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连鹏
0 V/ l! v! u6 Q2 k8 w6 x+ S4 Y3 g2 b哈珀自2006年担任加拿大总理后,加中之间出现多次摩擦使两国关系跌入历史冰点,这多与哈珀的保守意识形态有关。在上台前,保守党曾在野十三年,党内严重缺乏具有国际意识的内阁人才,尤其在处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经验不足,加上哈珀与时代脱节的保守主义加上保守党内有着众多鹰派人物,加中之间难免出现不和谐声音。
: h; I% J# M) ?+ ~6 }0 F
2 o( j% M; r6 ^. e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良好的双边关系和合作才能达到最大的国家利益,如果两国持续交恶受害的则是加中双方以及两国人民。 ) S' `! b- L+ Q( F `
7 }3 G: z! l; o. @! _" p) f从激烈批评中国人权记录,到高调会见达赖,再到拒绝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自2006年初上任以来,哈珀充分展示了他的偏激,加拿大也成为G8成员中与中国关系最糟的国家。
0 J( F/ Z" A/ b
/ Q1 K# S2 I ?9 J+ a8 p同时,媒体大量的报道也使加中两国国民对彼此国家存在很深的误解和对立情绪。笔者今年1月休假回中国时,无论是走亲访友或者旅游访问,在很多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眼中,加拿大已经不再是那个“白求恩的故乡”、中国的友邦,而是一个“反华”、支持达赖,并包庇贪官的国家。
2 | D3 F/ x& [% V/ b' e9 l, b+ E: V$ K; m* s
由于四年来哈珀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很多中国网友表示强烈的不满。今年加拿大多名重要内阁部长访华欲修复已跌入冰点的两国关系,并积极表示哈珀即将访华,中国少数媒体也发表一些有嘲讽口气的报道,很多网友纷纷发表具强烈爱国主义的评论,比如“想来就来吗?我们很忙不方便招待”、“就窝在你那家吧,谁欢迎你来”、“又一个萨科齐式的反复小人!”、“如果哈珀来了,不知哪个勇敢的人能向他扔鞋。” 3 j3 n& d7 p' ` y3 w
+ s6 }, x& _/ r# }5 \9 R) c
在今年4月份加联邦国际贸易部长兼亚太门户战略部长戴国卫访华时,加拿大最大的英文媒体《环球邮报》把这些网友的抨击翻译成英文并发表,这些评论也引起了加拿大本国网友的激烈讨论,虽然部分人认为哈珀的所作所为有损加中关系,损害了加国的国际地位,但对中国网友偏激的言论颇为不满,认为这些发表评论的人根本了解加拿大,不了解哈珀,甚至连戴国卫是谁都不知道,就随意发表不负责言论。 6 l# _5 h3 V. H* D
0 J& _4 i/ ~' r- }5 W: A
令笔者担心的是,国家关系可以轻松地以谈判、高层互访等外交途径回暖,但两国国民之间的误解和对立却不是一天就可以消除的。 * e+ Z! i" J" Q) u
; n7 e( E; Z- U2 K7 Q5 |; V: Y加中关系从历史上来看是友好的。二战期间,加中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白求恩大夫的英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加拿大是继英国和法国之后正式承认新中国的第三个重要的西方国家,也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第一个正式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从60年代初,加拿大就冲破了美国的封锁禁令,同中国做起了粮食生意,开展了两国人民间的交流和往来。
H {& {! L+ d$ y! g
- {# Q( O4 a% E# E7 K" u4 N3 C推动加中建交的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1973年10月金秋,以总理身分访问中国。周恩来对他说:加中建交推动了一系列欧洲的西方国家采取同样的行动。加拿大与中国建交并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极大。 # M' Q5 u* C' ^$ F! {! K
+ X5 `* h4 L% q2 w% f3 c1994年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宣布将对华经贸政策与“人权”脱钩,到1997年两国正式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从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加提出发展双边关系的“四点建议”,到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加确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自由党掌舵的加拿大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成熟老道,两国关系的航船可谓一帆风顺。 4 b- I1 m5 b$ N: z& Q) ~
6 Q! o1 V) T( _4 I但是,当2006年初哈珀领导的保守党上台后,加中关系开始每下愈况,两国关系彻底进入“冰冻期”。现在加中两国国民亲近感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加中两国政府之间的误解,因此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应重点不仅在商贸合作和高层互访,更应该关注和增进两国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 8 X ?5 W8 R5 ^# Z' u' T! X
) f% L- e: k7 @ U* e6 w当哈珀终于展开自上任以来首次中国访问时候,加拿大国内民调公司对哈珀政府曾长期对华提及的人权问题进行调查,大部分的加人认为,当涉及双边关系时,政府该重视人权。 & [. @5 J: [6 ~! i J! a& g
! p* n& n/ V4 q U- X
Angus Reid公司进行网上民意调查,受访者被问加拿大与中国的长期政策方面,选择“不论中国的人权状况,需较重视贸易关系,”还是“不论经济影响,该较重视人权和少数民族权益。”有63%的加拿大国民选择后者。
" @' I" y' \* T7 u, U8 z6 {0 l0 e5 w* q4 W2 [
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加拿大特别在乎人权领域,这跟加国的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环境有关。加拿大与其他西方民主国家最大的区别就是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移民国家,并且把多元文化作为基本国策,正是这种多元文化才使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甚至不同的语言都可以和平共处。
1 a& l8 E) M3 h* ~" U0 ~4 v q. ^8 A( E0 c% {7 ?+ i1 s4 k& W
