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近期,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沿海的太平洋北部水域重新出现蓝鲸踪影。这是自1965加拿大和阿拉斯发布禁捕鲸令后首次在该地区发现蓝鲸。 ; |! w5 j) g5 m) }2 ?: Q2 t
+ J; c6 [3 m$ R* r6 W蓝鲸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生物。自1997年以来,先后有15头蓝鲸出现在英属哥伦比亚和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其中,有四只蓝鲸单独出现在加利福利亚水域,并被摄影者捕捉到其身影。
0 k" ~# B& J4 r) `! A/ u, ?" {: b- u$ R; W2 Y9 O2 @
捕鲸人曾经在北部水域捕获数百头蓝鲸。1908至1965年间,大约有1300只蓝鲸在遭到捕猎。在禁令发布后,该区域一直未再发现该巨型鲸,因此研究者认为,该地区的地方文化知识已经丢失。
3 ~0 K; K6 X' a, w9 }8 K# C6 U- U3 a6 \$ b7 k; J
而与该地区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在70年代大量的蓝鲸出现在加利福利亚附近海域。但是,自1990年代以来,这一海域附近的数量在下降,北部海域蓝鲸数量的增多表示预示着,蓝鲸已经向北迁徙至这一片海域。
8 @: D1 K5 p& T& k; F& M
$ u Z8 i$ T( {# B( f y. |华盛顿奥林匹亚卡斯卡迪亚研究团体(Cascadia Research Collective)的约翰?卡拉姆布凯迪(John Calambokidis)认为:“在阿拉斯加湾和英属哥伦比亚再次发现了蓝鲸,但是我们可以断定这些蓝鲸就是此前生活在加利福利亚附近海域的那些蓝鲸。”卡拉姆布凯迪同时也是蓝鲸摄影项目的负责人,这一项目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以及加拿大渔业及海洋部(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合作。他表示:“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此前在英属哥伦比亚被捕获的蓝鲸是否是来自加利福利亚海域的蓝鲸群。” 9 P* M+ g5 @7 j+ M
3 u( C; A" p! \% g9 T' S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蓝鲸要重新迁徙至北方?乐观的设想是自捕鲸禁令实施以来,蓝鲸的数量有所增加,加利福利亚海域附近磷虾不足以维持蓝鲸群体的生存,因此部分蓝鲸迁徙至北方海域。悲观的看法则是蓝鲸本身数量几乎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气候变迁等因素,减少了加利福利亚的磷虾数量,因此蓝鲸被迫去往别处寻找食物。 0 F' }$ a) z% p' c+ K o' _
?& b# g* L1 N _* m卡拉姆布凯迪表示加利福利亚附近依靠磷虾生存的鸟类在近年来,繁殖减少,支持了可供食用食物减少这一理论。
3 K: ?. C* ^7 C- I* V" |- S- T4 N# e/ ~/ y2 `8 K) ~1 Y. m2 J( [9 d/ ~; |
另一个更不是太有信服力的解释是,鲸鱼每隔几十年便在南北方之间进行周期性的迁徙,这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摆动”。海洋的自然循环使得每20-30年间,太平洋南北海域会有一个冷暖交替,而蓝鲸更适合在温度较低,磷虾丰富的水域里生存。 5 A1 @, c; E; u! g. s- y( u L
& {8 C3 Q: C, K3 Y5 h7 ]卡拉姆布凯迪告诉记者, 过去几个世纪的捕鲸记录也与这一点十分吻合,当海洋摆动至“低”气温时,会有更多的蓝鲸出现在该海域。1970年至1999年间,蓝鲸数目增多时,加利福利亚海域正经历着海洋循环上的低气温时段 。
4 o. v0 _9 V" {8 Z1 P @$ I8 j2 o4 a2 t7 j: O( u
但是,研究者并没有充分的数据来说明哪个因素对蓝鲸的命运有决定作用,“显而易见,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P/ k8 D! Y; `
4 o4 _* }# u9 D" Y0 l# M+ o5 i8 E
现今最大的隐患是气候变迁使得磷虾规模锐减,在北冰洋地区已经证实这一点,导致维持鲸鱼以及其他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比如北极熊生存的资源枯竭。 6 H" Q* H4 Z2 @$ c, t
$ i. A' l0 V, `" g; k. S
据估计,在北美西海岸大约有2000头蓝鲸生存,是全球最大的蓝鲸群。全球估计共有5000到12,000头蓝鲸,在捕杀鲸鱼之前,全球蓝鲸数量可达200,000头。由于鲸类动物繁殖缓慢,每两到三年生育一头幼鲸,大约十年才能成年,因此可以预见蓝鲸规模的恢复将会十分缓慢。另一个可能性是因为北部太平洋海域的鲸鱼已经被捕杀完,那么蓝鲸恐怕已经不知道北部海域哪些地带有着丰富的食物了。 9 i0 a d. H2 ^8 C( G- |
. ], [2 `7 Z2 {8 q
“由于当年密集的捕鲸行动,鲸鱼如果忘记了在阿拉斯加和英属哥伦比亚,哪里是可供生存的海域,也是有可能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研究人员在那些食物丰富的地带花了如此长的时间才再次找到蓝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