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教会和信仰,总是仁者见仁,而且难免主观臆断,以点盖面,贴上标签,这也是我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才提笔的原因。希望我的这个特例只是特例,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参考。1 F. f$ C0 ]3 K6 U _
1 m1 P' ^ p! K p9 T$ Y话说这间教会,我是很有感情的。当初是一个人小小年纪,他们给了我很多关心,派遣了不少寂寞。而且介绍我一个全新的对生命的理解。可是随着年纪和心智的成 长,也越来越看到很多很多的缺点,恰恰是一个教会不应该有的。可惜身在此山中是盲目的,他们看不见,说了也不愿听,我只能遗憾的离开。 1 `$ S6 a4 W$ u/ a: N每个人在这间教会里都表现得非常nice,本来我真的以为他们都是好人,但是越来越觉得象带着一个面具一般虚假。不错,你可以说自己的缺点和软弱,但是好像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谦卑似的。牧师特别欢喜自嘲,让我有很大的犯罪感。后来发生了很多事,让我终于明白,他们的关心和友善的态度不是出自对我这个人的关心,而是一种宗教责任,为了讨好上帝去做ABCD。当你犯了一个无意的错,甚至不是错,只是不同的理解或观点,他们就会一下子疏远你,视你为"异类"。虽然嘴上说了多少遍要和睦同居,可是追求的只是表面上的太平。在那里,我不能以真面目示人,非常害怕被排斥。爱人不可虚假常常说,只是说了却没有做。6 z$ a+ n: N- z2 F- t u9 ^# u
i, J" o" m# Q+ G另外就是"成功神学"的观点。虽然不是直接的说,但是每个人都极力的向还没有信的人述说着信主以后人生有了多大的进步。这一点真是害人不浅。信仰和成功,幸福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信只是因为信,不是为了求什么,得什么。我认为信仰大部分的力量在于改变你的内心和生活态度,这就是奇迹。所以过了几年后,我觉得自己还在幼儿园一样,信心经不起太大的波折,讲来讲去就是空洞的爱,和睦,谦卑等。而且还很自责,觉得自己怎么老是做不到这些。' A/ ?" y' [; _8 D5 T9 d' l: x! U
8 ]) C& O% o6 E% Y0 o还有很令人伤心的就是偏心。看起来这教会真是完美,没有问题,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礼尚往来。但是如果不去听牧师讲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就会发现他亲近的人非富即乖,而长老就好像摆设一样。大大小小所有的事都是他说了算,就好像一帮小婴孩和一个老爸,而他也非常喜欢说你就是我的儿子女儿。而牧师总是不自觉的假设所有的人都有一样的背景,一样的思路。这种假设下的关怀令我无所适从,而且假设不只是对个人,更是对文化和社会。不是一棒子打死就是捧得很高,当然这都是隐隐约约的。离婚肯定不好,天主教肯定不好,连选举也要问牧师你选什么党。那么多年我也发现,如果牧师不能handle某个人,他就会远离,美其名曰discipline。所以在那里你找不到单亲家庭,找不到快要离婚的夫妻,找不到叛逆或受过伤害的小孩,找不到青少年(被父母逼来的除外),因为都走了。牧师有多喜欢你,你可以从他和你打招呼和说话的频率精确地计算出来。这一点我不是瞎说,而是做过统计的。如果你不是被偏爱的那一个,即使有再好的建议,他只会说你不理解我们的难处,没有钱等等,或者干脆不理你。无论你做了多少努力,他只会看看你有多亲近他,视他为领导。一个家里可以有两个长老身居要职,哪还会有什么监督作用呢?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教会的夏令营要有个条件:只限本教会的人参加。真是令我哑然失笑。3 L2 t p L0 n'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