0 M1 |7 Y' o" `* D0 A$ V& y2 z+ h8 L e1 }4 k; R1 V2 I5 D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離心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可怕,你無需擔心它會剝奪你的財產,或者會剃光你的頭,讓你和家人生離死別。你不必擔心失去任何東西,你需要放棄的,僅僅是執著,放棄這些對你沒有任何壞處,他只會使你更自由。但是放棄這些並不像我說的那麼容易,它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一些技巧,和一個懂得如何讓你放棄這些的老師。
6 Z: V" F! v# S; G% I$ }
; i5 e1 W& C5 j9 C; P* D7 v) P
9 Z3 @" l# t' r( |! l9 g
* F( [ _% R- K4 k
. t4 v4 a0 }* C宗薩仁波切--完美主義者與出離心 # V0 h9 b8 S. T; W
在佛教裡,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
5 C7 M- q# _+ C就像悉達多太子曾經做過的那樣,不過這種解釋容易把尚未準備好的人嚇跑, - L# }& }1 h3 \. N7 d+ |
佛陀並不打算剃光每個追隨者的腦袋。
/ P8 w9 D! {% m* P6 [, z
1 j# b' P/ g& ?, u4 P對於生活在城市裏,喝桶裝水,每天坐地鐵上下班的人來說,
* I/ \# P. r3 }$ _2 h! T" x7 q8 u; D悉達多的出離在多數時候只能是一種遙遠的夢想。他們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
# V$ @" I. v6 n1 \# q8 U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話,你可能只能在這樣的環境裏修,
& A% c; ]4 N0 N0 `/ o- w) D在地鐵裏,在公司裏,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飯之後。
4 q- n; A' Z: `( ~$ G但你同樣可以出離,要知道,出離心並不只有一種表現形式。 $ F. [2 K" g9 v0 x' y: ^4 ], ?
( r& f2 b' C" I& `1 o( F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離心,可以以這種方法檢驗:
" h7 s: a) U6 X. U. y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
* K1 @3 m3 b5 B2 d6 K- K; b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
, W9 Q/ p" i6 f% T' L5 {6 [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從這裏出離了。 ^ e+ F9 b6 l6 |% X4 w% w2 x# y
你需要出離的東西很多,並不只是不抽煙不喝酒或不打牌,那只是開始。
1 S( F; m( C* n: |6 N
* N. j) N- [6 H3 t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 ' m d, H3 t* h8 X
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你的能力。 - P/ G' _) b. U" n$ W+ a# G
你也就獲得了自由。
' F0 f1 R/ x4 `! e% H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必須出離所有的事物,才能獲得徹底的自由,
s$ i! L L$ o8 t( [ f我這裏所說的所有的事物當然不止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也包括很多細微的東西。 ; M0 O3 Y/ E6 o) _' l/ C' X, k+ m" p
& \ S& x( [8 M2 g8 \6 _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令你不舒服,那麼說明你執著於一個相反的觀點。
( m1 L) o S6 F$ z, t9 r" H這個觀點奴役著你,所以你會不舒服。這樣的事情也應該出離。 % R6 b, V, d2 P/ ]
不管這個相反的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
" a$ z* _- ^5 ^; H1 j& O( J如果他可以讓你不舒服,那你已經被攻陷,你都應該從那裏出離。
: o3 C! x5 F/ O0 y. ?+ ~! ]8 ?1 F 0 G: Q2 @6 k3 B
應該指出的是,佛教所有的觀點都是為了破除另一些觀點而出現,但它不應該成為你的新主人。 0 e4 \' y( P& {% R3 v9 j' @7 P
你也許經常會變得很生氣,那是因為你的生活裏總是出現與你所預期的相反的東西。5 |# c# ^+ k7 b+ j9 z0 [
+ b4 I/ h- Z8 \6 E4 }例如,你請的臨時工可能讓你非常不舒服,僅僅是因為她擦桌子的方式與你不同,
$ Y3 A9 @- @1 P5 n+ [: G你很不喜歡她那種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 6 o- p; |5 S( m
甚至有時候你在街上看見一些打扮誇張把頭髮染成綠色的人也會生氣。
$ {3 O$ T5 ?0 ?' s3 W3 I1 e+ w那是因為你執著於古老的審美觀。 9 `$ J% I& w0 e; h
/ `% J& s3 P- p/ {3 a! ?* r
要擺脫這種不爽的心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你改變心態,
