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读经:希伯来书十一章2 [0 J- t1 m% Y' n
7 t. J! R" K5 [/ v v/ m. G, \4 ]2 x+ y第一节:, a2 e8 m$ K5 z8 q
( Y3 k# \- x9 A0 }% m2 @4 a! r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N6 w! S2 [8 u0 M
$ T8 R/ }/ S9 e( d' a# h1 z第二节:
! \% t* e2 B" y3 o% Q. _
9 r0 j% B2 o" W「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
! O0 O. T* Q( v9 \, G5 s
9 q5 n: n( C! S8 N5 _2 z7 A第三节:
8 t0 ]. W5 v' m4 L6 [6 ?' g" B" s" a$ C) Q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着上帝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S& I/ u. a8 e; c( x/ M
4 L# r" T" _8 |/ `
第六节:# Z) j! F& _5 L6 U2 T# g5 k
: z q) J8 R% u3 K" |6 V1 l- w「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有上帝,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b4 e) x$ J5 n: A9 J
) e. H( B0 w1 a# }4 c; p9 W1 F, h: _0 ^
第八节:& l" a7 V+ e$ X( {2 ]
# N7 _1 A1 l) A" r! {$ q6 e2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往那里去。」
1 }& B" e+ U, @1 s: U& p4 { x/ M" i u- h7 q; |6 Y7 s
第十三节:7 y" w) g1 |+ k8 q. Z: g: ^
* u5 c3 b5 S( j, `6 c" u. w" ]; i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 ~: o7 t0 z9 V3 e& v
7 v+ ~4 p6 i* x; K K/ D, [8 A
; X) V. Z, I0 S, @" X/ l* R
0 {" _9 Z8 L1 C% v( {
第一节提到「信」与「望」之间的关系,「信」与「未见之事」的关系。第二节提到「信」与「证据」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提到「信」与「知道」之间的关系,「信」与「创造界」和「被造界」中间关连的关系的关系。「信」与「能见界」和「不能见界」之间那相互统 一的关系。第六节提到「信」与「神的感情」的关系,「信」与「神的恩典」之间的关系 To believe in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5 m3 M! }9 J' G# j5 |to believe in the grace of God. 第八节提到「信」与我们的「动做行为」之间的关系,「信」与对「所应许的不能完全知道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第十三节提到了「信」与「神的应许」与「我们的感情」以及我们对世界方位,我们在今世的方位的认定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要谈的每一节都可以好好的组织成一些东西再来一个讲座。单单这一章就可以讲几天的讲座了,单单这几节圣经足够你思想一生很重要很重要的原理。
# k' I; a# C/ Y, a- {% f; l! `1 z/ k0 Z) d; z- J* X4 M% o
我想第一次我在新加坡主持的「罗马书讲义」的第一章里面我提到了「由于信以致于信」的一些些原则。在那一次的讲座中间我提到了「被否定掉的四个罪人中间的前题」。可能你们要从头回去听从前讲罗马书第一章,那时候可能你们还不在,那可能是十年前或者是十一、二年前,那时候你还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你还听不懂,你的理性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在那个「由于信以致于信」的前题之下,保罗已经否定了「由于知以致于信」,「由于明白以致于信」,「由于看见以致于信和「由于经历以致于信」的四大前题 The four presupposition produced by the fallen reasoning power of man have been denied. 许多人说「我明白了我才信」,「我知道了我才信」,「我看见了我才信」,「我得到了证据以后我才信」,还有「我经历过了我才信」。全本圣经给我们的前题是否定这四个堕落以后的错误前题的。圣经说不是因为「知」然后产生信,圣经说是因为「
9 h4 g* [3 l7 a4 R% L- C信」所以产生信 Not from reasoning to faith, but on the the contrary from faith to faith. 「由于信以致于信」是圣经的原则。「由于知以致于信」是堕落的理性所产生出来的一个前题。「你先给我证明我才来信!」这照样是人犯罪之后产生出来的前题,而今天的圣经就给我们看见完全不同的次序。你在第一节里面看到什么呢?
2 G3 @9 `8 o9 M「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先有「信」然后才「看见」。所以这个盼望是从「信」产生出来的,是「未见之事的确据」,这个「证据」就是「信」的本身,而那个没有看见的在「信」里找到证据。第二节「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所以由「信」产生「证」,不是由「证」产生「信」 You prove first, then I believe。圣经的原则刚好反过来 You believe first, you will be given evidence. 上帝要把那证据赐给那些有信的人,所以基督教对「信」的观念在圣经里面有一个很统一的,前后一贯,是贯彻始终的原则 consistency of biblical principle。- S5 o' ?4 g: f; b
% I/ n/ V5 X3 u7 `4 }: s有一些人把圣经看得一文不值,这样的人实在是一文不值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圣经中间的价值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哲学没有办法超越或者否定的。我再讲一次,圣经里面有一个很特别的 consistency 那个贯彻始终的普世原则、超时代的统一性,这个东西是很少人很注意,或者很强调的把它发挥出来的。很多人根本没有看得很清楚。所以圣经里面没有提到「因为有证明了所以我来相信」,圣经提到「因为你信了就把证据给你」。这样,「信」是「证」之因,而「证」不
8 t/ _ W; H% f2 S- ] p/ X是「信」之因,次序刚好是倒过来的。许多人说「你给我看见了我才相信,你给我印证了我才相信」,圣经刚好反过来。在这一章的圣经我们读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八、第十三节都有很多次序的那个连贯性在里面。启示圣经的圣灵从第一本到最后一本本身是超越时间的,虽然在一千六百年中间,祂有一个连贯性。你如果注意神学家,每一个神学家早期的思想和后期的思想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你注意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会自己打消自己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早期6 v" } F9 A# ~8 K0 e. F/ o
和后期中间你发现产生了变化。不要说,连传道人有时候第一天讲的和最后一天讲得都不一样。还有一个传道,一个刚刚神学院毕业不久的传道人,前面讲的和后面讲的不一样。那种在时间中间被分割的非联贯的片断真理式的传达,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咀嚼消化清楚,然后在这里拿一点材料,那里拿一点材料硬拼起来的。但是全本圣经你看见有一个连贯始终,贯彻始终的那个绝对肯定的恒常性 consistency,这个恒常性不是「无常性」,这恒常性就是神的道可靠的地方。# @$ J- w" R& L* l) Z- J6 r0 j) Y
5 A& W! s0 h- v. \' {+ }感谢上帝,我想这些我不要讲太多了,我要继续提到连到昨天继续思想下去的那些很重要的原则。我们昨天提到了关于真理一定包含「事实」,但是事实不能代表整个的真理。真理的本身一定有事实的成份在里面,因为真理和事实不能隔开。「你讲的是真的吗?」你说「是的,我讲的是真的。」但是这个「事实」的本身不等于完全是真理。
2 g$ x- y3 N, @, L! k/ p; h, m% P. q* ]0 v) l) g* q
比如说在法院里面有一个人说「我做见证,犯强奸女子罪的就是这个人。」当你讲说「是这个人」,因为你清楚看见他,你可以做见证,你是很诚实做见证的时候,你是把「事实」提出来了,你说「他强奸了人,他做了这个事逃走了以后我看见了他,他还在那里整理他的衣服,他的行动非常可疑,而这个是不能逃脱我的见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