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  鸡蛋( 0)
|
谁是阴险的狼外婆?郎咸平:中国和俄罗斯都被算计了
: `" B2 ~4 @0 s6 {9 c5 u9 z" V B( |" Z. W$ l- h
--------------------------------------------------------------------------------
3 J! W/ s0 R& D& { * S7 @' j3 B% x' S
http://www.9999cn.com 海外中文网 发表日期:2009-02-07
. N9 Y( V2 Y0 O; M; X2 B9 ?& V9 d" T, |
( g$ `* O; `3 e. e
1 B/ x. J: z ^
; W: V, ]6 g- a9 G6 s, \, c3 ?. w; }( ~
编者按:从2007到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几乎走完了一个轮回,从55美元左右一路攀升至147美元/桶,现在又跌回40美元上下。谁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数字商业时代》的记者刘扬采访了著名金融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
% ^3 @; r- l3 }2 ?
4 F4 G+ X# D! Q# \1 s! Q$ e7 e5 f高油价的买单者9 v s" {7 @; X6 h" ]# B
( ^' p0 w! T6 F) N+ S
国际金融炒家最高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取得定价权,大宗物资包括石油的定价权。价格不再是由供给跟需求所决定的,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决定。) A. \7 _7 t5 j2 A8 @5 h9 j4 {
4 b e w( D5 y数字商业时代:你是何时关注油价涨跌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的?
. R4 P2 m, ]+ M# V9 v4 O6 `/ g6 s5 i- M, }, U
郎咸平:2008年12月3号,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香港表示,在投资摩根士丹利和黑石集团并损失60亿美元之后,已经不敢再投资海外金融机构。我听到之后很好奇,开始陆陆续续地收集资料,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m. D( q0 |4 `' M* C
2 c; c0 j1 U. U% A; b$ ^/ r2007年中国对外收购矿产8起,2008年是21起,且绝大多数都是在油价高达147美元一桶之前签订的合同。2008年2月,中国铝业公司花费相当于922.6亿元人民币,成为力拓最大的单一股东,而按照11月25日收盘的股价以及汇率计算,中铝的这笔投资现在的价值大约为172亿元人民币,而中国铝业2007年的净利润不过102亿元。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收购了富通银行5%左右的股权,花了239亿人民币,现在股票价只剩10亿,也就是说亏了229亿。* |/ f8 w6 ^. F+ N- w8 \
4 Z! @8 z0 j; @% Q7 L+ ~4 F, V6 q& D
在油价147美元一桶之前,中国企业大量的走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收购,包括银行、矿产资源收购,安排这些交易的,就是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甚至还有现在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投资公司。我把这些公司定义成“国际金融炒家的马前卒”。在整个金融战当中,他们常常会在中国国内安排一些交易,到最后结果就是我们中方大输。
! F; D( k: W# g, U% u: q Q9 d6 ? ~' ~0 P# K3 n" W% v
数字商业时代:中国企业为什么会按照他们的部署来投资?而且都是在极高的原油价格区间呢?
! E p2 D$ G! K' \% Q4 n
3 j' ]5 y. W. }$ w2 b% w郎咸平:我发现当油价从七八十美元开始上涨的时候,一些国际投行就会问这些大型企业要不要购买矿产,要不要签订远期石油合同,因为油价会上涨。这些企业开始不信,结果过了一个月原油价格从70多美元涨到90美元,然后又拉高到120美元每桶,就觉得很懊恼,再也控制不住了,于是就在这个时候签了,下个月油价涨到140块了,觉得赚死了。# E4 U! q/ {# [: B4 F* D" t$ ]3 Q
. F) h$ t0 K* M9 i8 h% \* W
这个时候签协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金融炒家的马前卒,包括投资家罗杰斯等人就会在那个时间在媒体上宣布,油价会到200美元一桶。所以中国企业认为即使在130、140美元/桶的时候签协议,还可以赚60~70美元。& E$ h6 {+ U! L3 R& y: m5 U1 Q
8 D! a, A' U0 [$ S6 ?/ I* E除了一些企业到国外进行收购,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中信泰富、深圳南方电力等公司,都和这些国际金融炒家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签订了不同的远期保值合同。这些合同细节都没有披露,他们也不敢披露。
9 E5 H# T- e1 @3 T6 m: O; a5 ^
! [( D* O; f5 j- G0 J3 ?4 p数字商业时代:那么现在油价已经跌到不足40美元/桶,这些中国企业的情况如何?