5 ~5 `; F. t( x! l不再執著於每個人必須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
* ?9 E( T) N! S" L4 j還有一個就是換一個擦桌子的方式和你所期待的一樣的臨時工。 7 u, j' q) L8 g- @$ q
! z% s% ~; G, q* Y5 u+ h 很顯然,前者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佛教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5 p q: Z. ~0 y1 P; Z
後者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你可能必須不斷地更換臨時工(這也是很多人不斷更換老公的原因)。
" @! B$ z/ F) F# e }* S* t; {9 }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找到一個照你說的方式去擦桌子的臨時工,
" [) w" p- W9 k+ H: R3 ^. |. x但你很快會發現,她上廁所的時候居然忘了沖馬桶。
; s8 D& p7 D \* k! d: l8 B* d6 h. \% {8 H6 w
因此,試圖以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
/ _5 O9 ]- v5 a" s$ N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激怒。 2 u; q0 c; x8 Y# R: u9 @7 e' y* }) D
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要擺脫痛苦,你必須從所有的執著裏出離。 - |7 L3 K1 }9 J! l! X9 A, u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會生氣。
4 w% j/ h* T3 a4 y! q5 |- V是否因為出現了與你期待正相反的東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執著的東西。
9 b; W& u0 B' @+ z+ t' N
$ {! T1 |5 G& W: o; t佛陀不會被任何事情激怒,因為他出離了所有的執著。
/ E0 M6 k3 E; S3 H# Z9 P8 ?你可能因為任何事情生氣,你可能因為公共汽車開的太慢而生氣,
9 O) K: Z2 [/ }) _0 u2 B可能因為找不到所需要的東西而生氣(她把東西放哪了?她總是亂放東西), ( d2 l7 E! K+ @; n' c" R# m
甚至可能因為你想讓他生氣的人不生氣而生氣。 ! d4 h3 z5 Q' r# h
這說明你非常脆弱。你很容易被激怒。
! x" p% X0 {0 \: u
. r( f: e$ z7 @' l/ a5 C.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之後,你可能還是未能了悟空性,也不知道金剛經在說什麼。 . Z6 N; f) w w' f& W
但你還是和過去有所不同,過去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 8 M! o, r d! t n2 t; g0 U" E- o
而現在你已經可以容許很多不完美的事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
5 c' Q+ Q4 p" ~5 L* b- _, ^7 G例如,你可以吃一道比較鹹的菜而不會抱怨。 ; _- j) ? q" f1 o0 Z3 k
5 h$ @ G* O3 B- B/ e& \
所謂完美主義者,也就是說,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 8 C, N6 E* m5 R: r2 U& b2 [! B
你希望住在牆壁是天藍色的屋子裏(如果不是,你就會睡不著覺), ' Y+ U5 z3 A. e( T* |
你不喝桶裝水之外的任何水,你希望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茶, / Z9 I% ^. u+ k
希望茶的味道不要太濃也不要太淡。
/ z! c* L: M7 V3 D, o
0 l7 Z" s8 S! n& g" c) L做一個完美主義者的壞處就是,你會經常痛苦,
* i1 S8 P9 r. I6 j4 ~ S因為這個世界上多數事情都不會輕易俯首聽命,它們不會事事順著你。
0 Z4 z% |4 G6 `* i% S0 @8 ~3 N要讓他們達到你所希望的樣子,你必須花很多時間。
+ W$ `2 N! Y. z% U, x! N& m( |很多人試圖創造完美的世界,不過他們最終都被證明失敗了。
- k( N `" c; X事實上,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調整,一切都會很完美。
, \0 s) a$ d3 G5 m h0 i' J6 U* [) ]
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是因為你有各種執著和不切實際的期待, 如果你可以從這裡出離,你會變得非常強大, 4 F* ?! U7 Q& a9 E
你不再堅持必須住在有藍色牆壁的屋子裡,不再堅持必須喝桶裝水, 6 j! `/ L+ [- k0 G6 i4 V* ]
不再堅持必須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水,不再堅持茶的味道必須不濃不淡。
* o! k1 h' ~, g$ F4 I3 Y1 t7 a
- @. U0 Q1 H7 o9 z4 [6 Hhttp://www.youtube.com/v/FjPqtloF7Cg&feature=rela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