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1)
|
留学生在中国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 H7 o9 n0 d# F# Y8 k+ y
& D4 `7 Q9 J! _2 n H6 o6 L7 M2022 年求职季过半,没有了 " 金三银四 ",连以往的 " 香饽饽 " 海归也感觉到了压力。社交平台上,有大把留学生呼喊 " 秋招团灭 "、" 找工作好难 "、海归直接变 " 海废 "。) t: d) m8 u* }: ^9 V
+ r' e, z3 [; E+ x
这是因为,在供给上,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增强。有统计显示,2021 年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而在需求端,国内各大公司都在捂紧口袋 " 过冬 ",高喊降本增效的口号。再加上,留学生群体也很卷,其中很多人可能并未在留学生涯获得太多核心技能,和岗位需求也不一定匹配。这也让留学生们处境更加尴尬。
0 ?1 y$ [0 C" ~7 ?: G; I0 y% ~7 Z4 ?9 f4 R3 R
. x7 L) S7 V8 e& w" \' O a" M
今天,深燃和 5 位求职经历坎坷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有人从去年秋招面试到今年春招,大厂竞争激烈难进,小公司反而 " 嫌弃 " 他学历太高,一直没有定下合适的去处。有人勉强入职大厂,拿到的还是边缘岗位,最后还是因不适应过度加班选择了离职。/ @ f5 b3 ~7 }
有人虽然拿到了 Offer,但不得不接受留学花费 50 万,月薪只有 8000 元的残酷事实。也有人,虽然最终找到了工作,但过程中历尽曲折,一度报培训班打算转行;更有人,离职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打算先跑龙套当群演,暂时不回到以前的工作状态。
$ E# f" K( a+ w' O5 g6 Y
; M1 {( l2 e ] 这样的形势是他们未曾预料到的,不过,他们认为,留学的价值,不一定要用找到高薪工作来衡量,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也是一种收获。
# Y( U/ {3 u5 T7 @: H# w1 C3 w" k7 Q- G" E
未来,放平心态,降低预期,面对现实,将是他们踏入职场前的必修课。) R0 h: y% v* v6 G
( M8 G. x0 ^' t5 e
一 大公司名额少,小公司 " 嫌弃 " 我学历高) W4 ]/ r( y! e) D$ c3 ?% V2 j
8 T" `+ K1 ]3 I$ z宇哲 | 27 岁 西安
& D0 j& u, P3 [2 Y4 F! d/ l. d7 y- M6 g
我于 2021 年 10 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从英国回国。当时算是秋招的尾巴,我给上海的一些企业投了 20 多份简历,最后拿到了 2 个 Offer,但都是天使轮左右的小公司,我感觉平台和待遇都一般,就没去。
/ Q) [% N9 `4 t" |6 `- e5 S1 l M$ P. p$ F9 H# w. P ^
到了今年春招,我一直在密集投简历和面试。我在西安,目前投的都是西安的公司。投出去的简历有 100 来份,面试过了公司有近 20 家,但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去哪里。整体上,近年来的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大厂招聘名额非常少,小公司对我们不太 " 友好 "。# t5 I/ S4 r4 p9 A; P' D
# I: H/ u" b3 q& r8 V f# a 先说面试大厂的经历。那是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群体面试,我们 9 个人应聘者,有 4 个面试官,一轮自我介绍后我就感觉到,大家学校背景都很不错,竞争激烈。整个面试过程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压,到最后,面试官问我 " 你既然中间提了那么多建议,为什么最后总结让别的同学做?",还让我点评面试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并淘汰掉三个人。: Z e1 H% z% u7 x! s1 c# E! T! b
" u2 F8 ^0 \' E7 x B& ? 虽然我已经对大厂的面试有所了解,但当场面试官问了那么尖锐的问题,给了我很强的压迫感,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最后我没敢看其他应聘者的眼睛,说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三个淘汰人选。这家大厂我通过了二面,目前还在等进一步通知。
. R8 g% A; d, @8 V2 R3 a2 v2 P9 j1 n& [
留学生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
^$ h: i4 _! ~- M! f: D8 i0 m. t: C9 Q( e$ Q
我原本的想法是并不一定要进大厂,只要一个岗位能锻炼我,让我去有机会学习提升就可以,但面试小公司的经历不那么让人舒服。比如就老有公司说:" 你这么优秀,来我们公司屈才了 "、" 你可能不会在我们这种小公司待很长时间 "、" 你希望的薪资待遇应该不低 "。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小公司对非常不自信,而且,他们仿佛并不需要研究生、留学生这样的员工,更倾向于招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
' f$ R* X* r1 J) W
' h& I$ j' d6 i% q/ n) n" l 我清楚地记得,我跟另外一个研究生一起面试,面试官问他的期望薪资,他说 6000 元,对方说," 你知道西安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吗?"。我们俩当时都感觉到了强烈的不被尊重,最低工资标准只有 1700 元,如果给我们这个程度的工资,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 l0 e. h" {" c
T/ s( X0 `/ I" @8 r 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是,有些企业的 HR 需要刷 KPI,他们面试数量很多但几乎不招人,导致我参加了很多无效面试。还有一些偏国企单位的岗位,很少对外开放,想进去特别难,有些还有潜规则。! T# ], p2 j8 ]1 K( ?
