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3)  鸡蛋( 12)
|
在徐志摩一生的三个女性当中, 3 a$ v; r) L! {
多年以来,人们对张幼仪、林徽因早已是褒扬有加,唯独对于陆小曼,非但得不到徐志摩家里的承认,并且还因为在与徐志摩婚礼上遭到梁启超的一顿痛斥,此后直到志摩飞机失事,社会上人更加是把徐志摩死的罪孽,一下子如雨点般地全都指向了陆小曼。正如当年凌叔华所说:“她有的错处,是一般青年好常犯的,但是大家对她,多不原谅。” 0 R6 a( H0 S* z4 y
% X; X& H2 U- Y" I- B+ V 然而,退一步讲,争议归争议,要是说句公道话,在志摩遇难以后,小曼的人生历程,却在对于外界非难的默默忍受,以及对志摩的爱悔交加之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在伤逝的巨大悲痛中,小曼一反以往的懒散,全力以赴地谢绝交际为志摩编写全集,全力以赴地谢绝玩乐投入绘画。在《哭志摩》中,小曼向志摩的亡灵痛下决心:“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 T8 n7 Y# D* r* T) O0 w. s$ K) G
" S. Y; o q, u% X# f
在小曼决心做的一点认真事业中,应该说编书和撰文之外,画画占着很大的比重。在绘画上,小曼起先受母亲吴曼华的影响。吴曼华知书达理,画得一手很好的工笔画,小曼从小待在边上,自然便受到了很深的熏陶。据说还在小曼十六七岁时,一次外国人到小曼就读的北京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陆小曼的精致油画,竟然当场支付200法郎,作为学堂的办学经费,把这张画买了回去。踏上社会以后,小曼起初拜刘海粟为师,接下来在1929年,小曼还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此后并在1936年成为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早期会员。不过还早在1931年春,她曾经精心创作过一件山水长卷,由志摩带到北京交给胡适等人进行题跋。后来志摩飞机失事,这件山水长卷因为放在机上的铁匣子里而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人生难得的一件纪念。
% M7 L% _2 S: [. S1 U; ^
: b; i- \+ }% Y% b3 c4 K4 [) W 1931年底志摩飞机失事以后,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从此掀开了她一心画画,一改过去慵懒生活,振作精神,重新做人的新页。有意味的是,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他们师生还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所成;三、每月五十大洋,中途不得辍学。就这样,小曼卧薪尝胆,一心画画十年后,终于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一个饶有意味的个人画展。画展山水、花鸟都有,作品多达100多件,受到参观者的相当好评。此后又在1949年、1955年以优异的绘画水平,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随之小曼又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并且在1958年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和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接下来在1959年,她还有幸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1964年秋,小曼又投入精力,为成都杜甫草堂画了四幅条屏山水。关于小曼爱画山水,她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 7 V4 s9 ?! y( Z7 Y/ \ M1 \
5 G1 }. ~$ u* q( I
8 N3 s: p3 N4 t6 }3 B, e& p- W 作为陆小曼的朋友,家父生前经常谈起陆小曼和翁端午,可见家父与小曼的友情。可惜当时我年龄太小,无法因引起兴趣而作更多的追询。所喜神鬼呵护,虽然历经“文革”浩劫,可是至今在我的藏品中,依旧保留着当年陆小曼画给我父亲的一件山水扇画。扇上所画,右侧重峦叠嶂,林木葱郁,那林木近处的一株悦目红枫,点缀了水木明瑟的深秋;再看山间零星的空地上,高低参差地布置了多处怡然的屋舍,该就是隐者的所居了。沿着扇面下缘逶迤而左,石梁横架,渡过潺潺的流水,就是扇面左下方另一侧低绵的山岭了。远处则秋水长天,远山隐现,风帆一叶,气势开阔。整幅画面除了山水树石,屋舍石梁,还有三个人物:右面山舍中侧坐者一,石桥上迎面拱手而遇者二,其中的一个长者还策着柱杖。欣赏这充满诗意、发人遐想的画境,韵而秀、细而柔的笔触,淡而雅、丽而谐的着色,不难想见小曼其人的清远情怀和对美的塑造能力。 7 r& x' C, P `8 l
: ?3 ^ L+ t: \& k4 m9 R 扇面上方偏左豆大小楷题字:“洁求先生方家正之。癸未夏日,小曼陆眉题于海上。”书迹清远绝尘,秀韵芳情,亦复逗人得很,题字所说“癸未”是1943年,可见此画反映的,正是小曼四十岁左右画风的一个侧面。
% G2 r8 _% B" f: o/ g: ~; W3 s! w* k( E9 v7 L4 M, ]9 p& H
