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6.人類應盡的義務:禮拜上帝
9 S3 i. H: C' `" m( \2 m; Q
1 |/ D: l' j% B; |0 ?* p& l禮拜上帝,並非僅僅是上帝自己的意思,而且,這裏面也還有人類自己心甘情願臣服上帝的願望。如此說來,事情的整個經過就是這樣的:上帝有讓人禮拜的意思,人類又有禮拜上帝的願望,倆好歸一好,於是就有了人類的禮拜日。關於禮拜的日子,按《聖經》的說法,還有另外的一種涵義。在這一涵義裏,禮拜是上帝為他自己制定的安息日。那一天,「人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這是一級意思,是說上帝為他自己放了假,是說上帝已經辛辛苦苦地連續勞動了六天──儘管上帝採取的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勞動方式──要好好地搞賞一下他自己。" L: \ x! d+ I2 Z% k
4 {' I+ ~1 M+ Q; u8 b* S7 `7 U! w7 b
然後,上帝又「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這又是一級意思了。按這一級意思來理解的話,上帝是要向他所創造的萬物討取回報的。既然把這一日定為「聖日」,是為上帝的聖日,那麼,上帝就要求他的創造物們,也就是聖徒們,在這一日裏做聖事。所謂聖事,一定包括對於上帝的禮拜;上帝自然也就要求他的創造物對他予以禮拜。於是,就有了禮拜日。! @ s7 A' t2 {( r5 q9 m
) K+ C% h0 h; F( W- u' ]
然而,事實上,禮拜上帝的日子是由人類自己定立的──關於這一點,《聖經》的來源是一個極好的說明,至少也是人類在揣摩了上帝的意圖之後,作出的這種選擇。正是在自從有了禮拜日以後,人類似乎就有了一些安慰;人類也似乎有了某種依賴。
3 q' r6 H* _0 @# R7 B. ^0 m+ b* ~3 i& j
所以,人在這一天,就將自己全面地敞開:面向上帝的敞開;面向上帝的世界的敞開;人,在這種把自己敞開的日子裏,在禮拜上帝的日子裏,在禮拜上帝的一切儀式裏,就把自己的一切全都托付給了上帝。+ |/ L3 U0 R" v0 Z* B
0 |. t2 s! G- Z! t! A
那時候,人類好像是預感到了甚麼,人類似乎預感到無法管好自己的事情,就非常明智地只好把自己的事情交由上帝來掌管。
- X) P9 g& W9 Y3 x6 r( o4 \6 {2 s% J
) I8 y) m3 p4 {2 w4 m; t有人代為管理人類的事情,人類就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先前的那顆懸著的心,也就放了下來。; j( a/ z# E7 A/ V4 @3 w" i; p
5 |8 B" G4 J% {人類有了一種終於找到了靠山的安妥。上帝究竟是不是人類的靠山呢?
5 y* d- i: P$ ^0 v+ C6 n
4 S9 \% C2 C; k& E有兩種人類的日常生活經驗,可以用來說明這種事情。比如,這時候我們正在路上,我們在路上已經走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我們的身體也已經走得非常非常的疲憊,我們疲憊不堪;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就駐足不前,抬頭看去,往前去的路灰蒙蒙的沒有盡頭,這使我們覺得往後的日子一點也沒有盼頭;但是,我們卻一再地囑告自己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住,要挺住,因為往前去的路還很遠,而且越來越艱苦!為了克服這種不斷襲來的疲憊感,為了戰勝自己的軟弱,我們就尋思使這漫長而枯燥的旅途,能不斷地有些色彩、有些活力,增加一點新鮮感,這不僅可以使我們的旅途充滿生氣,而且也因此而使漫長的路途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顯得短暫起來。( j% G h; Q' ^/ [3 C
4 m# P: P: D3 t" z" \* ~