5 W9 `2 I- H. C g
这一阶段我不太在意薪资多少,更希望脚踏实地学东西,我有一个 5 年目标,现在并不着急,工资在我这个群体的平均水平就行。我觉得不能拿留学花费去类比我们能拿到的薪资,去留学更多的不是增加了知识或技能,而是提升了综合素质,包括心态、抗压能力、眼界、圈层,这个钱花得我觉得值。! }6 t4 ]0 Z! S7 ^
1 Q* i. F7 Q& d
现在我整体的感受是,大厂竞争激烈,不一定能进去,小公司貌似并不欢迎我们。我目前手里有两个相对满意的选择,未来我可能会尝试在本地工作一段时间,如果确实发展空间有限,我可能还是会去北京或上海找工作。* ]: \5 T& Y/ M; ]' }% I+ C
! G3 ^( r6 K9 M/ S( ]% [
二 入职大厂不适应,离职后准备 Gap 一年$ O/ m7 ?! Y4 c! w- R, @
, k z" I) s7 K. _9 l6 A张乐乐|27 岁 北京# ^& y! ^9 v6 R! l7 u A
8 ~' [2 V, Q: _/ N 我是 2020 年英硕毕业,算下来毕业快两年了。当初选择去留学,并没有考虑太多就业问题。我本科是一所国内还不错的 211 大学,在国内考研和申请国外学校这两个方向上也纠结了很久。当时还考过国内一所排名前 2 的大学,但面试没通过,就申请去英国了。+ T$ m8 x6 w! d/ V4 _( R
% p- M9 Z- O! y7 f0 q
毕业找工作,我把目光定在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我当时是用应届生的身份去申请互联网公司的校招,几乎把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和独角兽都投了个遍。为了准备笔试和面试,在网上找了不少攻略,特意请教了已经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同学,让他们教面试技巧。
0 `9 \/ z3 p4 D5 V# V3 w; u* s/ |: \( w3 ~5 A% q1 Z, Q( K9 O
大大小小面试了 20 多家公司,我能明显感觉到,国外的学历并没有给我加分。还遇到过面试官直接说,要不是从国外排名前几的学校毕业,真不如招国内 985 学生。5 Y( u0 ], a6 Y; V+ [
# j2 T6 p! c: Q& s3 {6 m0 z留学生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9 o; b ~+ `; m4 Q& N1 u8 \% F
4 [! c" N5 U0 L X* f 校招时我拿到了 5 份 Offer,大多是市场运营岗,都不是我特别中意的。不过,我还是选择了其中一份薪资待遇最高的。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我只是在国外留学三年,但在国内生活了二十多年,整个思维方式还是很中国式的,既然都决定回国工作,选择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会更好。
- V& ?. f0 P$ V: E' y( T; s* h
9 S( w% G8 Y1 x2 ~7 A7 q 但进入之后,就没有晚上 8 点前下过班,甚至已经晚上 10 点了还要开会。我坚持了半年,很冷静地选择了离职。也正是这样,我失去了应届生身份,之后找工作也不太顺利,现在待业一年了。* d. q3 l% M, g8 }6 g2 |' V- r
2 T1 R9 ~5 q# C: H+ ^* H$ I7 u
我留学大概花了 50 万。这个费用是家里能够支撑的,当初去留学,父母也没说过,需要我多久把学费给挣回来,或是如果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留学就是一笔不划算的生意。所以,待业到现在我没有太大压力。就我来说,在英国的两年,对我的认知、视野以及学习习惯都带来益处,如果再做一次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出国留学。
( h3 Z2 z) a) a; U1 y5 e$ m1 r' i5 @
从大厂出来后,我去过一家外企面试,在留学期间,我去这家公司的总部实习过,整个面试下来,和面试官沟通非常流畅,他们也认可我的能力。但最后,因为薪资和没有匹配的岗位,我最终还是拒绝了。4 O0 J5 M2 Y l7 m& e- u* {- F. }
+ T( V$ Q7 b! C5 b* y
我觉得现在国内找工作变难,也跟整个大环境有关。我目前准备再 Gap 一年,慢慢找。0 G0 N7 ?( q3 t/ a/ r7 V
& U! `; t4 `! ~* ^7 L- a0 r! |
三 留学花 50 万,Offer1 个,月薪 8000 元
: _( k) V! k6 j) V$ D1 u
