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20-4-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报告中指出,瑞幸咖啡在2019年的第三季和第四季财报浮报作假,从掌握的内情数据资料显示,无论是门市销售的商品数量还是公司的各种收入,都有明显夸大数据的痕迹。图/路透社' i+ X5 _3 J2 x
9 ]. X& t( k1 n; ?2 _" p* h然而瑞幸起初面对指控时,正当中国的武汉肺炎疫情极为严峻的时刻,外界新闻关注焦点多半在感染扩散的议题上,彼时的瑞幸咖啡没有具体做出细节回应;参与融资、同时与瑞幸关係匪浅的投行「中金公司」,也出面担保力挺。但4月2日,瑞幸却「主动自爆」公开一份内部调查报告,承认公司内部从2019年第二季以来有高达22亿人民币的交易额造假——这个中国咖啡第一股就此应声崩盘暴跌。9 V+ P! Q/ a& _, M* B4 [) l
6 X! |8 O$ V1 c5 r0 m0 }5 d0 a瑞幸咖啡不寻常的自曝其短,马上就让外界联想到是面对美国集体诉讼的法律问题。瑞幸的报告以及4月5日创办人陆正耀的致歉声明,都指出这是「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剑,及向他报告的几名员工」所犯下的不当财务造假,企图将责任赖给刘剑。5 h5 `. {; k& l M6 Q
( f7 k6 B) I i" ~+ j但是舆论都看得出来,瑞幸的造假并非个别主管一人所能为;系统性、大规模的造假,本质上与瑞幸咖啡的崛起和经营手段有直接的关联。只是让一些对瑞幸有所期待的大众而言,没想到吹出的中国咖啡梦泡泡,如此轻易地就破碎成幻影。
- E2 | G$ A3 [* v1 ]6 H5 a" w1 t1 d, C( Z
+ Y B1 {5 F* G
6 `6 o! W* g. h V" P: }" _* d疫情期间,咖啡厅经营压力骤增,非瑞幸咖啡店面。 图/美联社
& R8 q" ]- ^& R# Y' P% V `
8 s( j9 o5 {. r瑞幸咖啡惊人的高增长数据,主要来源之一来自于门市销售的数据夸大,其中一套手法是让商品出单单号灌水,例如从原本应该按照顾客购买顺序的1、2、3,改成1、3、5,来浮报实际的出单数量。浑水研究的报告中还有这项公司政策的内部对话纪录,瑞幸咖啡指示此为「正常的随机跳号」,但实际上根本就是依照序列跳号,藉此增加帐面数字。; V8 w# @$ c# M9 l
3 q j4 S4 D. W另一个搭配冲高出单量的手法,则是铺天盖地的形象宣传和免费赠送。有离职的瑞幸咖啡门市主管向《凤凰网》透露,有些店面做的订单超过6成都是「免费」——各种优惠券、赠送活动推广、第一杯免费等促销,冲高了出单量,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带来营收。这也是什麽在瑞幸造假案爆出后,许多中国社群讨论的是「手上的优惠券还有效吗?」: t, c: o- W2 f9 H' S% u
0 o0 A+ Y" r% l同时一些敏锐的中国投资人早已经注意到,瑞幸的收入成长大部分都来自新店铺的开设,但问题是大量铺设的门店多半经营时间较短、许多甚至都还不到一年,因此门市销售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就是许多投资人观望的疑虑。% a7 l/ z, n9 S8 k+ j! X
6 R- O+ Y, m9 U. r

% {% b4 `; l; k8 ]4 S; `
5 R; v. u- K3 X2 m7 d另一个搭配冲高出单量的手法,则是铺天盖地的形象宣传和免费赠送。图为瑞幸咖啡代言人汤唯、刘昊然。 图/瑞幸咖啡官网
+ G0 A7 s, f) \8 l) r A; U
; A4 w+ B: n. u$ o瑞幸咖啡打着「击败星巴克」的旗号,以大量展店和销售做为其指标。不过也有人指出,瑞幸的拓店过分重量而不重质,展店虽多但未必都能在商场一级战区中独佔鳌头,许多店面的位置其实并不理想;但儘管如此,靠着密集、下重本广告宣传的方式,仍然让瑞幸咖啡的市场形象正面肯定——至少相信瑞幸咖啡真的卖钱、而且有机会打败星巴克。
( e8 _6 e" h7 A" l
6 B. a& V `8 U8 j「故宫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问题并非天衣无缝,早在2018年9月,瑞幸大张旗鼓地在北京故宫开设第1,099家分店时,隐藏在檯面下的暗潮汹涌,就已经多少看出瑞幸背后并不是「许一个中国咖啡梦」那样单纯。
/ a+ f, O2 J0 i! Y7 g/ b, ^2 T
- G' s" G1 a* Z. M% a8 X当时瑞幸极为罕见地,是继星巴克之后成功进驻北京故宫的品牌,星巴克最后在舆论争议、以及与故宫内部人事政治问题乔不拢下黯然退出;瑞幸以「一瓶小蓝杯,一念故宫情」宣传,故宫店的开张颇有睥睨星巴克的气势;然而熟知故宫内部商业运作模式的人透露,非出自故宫官方体系的「外来者」,要进到故宫裡开店必须摆平不少複杂的人事关係,特别是在故宫与中国XX党极为密切、敏感的牵连之下,瑞幸的进驻就引起不少同业侧目。
8 s2 U( B) C- [# ^, W# j7 j5 G
( B4 T) W c3 J4 k
