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想要一方面保证低通货膨胀率,一方面保证低失业率,这是极端困难的,或者干脆就不如说是不可能的。
8 O0 K* Y$ u) [6 }0 K2 g8 c
- ~, c, T% g- ^! I3 L! W4 B 早在1913年创建的时候,联储的任务就已经非常清楚了:创造货币,并保卫其价值。在从那时开始的六十五年运作中,联储一直将自己的任务牢记在心。2 `3 l3 w! I) E! J6 I/ k8 @
4 k( a! Y% a4 K2 M" h p' e0 g 这目标听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却绝不容易。有些时候,联储创造出了太多的货币,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们创造的货币却又不够用。1 T! X$ j, L. g# }
% P+ U+ |8 Y7 g' S X, P
这招致了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其中最著名的批评来自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强调,联储之所以会在多年以来不断地制造出货币面的波峰和波谷,关键是在于他们没有让货币供应增长率保持稳定。) V' p$ [8 s Z! ~0 W
9 _8 J! |+ l2 c) A
似乎是嫌问题不够麻烦似的,议会1978年又给了联储一个新的目标:除开保护美元的价值之外,还要推动经济增长,遏制失业率。
" v5 Q$ T# U; ^# ^
; a9 t) z6 \5 b 这更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了——尤其是高失业率通常都会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此外,看上去,失业率似乎也不是什么货币政策能够影响的东西,至少要通过价格层面对其施加直接影响是不可能的。
; ]# M( v. _" _( ]& E4 `: `
/ \4 K0 v+ Q: V 联储主席伯南克相信,要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低通货膨胀状态。长期角度说来,他的看法或许是有道理的,但是短期之内,情况就有点麻烦了。
: }! d) x) e F; N( C7 T" }8 ~ c2 t& K# S7 K2 w) A3 J
我们必须明白,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劳动力成本都是整体成本中最大的一块。当失业率较高的时候,劳动力成本就很难增长,因为企业的员工们在要求老板加薪的时候腰板是硬不起来的。( b# E) X5 I- M" c2 |
/ F$ u+ h9 X% b- m9 l; l+ k0 ^ 今日的情况就是如此。
* p5 i$ C& x& U: W. P& M6 q
) j1 C+ G* [6 _/ V( ]' ?) Z 尽管失业率已经较峰值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处于很高的水平。结果就是,私营非农支薪人口的平均时薪一年间只增长了不到2%,而与此同时,零售价格却较一年前增长了接近3%。
4 Q5 V; j9 R# R ]2 O% I) S7 d8 u+ ]/ d" s H
考虑到联储向我们的金融体系注入了怎样规模的流动性,我们就该明白,今日的通货膨胀之所以没有更高,恰恰好似因为失业率杠杆发挥了作用。4 z: c6 u8 E$ q! e
+ N M- J& z/ p: S, r
说到创造就业机会,货币政策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这里就没有那么明晰了。
1 _: [0 m5 S: N U
0 ^ C1 a; f0 R" ]# a3 | 低利率或许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许不会。今天的情况尤其是如此,许多就业机会要么被外包到了海外,要么干脆被科技的进步永远抹去了。3 \, n y6 {: X
, u8 x1 u/ s* h$ B. n 无论你是否喜欢,现在至少短期内的情况就是如此: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某种平衡。要压低通货膨胀率,你就需要高失业率,而要压低失业率,你就必须接受高通货膨胀率。
( u% U) s1 ]1 X% W; F: X
" a4 I+ U. M8 \) e; o 偶尔,这样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 x" j* G' X P% D( e" Q; M+ Y O" B/ M5 l" Q, o
历史上,我们也曾经不止一次享受到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双重好处,比如1960年代中期。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曾经同时受到过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的折磨,比如1970年代中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 Y- I" q# }4 z7 x, c- d% H
1 \5 V$ ]( I# a8 e0 A$ v! y. l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平衡还是法则,不容我们违背它去做白日梦的。(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