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1|回复: 0

[加国新闻] 加拿大若升息:15%屋主恐付不起房贷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1-5-13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江先声
5 z! j! g3 X3 ], `7 Y" e1 f  ~0 h
. \' S3 k" i# s7 B4 a  U业界一项新的调查显示,若中央银行一如所料于今夏起逐步升息,可能有逾一成五的民众将无力每月偿付房贷。但调查报告同时强调,加国房贷市场仍然健康,认为目前是购屋好时机的民众也仍占大多数。
5 z1 F4 P& R! ]( Q8 X& \, Q5 L+ s) W) E+ v; l) u- A) W
「加拿大认许房贷专业人员协会」(CAAMP)本周发表两年一度的房贷市场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全国有3%至4%的房贷借款人,即相当于约20万名屋主,表示无法负担任何新增的每月偿还额度;另有13%即相当于逾70万名屋主,表示每月新增额度一旦达到200元,即无法负担。
' e) `  G+ ~# G% [. E2 z5 Z' t" ^
3 O4 T) r- ~+ m2 ~3 F( ^; U8 k撰写报告的该协会首席经济师邓宁(Will Dunning)表示:「这无疑是一个颇大的数目,显然值得关注。」但他同时强调,其它各种数据显示,本国房贷市场仍然相当健康。
) ]9 E( e! L9 b3 I8 `8 l/ k% q1 q
" w- Z3 o: M. \! p! h目前全国平均家庭房贷欠款金额为15万元。全国950万名屋主中,约有570万背负着房贷,约375万无房贷负担,但可能有其它债务。
5 M$ ?& q" A% g
+ f, T& a6 |; U2 P) X邓宁指出,不少屋主尝试提前清还房贷。去年就有20%借款人增加了每月的还款额度。 ) p4 E: v6 g, q

* r  |4 M5 L' Q+ c+ z- o邓宁补充,加拿大经济持续表现稳健,民众所得亦成长中,这都有助减低债务加重造成的冲击;此外,由于房价节节上涨,屋主也有更大的抵押空间作为缓冲。 " @, S2 |. G4 E$ b
- e6 c  P' B2 G8 |
即使在最坏情况下无力偿付每月的还款额,在目前房市仍然不差的情况下把房子卖掉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该协会每半年一次的房市调查显示,房市自2009年攀上高峰后,连续三次的调查都显示已稍为回落。
  Y# E/ Y4 g$ E. \9 o
. C$ n3 d. W1 Q; y当被问及目前是否购屋的好时机,受访者的平均评分,是10分满分中达5.99分,虽较2009年秋季时的6.56分回落,但仍然处于正面。
/ c4 `# b9 b, [) e3 W
" T1 F% ~/ l# p. {2 ]& y随着经济稳步复苏,一般预料加拿大中央银行会从夏天起收紧银根,把目前处于1厘历史性低水平的央行基准利率逐步调升。最快可能于本月31日的议息会议即升息一码(四分之一厘),但大部分析师预测可能要待7月19日再下一次会议才启动新一波升息行动。 0 d7 q' y5 i8 {( _; @  U

& Q) w+ Y) e8 k. U$ M' o为了防止民众过度借贷而在升息时无法负担,联邦政府已于3月18日起实施紧缩房贷措施,包括把最长还款期从35年缩短至30年。 % _  W7 ?" S2 M0 i0 }; d

9 s' N: Y7 a6 J& z& p" r: ]CAAMP调查的其它结果还包括: , |2 a7 F; `7 \! G4 |3 h

5 Q$ |3 F& U" ~9 L‧过去两年更多屋主采用较长还款期的房贷计划,2010至2011年间,41%的房贷个案还款期长于25年。 9 A% i3 Y  ^; R5 U$ ~7 B% U) Q

" b2 r/ z% l# q  i/ H1 T‧固定利率房贷较受欢迎,获60%屋主采用;浮动或可调整利率的房贷次之,获35%屋主青睐;结合固定与可变利率的房贷则有5%市占率。 2 o" x+ t. ?7 f2 G+ ~: p6 p- Z

) N/ R2 M4 n2 C# b‧约15%房贷借款人在去年加大额度套取现金使用,平均金额为3万元,最常见的是用于房屋整修,其次是用于投资及重整债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6 18:25 , Processed in 0.22617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