造成很多加拿大普通民众关注中国人权和藏独事件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本质上的原因只有两个:加拿大价值观和加拿大民众经常听到的宣传。 3 c4 H# r4 s9 w& K, r
8 l1 P! ~. N" X& M3 ^8 m6 p加拿大是一个多元包容,同情、尊重弱者的社会,在很多普通的加拿大人眼里政府是强大的。而他们平时又听到很多流亡海外的藏独分子的“非主流”宣传,难免影响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 Q- V5 |; Y0 F* E: `
2 F5 k% `& W Z4 q) Q9 E6 w6 Q) u由于两国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加上中国并未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得真正生活在西藏的人民,那些真正可以代表西藏人的意愿无法表达,使得单纯善良的加人认为藏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两国间有频繁的互动和良好的沟通,如果加人更加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便会明白,大多数西藏人不愿独立、回到过去的奴隶社会,他们的立场也会发生改变。虽然中国在人权、民主上有些不足,但是她的确在不断改变和进步,同时中国自身的文化也对这些进程有所影响,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从历史上都追求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 5 w+ i: R+ `6 o* R: B
/ A" [ Z2 t- }& j/ E民族主义是最重要的国家情绪行为表现。2008年3月,部分西方国家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恶言相向,激化中国民众主要以网络为平台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也引起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担忧。
. I( ^: M( g+ v7 j
$ O1 z+ e1 V% t1 T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界线本来就难以划分。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误解、指责和抹黑反应过激首先是源自防御性,从鸦片战争之后直到二战之间百年的屈辱历史,加上长期的西化,使得部分中国人产生弱国心态和民族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在受到不平待遇时会强烈反弹;同时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强势崛起和30年来经济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产生自豪式民族主义。这种自豪源自中国日益重要的国际角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自身经济社会巨变等。
. a5 |7 T8 @- ]4 l# r4 V3 I
. e2 G2 D6 C, n- ]! r- t0 h6 x但是,中国国内的公众舆论日益发挥作用,而互联网则不断放大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时甚至使政府都陷入被动。在世界外交和国家博弈中,由于西方政体的关系,政客往往为了选票而发出一些不负责言论或经常“变脸”,在两国关系出现变化和动荡时,往往官方表态一不小心就会在民间产生强烈反响,民间不满情绪不断高涨,使双边关系继续恶化。 ) C9 C/ e% Y7 J7 ^' l4 t) F
$ _! E# w9 J1 Y' i1 D7 V1 S
同时,媒体的报道立场对引导民众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媒体和政治评论人士不能总将焦点放在加中两国彼此之间的分歧上,而应该介绍分歧背后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关注两国关系的积极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使两国国民对彼此产生更加负面的印象。 `( D/ \9 M" L# e
7 ?9 Q7 j1 a& U5 y$ q2 O G过去20多年中国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经济发展和最迅速的经济崛起,中国崛起已经成为重大的发展趋势。西方国家无法忽视,更无法回避,必须克服长期的强势和傲慢,跳出狭隘的民族思维。 1 k* \9 w9 X. i
6 D+ P0 q! B: f8 v
此次哈珀访华,对于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努力尝试改善与北京关系的积极姿态,中国也迅速做出回应。12月3日的加中首脑会后,中国政府宣布批准加拿大成为旅游目的地国家,同时加中两国在引渡合作方面也将加强。 9 c) d/ a. Z/ a# X/ l. O" R
* }( s/ K9 c/ n8 X但哈珀此次访华只是“融冰”之旅,未来加中关系是否能迅速升温仍有待两国元首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进行规划。在加中关系正在改善之际,两国民众似乎并不太关注,从网民的反应和民调来看,两国民众对彼此国家的印象并无显着的改观。加中两国最高决策者应认识到,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双方高层和民间良性互动,才能真正修复已产生裂痕的两国关系。
$ B% N3 z3 V+ p% E$ m1 |0 F: G7 H
首先,加中之间应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包括最高领导人沟通交流机制、重新恢复2006年停止的人权对话机制,以对话沟通方式解决彼此分歧和纠纷,建立民间交往机制。其次,两国政府应正面引导本国国民情绪和舆情。只有两国更好的交流和更有效的沟通,才能避免民间情绪的波动和彼此的敌视。
' A0 ~# x% W* t9 [6 _5 H g- A9 Z" K, v1 | v' V
值得关注的是,加国华人在加中关系中应扮演积极角色。
, z; b( c: F1 i0 [9 C
& B% g; S# u# W海外华人应充当原居国和移居国之间联系纽带及民间大使,做中西方沟通的桥梁。华人应主动融入主流,明白移居国角度和多数民众的立场,在中西之间因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矛盾时,积极、平和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民间或各种渠道去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减少原居国和移居国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而非完全照搬出生国的价值观和立场。 ' d T; z: R+ P& W5 \; y
% j5 ] E$ T0 q5 J; X4 O
加国的120万华人不应只是指责哈珀漠视对华关系,去泼冷水,而是应该积极搭建桥梁,为加中关系回暖做出积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