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9)  鸡蛋( 0)
|
近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了一则公告,数名中国公民向我馆反映遭遇以换汇、转账为由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U/ |5 A1 M7 T& J: W: e
- S6 O+ }- P0 H; r
0 u. s/ F3 \6 X$ K+ G- V1 ?8 b
# O& t: t7 A% K! p$ P: ]随后还列举了3例诈骗陷阱。/ f1 S: M: ~0 m4 c: G
; A4 S( a% H, v$ _# i7 ~) l, h7 N* _) A& J
案例一:4 E- f0 C3 w2 W$ l
& `# `; E3 S3 T3 V; E# h
中国公民王某因国内家人急需用钱,想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转账给家人。恰巧此时,其网友小C表示需要美元,两人随即约定直接进行换汇交易。小C称,自己国内的银行卡月度转账额度已满,将请两个朋友协助转账。王某表示同意,并将美元转至小C提供的美元账户。不久,王某家人收到国内不同省市转来两笔人民币汇款,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然而,半天不到,其家人收款账户被冻结。经了解,两笔汇款涉嫌属于诈骗赃款,受害人均已向警方报案,因此导致其家人收款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
! I4 j- Q& x3 X, r, G" ^! m% X P. ^) ]* S% c8 n* z9 e
案例二:
3 o1 H6 B0 X/ Q# N$ X( V# x
' k8 x- }6 ]; m, M# p李某来美参加小商品展会后,就地寻找到一批买家交易未售出的货品。见面交货后,对方表示国内银行卡转账额度已满,将请几个朋友转款。李某随后陆续收到了从国内不同省市转来的数笔汇款。到帐后第二天,李某发现其账户被冻结。经询问,其账户因涉及接收诈骗赃款,被公安机关冻结。, U! {6 y/ n8 d/ ~% a4 w2 m5 X
& E, ~8 P& i- Y0 M7 Y& j) `' k" t
案例三:
' D$ Q7 x( {5 q& S2 b$ E% G
$ R" |" P: R0 A. l/ x, l有侨胞反映,近期有一个私下换汇诈骗团伙流窜各地作案。他们通常通过网络寻找需要换汇的人员,声称因缴纳学费、生活费等需要兑换美元,然后采取“面交”的方式,当面转人民币到受害人账户,受害人确认收款后即支付相应金额的美元。随后,由于汇款人民币涉嫌属于诈骗赃款,受害人的人民币账户就会被国内公安机关冻结。/ x) c. i" F+ k, Y
6 O6 J9 t/ `: [公告指出,以上受害人,由于账户被冻结,影响其正常生活、经商等,带来极大不便。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再次提醒在美中国公民,切勿私下换汇,与陌生人发生转账交易时提高警惕。请大家务必提高反诈意识,理智识别各种类型骗局,不轻信、不转账,避免上当受骗。如不慎遭遇诈骗,请及时向美国居住地或所在学校警方报警。# Y) C% ?2 O C- W" ]0 @
7 z7 F4 I3 e" L2 A. r
近期很多加拿大的网友也分享被骗的经历:# R! A% A9 j) |: A3 y
7 J0 {+ X* f" M+ z" `) Q4 t' W; G7 f
- F! H; p; V$ `
8 c- p1 B1 _& k4 x# k# u
根据网友专业分析,目前国内的涉诈冻结,除了网赌的,其他情况冻卡人都有理由去解释卡内资金的合法来源,但是对于国外换汇来说,汇款方几乎都不认识,就是因为不认识,资金来源查不清楚。办案人恰好也只能看到赃款的流向,而并不知道冻卡人是什么原因收的款,于是宁错不放过,对于赃款流经的银行卡通通冻结!; o b. M6 H% W$ N/ f6 x
, T% V7 I6 \/ m( n7 c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矛盾体:换汇的人收到的钱是赃款,但办案人为了保护本辖区被骗人的财产利益,而优先选择让冻卡人退出涉案款,因为换汇不适用善意取得原则,但是这又同时让冻卡人遭受到了金钱损失,本身就很矛盾,但是现阶段也没有什么方法去弥补!. M/ G8 X+ X1 G
- B+ }3 f, {" z( D3 x$ U5 |
: j4 b; a# X9 p1 T
7 _7 h2 o& i8 s( Q# q7 y最近换汇冻卡频发,大家一定不要相信那些私下换汇的骗子,想换汇的一定要去正规机构换!
6 Z5 ]# a( m P3 R7 v1 S6 A4 B/ n d* d1 V5 O9 w6 C" |
不要为了那点小利去冒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