4 e2 O, W3 Y' s7 H; ]
# [4 Z! Z I W/ ~7 m* e! {郎咸平:举个例子,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只要澳元价格不断地上升,银行就按照当天价值给企业10%的好处。前一阵子,澳元不断地涨,都快像美元的价值了。但是突然之间澳币大跌,跌了30%以上。按照合同只要跌就要企业赔钱。中信泰富因此亏了180亿。从中受益的分别是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瑞信国际、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13家银行。
0 s+ f/ B7 H% r; E% g7 `) D* P6 E5 M. `8 r
另外国航、东航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约是油价在147美元之前签的,所以到2008年年底为止,国航浮亏30个亿,东航浮亏18个亿。而国航在2007年总共只赚了38.8个亿。
- z# D/ ^8 r8 i+ |5 V# R/ k f" V( ~ A& p" S4 M8 g
为什么会完全按照投行的算计走?投行和国际金融炒家之间的关系暧昧程度是你不可想象的。当油价在80~90美元一桶的时候,深南电和高盛对赌,如果跌穿62美元,深南电输,62美元以上的话,高盛输。高盛敢赌62美元一桶,那真实的价格就一定在62美元之下。+ k" l9 `* l' d: ]- u+ d# m$ g
3 k9 v- c2 h* X3 `( b9 Y企业可能觉得62美元/桶算是历史的低位,在十几年之前也不过是70多美元/桶,现在拉到147美元,再跌就算跌回历史低位也不过70多美元。但是现在油价跌到了30多美元每桶,这是1980年代的价格,这么多年难道没有通货膨胀吗?为什么价格还是跟20年前一样呢?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石油?这就是操纵。' w8 c% Q8 C; i5 R; n5 F+ }4 j
" C) {# f0 |2 k
数字商业时代:油价从147美元怎么跌下来的?
" d6 `6 f" {1 b$ I6 P) U
' O. j( v. I+ s* j. l郎咸平:国际金融炒家和各国政府之间关系之暧昧是你不可想象的。美国政府在价格攀升过程中举行了三次国会听证会,调查油价为什么会一路飙高。听证会上把这些所谓的美国籍的国际金融炒家全部叫过来,表面上是大骂一顿,并声称判刑。. ^+ @ B9 E: m. F' |4 z
! L: O0 I7 \, Z/ n' ^8 J8 a但我根本不信,为什么?我就是这个金融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我知道他们在导演油价下跌的双簧,因为到最后我没有看到国际金融炒家被判刑。没过多久油价一路从147美元跌到了35美元,这些中国企业全部套牢,金融炒家一下席卷几千亿。
" @' \& W5 c+ U8 O4 ?( i" w5 D' [( b4 B+ {4 |
这几年,国际金融炒家最高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取得定价权,而不是货币发行权。其实就是这些大宗物资,包括石油的定价权。价格已经不是大家在课本上学到的,由供给跟需求所决定的,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决定。
0 x- b0 M3 B/ h" P6 \3 S* U t. k; a4 I+ k/ x) }2 T
前三年铁矿砂价格连续飞涨,第一年涨了95%,一直到去年9月份之后才开始下跌。其实铁矿砂一直是严重的供过于求,但是价格不跌反涨。石油更有意思了,去年12月中旬,当时油价跌到40美元/桶,欧佩克产油国每一天减产400万桶,按照经济学理论,减产的话,价格回升。但是完全违反我们的预期,价格从40美元跌到37、38美元/桶。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操纵。
) R; `3 ^- |8 B$ o7 z) e) |9 j2 _ q% B, Z- M$ b
低油价的受害者
3 ^2 Y( a( G+ t# E& F ]' T' R3 ` a2 I+ w, K' P* z8 |+ J0 r
俄罗斯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国际原油价格会从147美元/桶跌到35美元。据测算,单桶石油价格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财政收入就缩水20亿美元。
; |& ?* W) |5 R- b* y5 [+ {$ g- w$ Z0 b* f5 w: h# |. a