摩挲着手上这件小曼女士精心创作的山水扇画,不由得心潮起落。从小曼的绘画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小曼出类拔萃的画技,更加可贵的是绘画背后蕴蓄着的那股自立自强、独立不阿的精神和人品。“非人磨墨墨磨人”,当人们撰写文章和画图画的同时,反过头来又受到文章和绘画的淬砺磨练。从一个娇惯慵懒,甚至一度吸食鸦片,没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女性,从遭受志摩之死的切肤之痛,以及万人责难的打击和朋友遗弃中默默忍受,破釜沉舟,最后终于打破牢笼走出困境走向新生中,我看到的正是曾经因为志摩所爱志摩所死而轰动一时的二十世纪中国名媛的巨大变化。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怕挫折,不怕沉沦,只要一旦振作精神,便会形成一股无穷的力量。佛门有句古话,叫做“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一阐提人就是无药可救的人,当年小曼虽然还不至于无药可救,然而她的告别过去,走向新生,其意义对于今天社会上因为五光十色,太多诱惑而一时糊涂者来说,就自然非同一般了。(以上文章来源:文汇报)
) u9 `$ X+ S' q8 E/ B G$ l
0 u8 H2 @1 y" M: o$ N
- h: u8 b( n) h& U 最近,我沉溺在对一个女子的迷恋中,虽然她离我已经很远,只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曾经繁华如烟花的一个女子,亦是被千夫所指的女子,但我查她网上资料,直看到眼睛疼起来,我知道,不仅仅是总挂在电脑上的缘故。 ) x" x W" z! x. T- ]2 I3 j
H" y- D C R& W 九岁随父进京,读完教会所有课程,法文基础已经特别好,18岁能诗会画,成为一代名媛,嫁的人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王赓。
r9 J0 ?( w ?& B) V P7 J9 Z$ v
4 o9 \& z; @ t2 u# V 还有谁能比她更风光? # w; u. V0 O4 Z4 `. Q
+ y- Z" O; N! b: A+ W4 ~" u! f; o
那样艳丽的容貌,那样富有的家世,又有如此英俊的夫君,该是最幸福的女人了吧? 0 W3 Y( b. v6 b3 u
$ t( H' b. }) v7 v7 i" V3 P0 M, X
但她几乎是毅然决然离了婚,为了一个疯子一样的书生徐志摩,为了爱情而抛弃一切,担当起所有罪名,徐志摩并没有因为爱情而变得幸运起来,小曼不会过日子,她做不了柴米夫妻。只能用法国的香水帕,还要有几个仆人,身体不好又吸了鸦片,况且还要去唱昆曲,所以,慢慢地败了家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徐志摩并没有怪她,还是心甘情愿做牛做马赚来钱,自己穿着有窟窿的袍子去北大教书,这样的细节总会让人流泪,直到去听林徽因的讲座搭免费飞机出了事,再也没有回来看一眼她。
# Q5 c8 u d2 p7 s8 N# [
1 m# {( l- W6 \3 f 从此,她陷入一种无底寂寞中。
' Q! T0 s) f; k! J9 s) R' B
9 S; G! V. l# \4 I0 h/ h" n 守寡之年,不过二十九岁。
) Q2 Y) h/ [) @6 T* `! Y
9 D/ Y4 l% E: { 所有人都骂她,没有她,亦不会有徐志摩的死,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张幼仪始终是正义的,林徽因还落得个正人君子,没有比林徽因更会把爱情拒之门外,等待男人绝望到崩溃时,只短短一封信便把人又拉回来,她懂得欲拒还迎。但小曼不懂,她疯了似的认为,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 % Y" Y8 m8 O. @/ O
2 n; Y! c% D$ m7 ?
所以,她才会在那个年代被人指着骂。但后半生,没有人再关心她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她不离婚,她是一个很奢侈的军官太太,生几个孩子,慢慢变老,如果她不遇到徐志摩,她的人生可能要重写。 ! i# u* k* z& [9 S- O/ L; f
7 @, F4 g6 F, U; |; M+ D; [ 但一切全在刹那间改变。 5 P( P( @5 a, j `- L
$ b5 x" H/ ?2 m1 {! R 像一场烟花开放,她和他的爱情,她和他的纠缠,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幸福便如雨中湿了翅的鸽子,扑落落地掉了下来。 0 `9 Y$ |+ t1 s% B
B& M Q" Z# {: k% `! x: J+ j+ a2 W 人们记住的只是她的奢华无度,只当她是一株醉生梦死的罂粟花,二十九岁的她,背负起所有罪名,却没有想到,二十九岁之后的日子,是她一个人担当,所有的苦与罪,所有的寂寞与相思,所有入骨的痛与孤寂。 8 l% J J4 j& P/ l7 |
6 M4 z- u, _. `! j) e
我看过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不如林徽因漂亮,但是入骨风情难掩,眉宇间一股妖气,难怪诗人喊她小龙,隔了千里寄绸缎于她,这样的女子,如何让人不爱?
7 B$ w& [# s4 d; l) [8 r# _% A* E. ~6 G j8 W S
那天一个人看《牡丹亭》,汤显祖写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忽然想到,小曼是喜欢昆曲的,而且唱得很好,只是不知没了徐志摩以后,是不是再也没有唱过? % z( J) z' B0 b1 ]( M
+ t3 l4 ~: X0 z! s
这样一想,心就黯然了下来。 - D( \, K6 g! }/ |9 F. C
8 `1 B) Z0 I8 p" n; l, `
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籍发火花,烧成一片。(郁达夫)
" M, G( Y9 i, |# Z! C0 b! r% k: g0 | g6 t. p3 R, N
陆小曼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籍婉约,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地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的小说,她读得很多。因此,北京许多 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