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融“改革”立法在议会得以通过,认为这个立法将能让我们从此免于金融恐慌和危机的看法是错误的。2008年和2009年间发生的那类大危机通常时隔数十年才会发生,所以很难确定该立法提供有多大程度的实际保护。但金融危机的根本因素总是一样的:不确定性,无知和恐惧,没有立法可以永久地消灭这些因素。 ) a$ w! P! W* B0 S# g. h! M) G" R* V
意外是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生,我们在前些日子刚刚经历过。在5月6日,美国股市在数分钟内意外暴跌5%。一些蓝筹股顷刻间跌至分文不值。虽然这次股市暴跌的原因主要被归因于电脑化交易策略(计算机自动买卖股票)和不同的证券市场,但人们仍没有理解暴跌的原因。另一个金融恐慌已在欧洲浮现:希腊几近违约。如果对其他政府可能会违约的担忧引发持有政府债券的银行发生亏损,有可能会导致一次大银行危机。 $ r6 S* J8 S- e+ F" v! R' F! T8 u2 S
大多部金融冲击并没有演变为恐慌。通过结合自我修正市场、行业管制和政府监管,这些冲击是可以防止的。但恐慌的缺乏应该不会阻止我们认识到具备全球性的且依赖于复杂技术的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例如在2009年末,美国持有18万亿美元外国资产(股票,债券,房地产,整体公司),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资产21万亿美元。投资者或监管机构都不能预期到这个庞大的流动系统的所有威胁。" I: L! Y, ~" H! M; N+ y$ B4 R
- {6 ?5 ]0 x" e8 A3 t9 Z 新立法可能做的就是减小下一次危机像上一次危机的机率。如其所称的那样,新立法或许主要处理“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问题。通过这次危机,政府面临艰难抉择,是挽救摇摇欲坠的大型金融机构(贝尔斯登(Bear Stearn),美国国际集团(AIG))还是允许突然破产(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激起恐慌,把亏损强加于其他银行和投资者。为避免这样的两难选择,新立法做了两件事。7 t [4 i0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