7 C/ ^. |1 d/ ~" {5 Y( l% {陆迟|24 岁 北京
8 I$ g/ C- F% `) d% Z" l
: \3 h' z+ c3 R% K! `; q 我是 2021 年 10 月回国找工作的。我想从事影视行业,之前觉得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所以决定出国一年,想回来再看看行业就业情况。+ o5 k9 I; C8 k& w; v; A( l; u
1 ]6 \, q9 g8 ^9 U7 I
为了找工作,我特地选择十月回来,想赶上秋招。还没有回国时,八九月份我就在网上刷各类公司的招聘信息,希望能够一回来隔离完后就面试。
/ S$ J. p# n5 u* N0 @& t6 X& F4 S8 I/ g
当时投递方向有两个,一类是互联网大厂,一类是影视公司。结果互联网大厂没有一家有回复,影视公司开校招的也很少,前后我一共只获得了两家公司的面试机会。第一家公司面试完就杳无音信,好在第二家公司面试过了,在 12 月中旬的时候,我获得了一个 Offer。
1 _' \$ o" h' |! w/ v" Q
$ D5 t6 u( S) e% F( s 当时一共面了三轮,聊得挺愉快,但这个过程我也有些焦虑,好在有认识的朋友在这家公司工作,给了我一些正向反馈,让我心理有点谱。$ F! e. b7 R& V' {; ]
! A$ K4 ]1 v7 J5 I0 c
我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对薪资的要求不算高,觉得到手能有 8000 元就不错了,现在这家公司也满足了。
) j9 O7 s- b9 S6 X. K. O7 d1 ?7 t- w
5 b6 ]9 B! Z! O! m留学生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
, Y$ V8 H2 Y2 o" i w, A6 B: A/ `$ a' b7 A c
当然,这和我出国的开销比起来,确实不算多。从计划出国开始,每一笔花销我都认真记账,前后总共花费了 50 万元,如果用我现在的薪资来挣,不计税,前后也要不吃不喝五年,才能挣回来。我家不是大富大贵,我也想过以后要把这笔钱还给父母。3 w* q+ B9 R$ G5 s1 p: o [
& ~6 p, b% \7 w; c* s
但我不觉得出国留学这件事,要单纯从财务角度来衡量。出国留学,是父母对孩子的投资,能让他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有更宽阔的视野。而且我是在英国留学,只需要一年,比国内两三年的读研时间短很多,这也换回来了一些时间上的优势,能更早进入职场。! U9 ^4 t; c0 o$ a9 @, M
" e7 X# Y, V) O 我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我觉得也需要更高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单一环境里,出国也有长久的影响。所以总的来说,我是不后悔的。现在因为疫情,有的留学生就是在家里上网课,也没有机会锻炼英语能力,我觉得很可惜。
/ }" W% g1 ?4 G" I$ o" b- U! P# t- K3 m' q) |
我希望自己在这家公司能多干一段时间,有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在这个行业长久的做下去。
! X+ Q% z( x+ L4 Z0 I! s q" b: X8 T! Y3 E k
现在留学生竞争力没有那么强,也跟当下不少人出国,就为了水一个文凭回来有关。如果要给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建议,我想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借这个机会把英语练出来,想明白自己要在学校学习到什么,爸妈为什么要送自己出来,自己能有什么优势,早做规划。, M( [& n! w* ^, i6 r3 C
3 e5 g( L& n: l# Y$ I* c* b
四 投了 50 多家公司没拿到 Offer,一度报班打算转行# L) X& Y7 I8 r! M, F; _" G1 S
0 }' l* {* V. J$ x小鹿|27 岁 上海$ w. ^5 B8 e; M9 i' W# T8 K
9 k: u0 h8 Q/ ^9 \" E8 ]) ?* {9 I
我在德国读的本科,专业是应用化学。毕业之后我回国 Gap 一年,经历了一段正式工作和一段实习后,我又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了一年硕士,还是学化学。2021 年 9 月硕士毕业回国,我的职业规划很清晰:去外企、做研发。; @& X i; B/ n