数字商业时代:那么现在油价下跌金融炒家如何获利?4 n3 m1 E. C. a1 j9 E
- }- P. [1 _; i! I郎咸平:油价上涨算计的是中国,下跌算计的就是俄罗斯。近几年俄罗斯政府做了一个规划,想利用高能源价格以及低廉的国际资金使用成本,快速推进俄罗斯的发展,因为能源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撑。这个听起来很有吸引力。这几年能源价格不断上升,俄罗斯出口的大宗产品就是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钢材等等。持续的出口使钱越赚越多,到2008年底,俄罗斯所积累的美元外汇高达6000亿。
. @2 g& D5 c3 y1 e2 |" x
. S' m+ J0 e1 }4 s% W% X! j3 Z俄罗斯误判能源价格上升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导致的需求上升。因此在高能源趋势的主导之下,他们希望利用国外银行团的低息贷款,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做大做强。于是俄罗斯企业开始向国际银行团去借低廉的资金,利率大概是2%~3%,而俄罗斯的国内基准利率高达13%。
. ]+ u. i0 D9 f" N# z- P- d/ ]! g2 C! N+ }) ~9 B8 }
几年间俄罗斯总共借款5000亿美金,而俄罗斯外汇存底不过6000亿美金。他们向哪些银行借钱?高盛、摩根士丹利、还有德国商业银行、富通银行、汇丰银行、瑞士银行等等。但是这些金融炒家、银行团借给俄罗斯钱的时候,基本上是用资产或者有泡沫的股票做抵押。那时候俄罗斯企业可能还在嘲笑国际银行团,怎么用这么高的市盈率股票做抵押,不怕有风险吗?这些企业哪里知道全部上套了。2 T( O1 W5 c* T3 h+ e
# t" d. t; g( @$ p: W( ^8 _
误判能源价格上升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俄罗斯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国际原油价格会从147美元/桶跌到35美元。据测算,单桶石油价格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财政收入就缩水20亿美元。俄罗斯赖以出口的石油、天然气、化工、钢材全部亏损。而股票价格跌了60%~70%,从2000多点跌到500点,企业甚至没有办法卖股票还钱。 Q, |; ~* J( x9 }
: E, s5 E! \) ^ `我发现就在这个时刻,欧美银行团竟然同时要求俄罗斯企业还钱,被牵扯进去的还不止是俄罗斯这些石油企业,对外贸易银行也因为国外资金便宜从国外借钱,所以俄罗斯的国家大银行和大企业全部被油价下跌套进去。2 O8 v( v. ]& w% W: }; j
8 K* d- V5 {/ Y" r& j4 F( U5 l/ _5 U没钱还那么股权抵押品怎么办呢?就会全部被银行团没收,这些掌握俄罗斯经济命脉的企业几乎就被这些外资银行全部席卷,等于俄罗斯这几年白忙了一场,为他人作嫁衣裳啦。
( G y0 J% a$ k0 V; i3 G! y( a! V4 d% t$ v
数字商业时代:俄罗斯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么? R# @" O: R. b9 d+ i
8 u+ S1 h: m: ?- s; {6 H/ O- H. \4 f
郎咸平:2008年12月30日,俄罗斯政府承诺斥资总计约10万亿卢布用于应对金融危机,相当于3450亿美金。但俄罗斯企业、银行总借款高达5000亿美金,还差得远。2009年如果俄罗斯压缩支出而透过财政盈余来做补贴的话,必须有充足的财源,但是油价从30多美元涨到95美元不是那么容易的。
6 ^3 ?5 h& e- t9 c0 B/ a1 b* y% C2 d& [- u/ i- |' K
油价如果在50美元以下的话,俄罗斯的财政保证是赤字,连后续基金都没有了,这样俄罗斯可能永远赎不回那些企业股权,把这一切将拱手让人。俄罗斯正在动用政府的力量拯救这些企业不被西方银行团吞噬,但是能挽留住多少企业还是未知数。
/ y, Y( K. J" u' x0 q& u a9 i2 v' p( Y1 \7 b, ?
在国际金融海啸的大幅冲击下,欧美银行、国际金融炒家还是很有余地地算计了中国和俄罗斯,他们很有可能用这些算计得来的钱,作为复苏之用,让自己慢慢脱离困难而使中国和俄罗斯进入萧条,这就是一个资源的转移。我们必须清楚是金融人才的匮乏,使得中国在这些方面过于被动。 (原载于《数字商业时代》) (本文来源:人民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