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9|回复: 0

把握语文阅读,把握初三语文考试重点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课外辅导
5 X1 f/ d7 O9 m
5 [4 b# ?2 x( e) n6 a初三语文的考试是由各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其中的的重中之重便是语文阅读的考核,如何去掌握其中的技巧是同学不断在努力的目标,相信这篇文章对同学阅读的提高会有显著的帮助。
" c( _! K3 f1 D, r9 h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 i+ ~2 m' e. {+ R. b7 g9 ]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 J2 U$ e$ ~% Y# k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2 r* [% P- u$ k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考前辅导, G+ X& Q: N4 i1 T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D! K" Y8 m& E( l  W9 N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g: w2 x1 e# S! |0 \& ?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h' r# K0 K* ~1 E8 T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4 d! W. j& f6 c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C# G, n4 C+ {: N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6 D5 G% a$ K: @2 B; I9 t4 j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8 H7 P- O" _# ], M" x2 P/ L& z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 f8 X" U9 O4 a# g1 \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8 e& s- Z. \' a5 b# P/ [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 P/ k( Q& r% j3 p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P2 ]8 M4 x# d6 X9 p9 |! p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 v6 N# x0 {0 a0 K+ m( e" M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 q+ R2 `& H( Y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0 ]- S! {1 X! f' H4 U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高三语文
8 c; f1 w. ~% k, C9 I/ v& u' o9 Q  H9 K: \& }8 r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8 o- `) S9 v; M! q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 k4 g: \. g; ~: Q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6 z, l, V+ T# M8 i8 z0 j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C* m/ o6 r9 q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 R" M" `0 U' }6 F$ C- ?) B   二十四、其他: 1 N( X5 A5 c0 q+ C) b. g
   (一) : u  c4 }  ~& w7 ~. d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8 D7 G/ R: u  e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8 W; B0 u: T% w& ], n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 n! j; p% q3 N  j; {' R, E0 ]2 t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 P/ K4 H8 O, L- W' |
   (二) 3 @- u/ ~& O- f2 d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4 @- P. m$ v+ P4 h1 [' ~" J+ h' R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_3 G+ E" m4 k' I. ?8 t& M; f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D' O9 [  l& @& @$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 D* {+ _( [1 I- v9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G+ w0 {' a) r  d4 {' c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 I9 F/ a. Z% B8 j5 G, z$ i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_3 O' [9 }8 x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 n0 k" ]* s% H$ G& F6 I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m- c5 i' [) Y2 J( E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5 c- @* S! E  |) h3 T2 G2 ?   (三)
: r3 O$ X' |  [% E4 b6 e' m   句子含义的解答:
5 R+ \& ]* ~% R" `2 O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3 f( J0 M; I" x. i# k* V   (四) , G0 p  L! V0 d&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0 A% F3 o! k* A' [9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U/ a3 T5 o0 z0 H, y8 @; r7 f9 J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1 t4 `3 a+ [$ }; g5 L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B6 H9 V& u) s3 |% A" J
   (五) 4 {- R* C# v/ r# d. s6 H- Z4 B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z. [8 ~: O$ X2 a; y; z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5 L. S! I1 Z; x4 f/ N1 F7 {7 A& Y6 o
   (六)
* N4 F% p4 Z8 Q  C   段意的归纳 " Y# a6 ~) ~3 X* b- w% A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w2 j7 F3 z/ m" X1 g( p3 \. D; c, g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J8 S4 T6 `! F/ q/ Z* Y3 A' ~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 o- f+ u3 u9 q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 r" g6 p3 P( i2 M& k$ V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 _! ~# @+ h% x% ?4 Y; u$ }* ^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6 f9 a  {' M8 |
    通过以上内容对于阅读技巧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于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有了更进步的理解,作为初三语文考试的重点,把握了阅读也就把握了整次考试的走向,也同时会对自己的语文考试更有信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8 14:29 , Processed in 0.15862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