我們這樣想著,就有意識地尋找著這樣的地方。我們一邊尋找著發現,一邊往前趕路。不久,我們發現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紅衣姑娘,身材窈窕,步履輕盈,長發瀑布一樣傾泄下來。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我們加快了腳步,趕到姑娘的前頭去,把漂亮的姑娘看了個究竟,卻突然地發現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出來很遠很遠……我們走出來以後,又發現路的盡頭有一座長亭,不知是古時候留下來的,抑或是我們現代人的仿制,於是就又加快腳步往前攆去;果然,不久我們就趕到了那裏……路也在這不斷的變化追索中,變得越來越短。
8 f/ A+ n4 U& f/ y" I6 W( O# E: `# ?( a" e1 n
最後,當我們終於發覺自己上了自己的感覺──錯覺當的時候,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事實上,我們的每一個禮拜天,就譬如我們旅途中的這些不斷變化的目標,它不僅讓我們覺得生活是那麼有奔頭,同時還讓我們在有了這樣的日子之後,又有了一份牽掛,有了一份與上帝的牽連──奧特的說法是「牽纏」,有了一份我不僅僅只是為了我自己而活著的充實與滿足。
" F0 _& j% p2 m$ L* V' H2 l: {7 G* Y1 V6 p. c) K# Z: n l
還有一種事情,常常發生在我們走在山路上或林中路上的時候。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我們擔心自己很有可能因為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回來的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我們就在每走一段路之後,停下來,然後在可以留下記號的地方作一個標記,以便於我們在往回走的時候,根據這種記憶,回到我們先前出發時的地方上去。
- D. b, r0 O, L9 S1 H2 S( }+ d0 U8 i- t9 Y) f$ \( g& a3 l
這樣,在林中路上,在相隔不遠的一棵棵樹幹上,刻下了我們的深深的記憶,這使我們每一想起它們來,心裏就格外地感到踏實。我們不僅嚴格地規定好了我們的去路,我們還對我們回來的路線有了一個交代,我們再也沒有後顧之憂。% g6 } w* ?8 e% p; w9 P; x
/ b, K) x$ T2 L# g* @我們在向世界、在向上帝的開放性活動中,由於自己的坦誠和對上帝,對世界的一心一意,而贏得了自己的一份安逸。這使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拜,就有了林中路的意義,也就有了我們刻在樹上的記號的意義與目的。
+ w5 L. N2 b) D2 M# W' \# i! d& K9 ]! q8 M4 ]* w+ j
當然,我們對於上帝的禮拜並不應該抱有任何目的意義,但是,事實上,我們正是通過對於上帝的禮拜,「通過他,人獲得寬恕,並擺脫過去的重負;稟有通向未來的希望。通過這位上帝,釋解過去的解放和通向未來的解放成為可能。假若沒有這位上帝,二者隨時都可能重新被勾銷。」這就足以說明,在禮拜上帝的日子裏,我們雖然並不抱有任何目的意義,但是,至少我們在這一天裏還是渴望聽到上帝的福音的。
( w) `8 `! G2 I* L8 k4 @- Q3 Q3 V; c) n# n
我們所渴望聽到的上帝的福音,事實上是上帝允諾說他將寬恕我們的罪。- i6 t3 t1 \( C& G- `( O6 p3 p- U
6 s* e( \# O, v* v" z
難道我們真的有罪嗎?難道我們僅僅是因為有罪,才開始出門遠行,並且才永無休止地徘徊在林中路上嗎?
# f. A% N/ g" `& u& E8 o4 o/ \
l- z) Y6 y1 h k人類原來是因為自己的罪過,才想起上帝來的;人類原來是有求於上帝才禮拜上帝的,這就尤其說明人類的更加不乾凈。
8 x' w7 Q5 c6 C% `4 v1 g
$ l) P+ H/ N" Y* I這樣,人類禮拜上帝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尋求上帝的庇護,尋找上帝的救贖。於是,上帝示意人類禮拜於他的目的也頓然鮮明起來:你承認你的罪過,來我這裏尋求庇護與尋找救贖,那就應該一無條件地聽取我的教誨:生命的游絲紛紛/如婉蜒的山界,如一條條路徑。/在此缺失的,自有一位上帝在彼處彌補,/以和諧和寧靜,以永恆的賞賜。
7 A8 L0 g- B( J: t1 }- D) w0 n" `, z4 i8 o2 `+ f
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禮拜都有自己的上帝。上帝如此之多,讓我們人類如何統一對上帝的認識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