& m9 E8 L9 |9 ?6 y 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那一年的秋招,我总共投了 50 多家公司,大多是快消公司,类似联合利华、宝洁,还有拜耳、辉瑞这些知名药厂。我刚找工作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拿很多 Offer,结果两个月过去了,直到 11 月中旬才收到终面通知。
. `+ `) E* M! T9 |( _7 M7 ?, T% q+ O3 e
求职过程中我非常煎熬。化学专业是 " 生化环材 " 四大天坑之一,本来就不太好找工作,化学专业想做研发基本就是进实验室,如果想去更好的平台,那就只能在几家大公司里面找。几场面试下来,我的对手全是来自复旦、交大、南洋理工、UCL 等等高校,甚至还有 PhD。3 Q8 _8 [4 g# U- U4 Y
% o" y/ \2 h4 D0 b7 a( V
收到终面邀请前,我一度心灰意冷,考虑要不要直接转行算了,我就报了一个数据分析的课,想着做码农的薪水、机会、前景都不错。我甚至还投了一家汽车公司,跟化学没有一丁点关系。那段时间我一直在上各种面试辅导的课,宝洁八大问的每个问题我都准备了两个故事,中英文两版反复背。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熬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还要参加面试。 e! {& `* G! J' D
4 l; z/ z" A6 W$ R1 F7 ^0 f* R* } 中间我还碰到过一家外企,终面放了我鸽子。我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对方态度特别差,一番 Battle 下来,对方说给我另外安排一场,结果那场面试之前又告诉我,因为我对他们公司不满意,所以取消了面试。1 b7 d, p" `; U
) q& `1 t% v$ ? ^3 Y
留学生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 v, L% Z- U0 b2 ~' u% r
9 m D, h$ E. e! E/ Y2 R( B- P
可能运气是守恒的吧,我报了数据分析班的后两周,就收到了 3 场终面,当周就收到了一家 Offer call,半个月后就给我发了正式 Offer。这家公司是行业里的知名外企,从面试体验、面试官的态度上看,我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雇佣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交流。
/ O4 U5 B! N/ @* l T: N/ Z# w( b+ C; E- \! x& i
所谓面试经验,其实就是用心准备、好好复盘。我在终面之前,会把公司官网全部看一遍,掌握他们最近的动态、新产品、合作项目。等到最后和大 Boss1V1 的时候,能说出你对公司的见解是很加分的。过程中,我很自信和笃定,自信就是 " 我说的就是对的 ",笃定就是 " 我非常想进贵公司 "。
' V6 z0 P* R' ?5 b! c0 x, ]- p& S. X6 y% \) }6 f7 |( @& R& J
留学生的求职环境确实不如从前,他们会看学校排名,还会觉得英硕都是水硕,外企还更希望求职者不完全是海外教育背景。但我比较乐观,我在德国的本科 5 年也练就了我的抗击打能力,因为德国的大学学业很重,毕业很难,我最后是发了 " 不毕业不回国 " 的毒誓才熬下去的。
8 s. w% y( d/ g& I5 ]: W" w& }+ g c6 D# }: _, T/ y& I8 z
入职半年,我对公司的工作内容、薪资、氛围都特别满意。算下来德国留学一年花费 15 万左右,英国一年花费 35 万左右,如果五六年能赚回这个钱最好了。不过我还是更看重工作、成长本身,希望在管培轮岗里,我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地方。
5 Q* X3 `! m x' |$ S8 o. w3 ]) o9 E0 j O* `# ?$ J
五 回国第一份工作薪资 6500 元,今年打算去体验 " 跑龙套 "
' b ]4 w& |/ }; X% N! g. V6 m. L4 B/ j; y) j5 Z/ w! t
许树|26 岁 北京
. S) }3 }0 H/ g9 s3 y* B
/ S6 d6 x9 s' h# ~6 X 我本科是在美国学的商科,学费折合人民币在 80 万到 100 万之间。2018 年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了酒店行业一家头部品牌,薪资只有 6500 元,其中 500 元还是我们所有管培生跟公司争取来的。
