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隐恶扬善,能积福积德
* |2 d% {! B; v9 { s0 ?! ^% W! Z! k# N( d+ u
编者注:善护口业。观心护念,不说恶口,不讲他人过,真真实实能受益自己。正所谓,心见什么即是什么!我辈之习性深重,想要明心见性、当下开悟何其之难。几世修习才能得的福报,故不能也不敢贪着。能清净、自爱、自在、明白、真实地活着已经感激不尽。更多的奢求那是妄想执着!平时日里注重口业、尽量少开口,多听、认真地听,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上选,亦是门艺术。至少末学是这样思考的。在惭愧居士明达师兄博客看到下文,转载以此,供养有缘!感恩作者!
( @3 M- p0 |3 E* s+ j0 T! P2 ?. ~) ?" f. k
相宗族气数第一条—— 这个宗族的直系血亲如果孝顺侍奉父母,那么就是做大官的血脉,非常纯粹的华贵气脉,只要孝顺不断,气数就强盛。4 v' S2 k$ E& p- w6 ~- Q
. n6 [& ~' u. e8 t相宗族气数第二条——这个宗族的直系血亲如果不曾说是非长短,那么子孙会一代强过一代,必出富豪子孙,长辈长寿。不说人坏话,叫做浑厚养天,所以寿命长远。
" x9 {; L5 c. u9 D7 g/ z3 {
# R9 P2 _7 k; H( l: m& B不论佛家、道家及儒家都是提倡隐恶扬善的, 认为这是积福积德, 反之则损德损福.佛说,有福报的人,从来听不到是非,看不到是非;没有福报的人,常常听到是非,看到是非,说是非.2 a4 D1 c, F: u1 q
* n4 G& m- \( ~/ P; k7 l! s
v+ V9 ]3 I9 L# k3 h
2 ]; |" v: p1 f' Q习俗:8 v d7 b) O& J$ o: _' [+ B
9 E. E! {1 J# D
中国习俗见人行拱手之礼, 左手抱右拳举胸前. 左手为善,右手为恶, 这是寓意隐恶扬善8 d, V, K7 m4 ?3 t
# m/ N8 L8 K" m; w l& J
7 {; t6 L f; f7 x& r: L# U' r% A" j3 r9 \6 J
道家:, ]: Q& W C1 \8 I- o* h a
+ a# J( C) R% a% G0 l
1. 道家觉世真经记载: 隐恶扬善,利物救民
9 n$ x# [5 S+ ?/ B. ~) i. G) e6 ?/ Y! W+ F* e( U
% b- v5 E: m$ c7 w
7 O2 F. j) b2 |$ e% }$ e3 [ k2. 文昌帝君阴鸷文记载: 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f2 w8 u1 }1 \: Q4 U5 E: o
8 @! I. M9 [2 _/ x6 T- C5 w! b
% H6 ~9 B5 O- T3 g- t' W% L9 y
9 ~ T/ t/ r9 n$ E+ T/ A
3. 君子隐恶扬善,使天下之人物,共包涵于化育之中. 以善济善,而天下之善扬,以善化恶,而天下之恶亦隐.- f! N, t. O( g
J# F( I" }, T* p! Y* z' W# X7 l4 o6 I6 I# _! O
& y* D' e! `2 P6 V$ A0 m0 l
4. 隐恶并非是不治恶, 而是治恶却少让民众见其恶. 因多见恶则见怪不怪, 习惯成自然. 扬善只是让民众多见其顺应人类自然本性的俭朴行为, 多见其人性中慈一面, 长此以往,人们则视善行为自然, 故圣人治世乃是正本清源,使风俗归于淳朴.
- Q- }9 B X# b8 P" N1 O: T, V7 N& o4 h; U, g( \3 a
4 I2 R) }4 _6 ^; M- Y2 d
儒家:
5 s" @$ a. R- A: c' u+ V% y1 H/ U9 o1 H( A
1. 别人不好处, 要掩藏几分, 这是浑厚以养天.
+ Z9 [4 @2 h( o
6 E5 B8 A; I8 d; A0 _+ `* ~+ c9 {! d# z" U
看到其他人不好不光彩的地方, 看到人家的缺点缺陷, 不要拿出来宣扬, 宣说, 要替他掩藏几分, 这样做就是养天. 你养天, 天就会厚待你和你的子孙.: S7 @ n/ g3 ^5 U2 f( I/ y
3 ^0 F4 x9 C) m; O8 ~
0 ]# `0 _, h8 A5 ?, x+ H7 M- }1 d
7 G0 ~7 c$ z" J4 r9 u/ E
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为舜乎]
* [! E ~- q1 ~9 Z0 K" Y) y6 H* {9 d: O
' i. `' v3 B, I
' c% q+ f ?$ [! V' g5 a" v3 o佛家:0 \: ~: h e3 h/ f( |
7 `3 K. M8 g8 c$ B. T1. 净宗第八代祖师亲手书写自知录记载7 C. O2 ]5 o' ?, j/ [7 f
4 A9 v G/ W; p3 ]* m1 n: R3 c. \! n: @% L/ _2 A6 z3 E
扬人善,一事为一善. 隐人恶,一事为一善. 见传播人恶者,劝而止之为五善.) I/ p/ H) L2 P9 b4 N4 k
隐人善,一事为一过. 扬人恶,一事为一过. 有言责而举恶者非过,为除害救人而举恶者非过.# r1 U; }9 b. \% J, J! x/ \
K, H# A, I( ?$ Y0 p2. 常言道: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8 r7 |6 V. Q/ l3 K6 _ F! s
2 n$ E: w8 F+ q" x看到长舌妇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很让人讨厌. 但关键还在于自己的修养,自己对是非抱什么态度,是不是自己也卷了进去还不自觉呢?万一有人向我们打听某人的作为,我们应本着“隐恶扬善”的态度相告,因为一个喜欢揭发人家短处的人,就证明他自己的为人一定也有问题,所以在旁人看来也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V" }7 v4 f2 M4 i1 a1 J, |
0 Q+ r Z1 _5 q1 y, X4 N9 Y* x3 B/ F况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不喜欢人家说你的坏话,那你又为什么要在他人面前搬弄别人的是非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有些习惯不一定为别人所接受,一个善于处世的人,应该本着尊重别人个性习惯的原则去适应化解,而不是讨厌;不能接受别人的人说明自己也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应学会由人及已的方法.
