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平 / e. b' O, J( P0 M$ r( [/ i# y前些天和在国内的外甥女网上聊天,说起她们大学的“品德修养”课上,一半学生都不来,来的一半也是读课外书的打盹的聊天的五花八门……联想起我自己大学时代“品德修养”的情形,不禁感叹:这么多年了,这“品德修养”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现象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改善啊。) h( }/ s3 u6 \* I. f6 `
G/ w3 X p. G外国教育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课根本就没有。纵观加拿大中小学课堂,都没有“品德教育”这门课,最接近的一门,在教会学校有“宗教”,而公立学校呢,大概只有通过班规和校规这样的东西来实现了。其实就算教会学校,宗教课大多只是讲一些圣经的人物、故事、及其相关的教义,为了浅化教义,更多的时候宗教课堂上学生们都在画画、做手工、或者听故事,没有枯燥的说教来强化“品德修养”。 - z7 l" k9 `: m4 Z0 E( v6 ^- m. m! r( ]# ^- O* X( B
加拿大教育系统似乎很明白:品德教育不应该是一堂抽象的课,而是应该落实到每个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去:用校规和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以达到其最终培养“有责任心的优良公民”的教育目的。校规从大处着眼,往往不如班规更具体、更出效果,纵观我去过的本地的十多所中小学校,因各个班级的班规由各个“班主任”老师自己拟定,所以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大同小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条是共通的: m$ ^( ^& b# ~: v3 H+ b
. g0 m8 L% S5 K# k1 h3 N
其一:按次序来(take turns) : ~) z& Q0 L4 ~3 h$ J t6 @6 Q" }" g; B( m% \; u: x& p
按次序做事情尤其在小学课堂是一件很重要的品行要求:老师讲话时学生不可以开口;学生发言要举手,一个一个来,不可以乱喊;上厕所要第一个回来以后第二个才可以去;上图书馆上体育馆都要求排成一行,不可以前拥后挤你推我搡……我发现凡是纪律好的班级都是将这一条放在了班规头一条。也可以想见这个班级毕业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一定也是那些认真排队不乱抢不乱挤、礼貌忍让的良好公民。6 Y) v s. b6 l4 p)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