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9|回复: 1

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复制链接]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8-9-21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
8 g) k$ S& H$ k8 G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 R/ p% W4 t8 P& H2 A
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 l! C' _; K. {( t3 C
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2 @/ h6 r! d% N/ P

! J" K5 o' X0 f" U3 r; A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 i# B7 Y: j* ?! [- A8 f) m  A
6 J$ a+ K. D* X5 u3 ]& O" g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 d8 M: Q- s. a( R, a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7 m3 s3 y( q( z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1 V' o8 H! y' {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 E. C5 k# f8 F+ k# n! ]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 o0 s+ |3 l4 H7 y+ l9 ~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 j. K# P* r. X7 Z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6 [0 T; H1 e5 \9 n, M. y: s8 r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 r3 f; o! d& Z. z+ c4 j0 H! Q0 k$ N" W6 Q; k) r% o6 e  N8 n0 g% G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 E. Q, M0 m0 J. Q% ^( ?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 l% L8 c0 o* l: u5 l: H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4 j/ c  q1 b9 ?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 @2 P2 a. ^2 \; ^  x& @: j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 e$ H* E5 m. V& k0 f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8 j' r1 s2 }1 l! L  D5 d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4 N5 O6 U) u; W4 ?2 i7 Q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 F+ b" c) H& C# P

% K+ z* W0 X, X+ s9 l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4 @! @( J5 W7 P8 [' `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 I( P. z  m$ p/ h$ G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 A& a7 C" X; ~1 ~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6 J$ Y7 b' v/ W' c# Z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5 K2 x: ~- T* ?+ r5 h* x9 n( W! O: d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4 d) N. v' w! V0 ]( \* v4 ]$ }: K2 r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 V5 D% C8 j( [8 d9 d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m$ d7 P* d  G; Q( k$ D* ]) t

( B' A8 i) Y# t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

2 A, C( i. E* n$ L; p
' Y1 V; Z7 ]0 \+ f[ 本帖最后由 beimei 于 2008-9-21 08:05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9-21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8 20:06 , Processed in 0.18529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