2 ?: H: R8 V$ h/ z
: r b4 [2 A; W) L# y& d
/ o e% C9 {, y" s5 R% H$ I! A' a+ K( r1 Y9 E
3. 问:若遇到人我是非之事,应怎去处理呢?9 c) n2 n# b6 F, a ?) r
4 n& a8 A! f" f' f" n8 ~. ?
* w) t- w3 }* G. f" ]& T: g
答:皆因人人都会有错,试问谁能无过呢?你看看,一班人聚在一起,都是批评人,责备人的说话,赞叹人的话就甚少讲. 人人都认为自己对,别人错,这都是众生的同病. 我们应该隐恶扬善,好的话尽量多说,坏的话最好少说. 批评人、责备人,对自己及他人都没有好处. 不论佛家、道家及儒家都是提倡隐恶扬善的. 你们要检查自己所讲的话,是批评人多还是赞人多,要经常这样做才对.
, d: K7 \( O' T0 c% z- F E2 j( s, ^/ A& I# D- g
8 }% X$ e4 L) U
% K% R, X8 b# g: b4 \ |. F4. 什么样的恶事, 恶业看到了, 通通不要宣传 -- 海涛法师: P$ Q: Z# N9 L m0 `$ n- u1 W
# P; [$ L) K6 V3 T+ \8 s& }3 \
m+ A) Z0 X/ j( {7 J) U1 Q佛陀说: 要让末法正法不早消灭, 什么样的恶事, 恶业看到了, 通通不要宣传, 尤其不要公开说四众过.
0 L: j' \/ Y" T. u5 T, e* ]9 M 8 M/ E: {" e4 N$ w5 M
就算我跟各位讲, 今天你看到隔壁的佛寺一件很坏的事情, 伤风败俗, 有的人说, 我要让大家知道他不好. 各位, 千万不要这样做. 这样你会下地狱. 因为你宣布一个道场坏, 你就跟整个世界社会说每一间道场都不好, 你讲一个出家人不好, 你就跟全世界的人说每一个出家人都不好. 为什么? 对世间的人, 大家都会去怀疑, 到底我所亲近的法师好不好. 所以各位千万不能讲, 只讲好事.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真相, 所以这样就会败坏, 让末法早到.% @# G! z+ ]' K
" u8 z0 Z7 b, a; N& p
6 \' I$ q6 X, m5. 法华经: "不说他人好恶长短, 唯专念佛, 一心生净土, 就不堕沉沦". 不堕沉沦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说他人好恶长短"
# h- s0 {$ G" o* C1 U- U. O: m! `2 {5 }8 G9 T4 O2 S9 b! ?1 G; d
3 ]6 L7 c( k# f7 o! n' n% E
9 _9 F/ g) @% T6. 楞严咒祈请文: "隐恶扬善证菩提"
7 l2 E, l8 Q+ G; v1 U' n2 Y# k6 W 0 S" e0 D' g7 }8 A3 ]; q
! u+ v' O4 k6 Z5 W* k菩提要证, 还须隐恶扬善. 宣扬恶事, 往往扰乱自己的清净心, 会让自己心生嗔慢.
' g Z- }, s/ x1 O$ ~5 \& A1 G& _' M) u7 T1 A% b
3 t# _: n' \9 k+ a9 M: o% }
9 y; k9 f$ o& D( O# U" d7. 佛说: 他非即我非.7 w7 T# l# e2 G6 e# R4 Q
, d6 w. L" I5 [9 {" E& R l1 q
+ t, Y( h' i' }( d4 S
道家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6 P" i& t7 V( _8 R. j
"见人过失, 且涵容而掩覆之, 一则令其可改, 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
3 L1 h; r& g( ~3 s5 D9 b W" e
7 ?$ o- g2 S7 O# T/ H2 N4 k# [
8 x x. |$ B# f' n; ^- l6 V. `隐恶扬善一方面可以让他慢慢觉悟, 给他回头改过的机会. 一方面让他知道有所顾忌, 他作恶, 别人不是不知道, 别人知道而不说他, 这样容易使他生惭愧心, 不敢放纵.+ o$ J2 H6 f. v: w! F
! @& `2 K1 f; U, a: E* n
3 D# g/ u2 i( j8. "把自己当成一贯正确的佛教里的法官、护法和卫士,好像天下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学佛者. + ~1 p3 j; s3 L% W
0 _) n( {$ X9 ~
听到佛门内一些不如法的事,耿耿于怀,评三说四. 虽然你有一定的正知正觉,但满眼皆是是非,遍地都是外道. 要知道世上一切皆有因果,真是修行人不见世间过. 你若有对与错的知见,自己的心就先着了魔,进入了魔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