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2)  鸡蛋( 0)
|
前傳媒大亨欺詐罪成被判入獄6年半 布萊克膺2007年商界風雲人物
8 H& z% I. o' C& v1 n; b
$ O# s3 m4 H% D( W' t加通社多倫多電9 J$ @9 P/ t' f$ f2 k( b
! |( u# [# ~3 Y3 T! d
前傳媒大亨布萊克(Conrad Black)在剛過去的一年中被美國法庭裁定欺詐罪名成立,並被判入獄六年半。從傳媒界傳奇人物兼暢銷書作者淪為階下囚,布萊克2007年的人生軌跡可謂急轉直下。他亦因此高票當選《加通社》2007年的「商界風雲人物」(Business Newsmaker of the Year)。6 u+ c: ~' R5 r
- Z" ?1 t" S2 T( Y6 M- p. f
63歲的布萊克去年從出庭受審直至被判罪成,其個人經歷無時不牽動加國人心。對他支持或譴責的聲音此起彼伏並勢均力敵。# i/ ]0 \ x8 j% o- p P2 s
0 f p( h% `. U, x: @
頑固好鬥毫不退縮
: p0 T1 m1 F( l/ ~! M- }
/ w0 u7 g L( O5 F6 P8 p) X即使面對牢門,一向頑固的布萊克仍拒絕接受失敗。他以其典型的堅決口氣發誓要把這宗「轟轟烈烈地開始,而且進展出乎意料」的官司扳回來,仿彿一派勝券在握的樣子。
0 G: P+ N. E. F r3 T, l3 A/ C4 x) t% p, U0 n4 @
布萊克在發給《加通社》的電郵中稱,「我們將贏得上訴案勝利其實並非秘密」。他表示,該案已不是有關個人起落的商業腐敗案,而將是「曠日持久」的激烈官司,並終會「壯觀地」結束。
$ q8 Y" F3 [ a2 ^( c5 a( T3 i' T: k4 V3 J5 f$ L8 [
法庭上,即使面對四名誓要將他收監的檢控官,好鬥的布萊克也沒有退縮。: }9 y$ U/ l9 x8 l
1 o* U1 \7 o0 A. ?- ]+ L: {9 \
控方形容他為「驕傲的騙子」,並謊話連篇。芝加哥法庭最終裁定針對布萊克的三項欺詐罪和一項阻礙司法罪成立,並據此判他入獄六年半。這比較與控方合作,出庭指證他的前生意搭檔拉德勒(David Radler)的刑期長了一倍多。
" w" z6 F% H" _
9 I/ o8 Z& l& ^曾貴為傳媒巨亨的布萊克一度掌控全球最大的報紙集團之一。他名下的豪宅遍布多倫多、美國佛州,紐約及英國倫敦。布萊克還喜歡舉行奢華宴會款待權貴。9 r3 q9 p2 j$ O, b' {* v
$ A' n3 W6 W' G3 Q% ?( ]6 O
出生於魁省滿地可的布萊克本持加國國籍。他後獲英國封爵,並因身份問題與加前總理克里靖(Jean Chretien)鬧僵,遂在2001年宣布放棄加拿大國籍,以換取英國的爵位。
3 S6 B, @$ _, N. B7 Y' G
5 G4 e# Y# e1 H* ^* I因這個原因,在美國吃官司的布萊克去年赫然發現,自己竟不能重返加國。他因此決定上訴,並相信一定會贏得官司。
' p& p% d2 R5 [7 T+ {0 t' j0 o- l- D q
《加通社》此次調查加國媒體編輯及負責人,評選布萊克為年度商界新聞風雲人物。這也是布萊克自2003以來第四次獲得類似稱號。
0 {/ i7 ~& ?7 q' P0 A8 X, u q* i4 V& y, Q/ W
《加通社》共為今此調查預備18名候選人,其中都是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聯邦財長費海提(Jim Flaherty)、Research in Motion行政總監巴斯利(Jim Balsillie)、紐芬蘭及拉布拉多省省長威廉斯(Danny Williams)、皇家銀行總裁尼克遜(Gord Nixon)等。3 W* @- r! h) `+ i4 q- V' z1 e
! e5 o2 U: p4 x, ]( d2 P8 E$ U
調查結果顯示,布萊克獲得141票中的101票,以無可爭議的優勢當選。相比之下,上屆《加通社》新聞人物、此次居第二的聯邦財長費海提只得到18票。
7 t. ]# i9 P8 m" U4 C8 k' @
4 A6 I5 l8 B4 c$ e9 ~; H S8 f卑詩省Trail市《每日時報》(Daily Times)責任編輯季爾克蕾絲特(Tracy Gilchrist)認為,布萊克是社交名媛芭茉絲.希爾頓(Paris Hilton)的「加拿大翻版」,只不過他更具頭腦。
( K% {+ x; I: t5 R. ]
: U* u: g$ G U2 ?公眾對他愛恨交加" b5 b6 \, m* O( ], O+ v
- _1 E, x4 ?% n' [季爾克蕾絲特表示,公眾對布萊克愛恨交加,一方面嘆服他的聰明才智,另方面又不屑他的驕橫態度,同時又對他所代表的富豪名人階層充滿好奇。另外,布萊克執掌傳媒帝國時對手下非常吝嗇,曾堅持記者多年不得漲薪;而布萊克對太太則大手大腳,一次生日豪宴就耗去公司4.2萬元。報道布萊克案的記者大部分都為他工作過,因此他們對布萊克的感情也可想而知。6 ^5 \# B4 g4 C
+ ^/ w3 p6 I5 {0 ]' ?. k1 b% R
傳媒報道手法受質疑9 v# m7 m& x4 \( g$ P. ~0 G: G
; K+ z9 Z- h. l5 S1 Z- n亞省《每日先驅報》(Daily Herad)編輯銳尼(Fred Rinne)看法略有不同。他認為,布萊克因曾直接掌控加國傳媒,以致媒體報道布萊克案時誇大了其人格與自負。他說,媒體對布萊克案的曝光或有「報復」的嫌疑,其鋪天蓋地的程度更像狗仔隊的表演。至於該案報道程度是否合宜只有日後才有公論。- y; i: ]8 a, x) Y) r* e: o; t
; L, f& K$ I% G) T8 r布萊克辯護律師則表示,記者欲將布萊克描述為「貪婪的精英」,並可因此曲解他的言談,結果報章充滿了出自布氏之口的爭議性言論。
9 k0 D7 o. o" u) I0 ?2 G0 H. A/ o3 X2 R
屬於布萊克的2007年已經結束,而他也註定難在新的一年裡保持沉默。
1 [6 V' F( B2 w# A7 Z' Q# Y3 U. @
' H& o. y. U3 q4 ]' l- a: ?布萊克在美國和加拿大還面臨幾宗民事訴訟。此外,布萊克已是幾本暢銷書的作者,因此即使入獄,他也可繼續創作,從監獄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