8 R& p' P/ t& |+ t( I) \( c& F/ j3 `! ]9 g
不过,我和我父母从来都没有想过专门计算留学的投入产出比。对我来说,留学最重要的是经历。海外那几年带给我的远远不只是留学生的学历和身份,而是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体验新的生活。而且大学四年,我也不算荒废。从上大学开始,我父母就已经不再给我 " 输血 " 提供生活费了,我的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而且我还拿到了奖学金。当时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其实也是我毕业时申请到的一个国际项目,只招 4 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Y6 n+ e4 H4 G
* c) @8 F) _6 m6 h/ e
这个国际项目是在美国工作一年,再回中国工作一年半,回国工作的酒店也是头部大酒店。但 2018 年回国后,我只做了半年就离职了,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我。第二份工作我进入了旅游业,主要提供高端入境游服务。) P2 ? {, D" C7 `/ c
( k \, ^# W( H6 Y( Z
我觉得,自己回国之后,就是和国内本科、硕士毕业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留学生唯一拥有的优势,可能就只是语言优势。也可能是因为,我不太了解国内求职市场的技巧,包括谈薪等,我第二份工作的薪资是 7000 元。) a& {& _0 W' ]! ~3 S8 m$ M
, M1 I w$ R B2 X# d 接着,就遇到了 2020 年疫情,疫情期间,我们都是发半薪。后来,我自己单独做了一个项目,薪资才达到了万元左右。到去年底,旅游行业越来越不好做,公司想裁员,我也想辞职,于是就在 12 月离职了。
" h& {5 H. t- {6 R! Y4 A+ ?
' C4 c5 N9 v1 J3 t: c5 w- \ 离职后,离春节已经很近了,我先旅游了一个月。春节后去了趟深圳,因为疫情阴差阳错无法回家,我就先来了大理,当了义工。+ x$ I$ B" ~# x% z. k
1 i; u- d0 ?. U% }+ Y/ ]. N5 g& i. b 这中间,我也在线上投了很多简历,但因为我想离开旅游行业,换个领域继续做策划。投出去的简历中,有回音的不多。还有的在上海,现在受疫情影响,很难安排下一轮面试。
' t" V3 ^8 l0 L' O* R# `' n" p7 j9 |& O+ ~/ X7 s
留学生不香了:大厂进不去,小厂嫌弃我
8 _5 y& `: D! E+ w, S9 N% W7 J$ n7 d, C6 D4 T
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朋友,也经常给我转发一些今年的人才市场行情,比如大厂裁员、今年没有 " 金三银四 " 等,我在大厂的学妹最近也发朋友圈说,感觉很丧很 emo。! \' r6 u; G: _) S" `
' U; |3 k% b& K+ j( p; O
但我目前在大理的生活状态挺好的。前段时间,我和朋友在大理这边还体验了一把当群演、跑龙套,等义工工作到期后,我们打算就去跑龙套,也算是一种新的体验,而且还有一天 100 元日结的收入。我估计短期内可能不会再回到以前的工作状态了。
) ]+ M1 Z# K0 a- q5 Z. A. M& C
* f+ x% q$ t* Z 现在,出国留学太常见了,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过海外学习经历,有毕业就创业的,但回国考公进入体制内、结婚生子过上平常日子的也不少。我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心态最重要,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 U2 S' F$ E2 a4 [) w0 d, ~5 O2 r! A! n1 t) w/ |
*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 pexels。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小鹿、陆迟、许树、宇哲、张乐乐为化名。
$ a. o% \) \) { B
( X" j5 @2 K0 Q7 f6 ?! {7 F R9 P. b
https://www.bcbay.com/life/int/2022/04/04/79365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