% ~. v ` D) d% P$ l) {: n( k' D3 _: s' n' j* t/ V0 U
「故宫店的案例,就有人看出端倪...」瑞幸的问题并非天衣无缝,早在2018年9月,瑞幸大张旗鼓地在北京故宫开设第1,099家分店时,隐藏在檯面下的暗潮汹涌,就已经多少看出瑞幸背后并不是「许一个中国咖啡梦」那样单纯。图/路透社
P% J+ ~6 c# H7 q) I: q7 ?+ n, C8 ]$ O& U4 o5 Q2 x
瑞幸咖啡一飞冲天的模式,被认为是当时典型的「中国式圈钱」:看准时机抓风口、快速融资并烧钱扩张、接着迅速IPO上市,或称为投资成功三部曲——资本催熟、海外上市、股东套现。换句话说,瑞幸咖啡的崛起,未必真的是要认真经营中国咖啡产业,对于创办人陆正耀而言,咖啡恐怕比较像是投资工具而非目的。
l. u% v: H) o1 W t* C0 c1 W3 r. |. U, Z) }# A* o
矛盾的是,根据已离职员工向媒体的说法,瑞幸管理阶层虽然极为在意顾客的评分回馈,稍有劣评就会严厉追究门市人员(这是因为中国餐饮消费极受到网路评分的影响),然而咖啡品质口味却全都是机械化自动设定好,既不容许客製化、也没有特别针对咖啡更细緻的改进,咖啡师的训练筛选也存在若干便宜行事、培训不足的问题。
6 Z$ r3 w; U8 v) X7 j& Z6 O. [2 {# T
! N- l6 m% R, s* ?, S, K「我们每天开店到到闭店,大到数据盘点、小到卫生打扫都特别要求精细。结果公司自暴数剧作假,心裡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对外还要装没事,感觉违背自己良心。」一名员工向《凤凰网》表示。
2 e: V8 C6 p( Y4 j1 G) ?7 H: G: G* d6 Y: ~ H7 k$ n
此外,在浑水研究的报告裡,也连带质疑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相对于中国传统习惯的茶饮,咖啡商品的利润有限。因此也有中国相关财经媒体,针对瑞幸案指出,星巴克都要熬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瑞幸的资本游戏也只是再次印证了圈钱神话的破灭。
3 m/ b7 ]% h" ^% i! I; E: K# X, [) S; m; A

6 V, Q- g* U( \ H/ D, ~. K! F6 c6 G9 w+ q
「我们每天开店到到闭店,大到数据盘点、小到卫生打扫都特别要求精细。结果公司自暴数剧作假,心裡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对外还要装没事,感觉违背自己良心。」一名员工向《凤凰网》表示。图为瑞幸咖啡工作人员,非当事人。图/路透社6 D0 G3 y! }$ C7 y! D! }! W$ s% s
7 D( ^# n O0 ?! J5 z 7 D$ r( Z/ f3 r6 O
2 s0 z* x' g- P9 n. i& Y图为在中国贩售的咖啡。 图/欧新社) ?% R g0 B2 A. o
+ t& ]! N" r; P. v' k「瑞幸咖啡是中国民族之耻!」瑞幸咖啡的欺骗,牵动了中国网路社群舆论的国族神经,因为海外成功上市、又被海外给做空重重击落,连带影响的不只是瑞幸一连串的法律纠纷和可能面临下市的结局,其他同样期盼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都可能因此蒙受投资信心严重受损的效应,甚至让中国公司面临大规模的审查。- |- P3 N7 k$ I& U, I0 g
0 S" ?* m) v, m
「众人的努力,敌不过一颗老鼠屎的危害。」海通国际证券指责瑞幸咖啡带来的严重后果,让让海外投资人会越趋于保守,而针对中国企业的监管、调查也可能更加严格。而在后续的法律纠纷方面,目前瑞幸咖啡的董事长陆正耀、CEO钱治亚还没有对外进一步的动作,不过中国的相关分析都认为,被瑞幸推出来背锅的刘剑难逃美国的司法检控,但瑞幸的高管们也无法保证能够100%从中安然脱身。
3 L/ A1 ?: {- ?& i3 k% @4 G, z8 V+ f& w7 }) b2 {3 A
当然,在中国国内方面,涉嫌诈欺的瑞幸咖啡也极可能面临司法诉讼,其中是否牵涉更多的会计、投资公司的共谋,也成为日后新闻追踪的焦点。然而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国式圈钱的资本游戏之下,各种新创企业迅速地由盛转衰,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5 m* Y% l; q$ J# e- @7 L$ f4 W7 F
+ X( v6 q( V3 L; _; k2 z3 Q+ C) ]. B+ P
6 M! n7 c. x) A" Q; Q瑞幸咖啡的泡沫引爆,在中国式圈钱的资本游戏之下,各种新创企业迅速地由盛转衰,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 图/法新社
( e: \% }2 S. W, S2 t) q" m9 x; z) W6 H$ \( S
文/林齐晧0 a L( h* G( `1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