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 ~4 k- f9 B6 g) Y. t
. e) x9 x, Y- U" s9 M刚解放时,相比马家,西林觉罗·雨泰家要好过多了。雨泰和太太都有工作,雨泰做会计,太太回到学校继续做老师,吃穿不成问题。但好景不长,1951年开始三反五反运动,“三反”指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指反对资产阶级不法奸商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旧社会县太爷出身的雨泰,做的是工厂的会计,虽然不是厂长什么的,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权力,在加上旧社会县长的背景,所以就成了被反对的对象,不断地在群众大会上被批判、被改造。5 v0 T/ O9 Q4 K6 I/ Z
6 ^# \: i+ k7 Y+ Y7 R' q
自三反五反运动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所有的运动,雨泰一个没有落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饱受红卫兵的折磨。以至于温老师老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后,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忘记了,但却清晰地记得雨泰被批斗的事。有时候夜里温老师会像小孩子一样闹,大喊大叫地不睡觉,这时候任人怎么劝、怎么哄都没有用,只有一招有用。同住的小儿子博坤打扮成红卫兵的样子,对温老师说:“赶快睡觉,否则就把雨泰带走。”温老师立刻就乖乖地睡觉去了。博坤也不愿意用这一招,每次用的时候,他都觉得心酸,都不禁回忆起父亲受批斗、母亲担惊受怕的情景。
6 S* T3 K9 L& ]0 Q9 L
0 Z, f" ?, x3 M/ ^) V+ q. W批斗归批斗,工厂还是非常需要雨泰这个能写会算的会计,所以雨泰一直都有能力养家糊口。但有一点和马家是一样的,就是孩子们出身不好,不能够上大学。小学教师这个行业是当时的城里人所不屑的,于是博敏、博日、博月和博乾相继都在高小毕业后上了初级师范,做了小学老师。只有博坤坚持上高中,但高中毕业后仍是不能上大学,就到雨泰的工厂做了一名工人。在六十年代,工人在人们的眼里是好过教师,教师是臭老九,是被监督、被统治的对象;工人是统治阶级,是和农民一起领导臭老九之流的。4 ~( N% e7 n7 c2 e/ x/ r" E5 a
& W; y! f u4 p3 k
博坤是在 1962年进入这家工厂的。两年后,也就是1964年,一位年轻姑娘也被招进了这家工厂。姑娘长的美极了,两条乌黑的辫子几乎要拖到了地上,杨柳细腰,白净的瓜子脸,高挑的黛眉下是一双熠熠生辉的丹凤眼。博坤立刻就被姑娘迷住了,博坤开始打听姑娘的情况,得知姑娘叫马德惠,年方十八岁,家庭出身不好,是反动派;又得知姑娘已经有对象了,对方是红五类出身。博坤顿时觉得很泄气。% A7 c0 |' N, M8 X5 ?* b
1 B5 i% x3 k3 |德惠姑娘,就是马锡麟唯一的女儿,现在已经长大了。她当时确实有一个出身红五类的对象,叫吉仁。但吉仁的家长因为德惠姑娘的出身不好,实坚决反对两人相处。吉仁经不住家里人的软磨硬泡,开始有些动摇,对德惠就有些冷淡。德惠姑娘虽说出身不好,但却是非常心高气傲的,灵秀的她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吉仁的疏远,也猜到了大概的原因,便也不再与吉仁走近。两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分了手。
' X6 C) u- K- o9 R3 C, |- w* G5 g& K } a
一晃就到了1966年,博坤22岁,德惠20岁。博坤终于发现德惠姑娘没有对象了,于是鼓起勇气跟父母将他喜欢德惠姑娘。雨泰和博坤及德惠都在一个工厂,早就认识德惠,知道她是马司令的女儿,也看出她是一个好姑娘,就答应儿子托媒人到德惠家提亲。书琪,也就是德惠的娘,和大儿子德恩一商量,觉得两家倒也般配,同意了。就这样,马家和西林觉罗家在1967年结成了秦晋之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