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圣经》创世纪开头‘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上。’这梵天的成立,正是先天地,然后水。( h+ B) a- m5 \' A: ]5 a ^
" s& k. g H7 n* w( N# p
. v M4 J9 z. v8 y& X+ E* x7 k, A2 C C* D. i: E) u8 u! O! N# {1 g$ R6 _
梵天成,然后下面一层层天依次先后形成,直到我们人类可以看见的这层天。‘诸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略说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名魔身天。墙壁住处。如梵身天无有异也。唯有宝色粗细差降少殊异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化乐诸天宫殿。次后造作兜率陀诸天宫殿。次造夜摩诸天宫殿。’
% H$ n$ O% s! ]7 l+ x3 K
5 G. y# f0 o& q6 Y5 [ ) Q' J+ M8 F) T
& u+ a I% `+ V/ E《起世经》中从梵天到我们这层天之间共有七层天,分别为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各层天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光明程度,每层天都要比下一层天光明很多倍。而宇宙大爆炸初始就是极强的光,然后随著空间的扩散光的强度逐渐减弱。那么根据
0 C( N& v! K9 r! w Q6 {2 u
# G8 D. C6 x# n. @! m1 K8 y% O- o Y% n5 i) }* Z+ T& M3 A2 c
! x; d- W) k2 p+ I
1,先后次序
) o3 }7 m7 t/ X/ U: \, Q, k% W- L- w- X) d9 v+ _
2,光明程度
6 \6 _7 Y* D. n& J, d% G' |5 G/ [3 p. W9 m4 e$ }) i
3,这些层天与我们这个空间同时成、住、坏、空
0 h1 ~3 m0 E# L- m0 g
( ?/ o/ I# s! m, t/ j7 r8 U 1 N7 n7 D0 @8 G4 }4 p" R
' F4 E5 m5 L; Z3 Z" V6 R这三个重要属性,我倾向于将以上各层天与宇宙大爆炸对应起来,也即我们这层天中的大爆炸,对应著上面各层天的不同变化。刚爆炸最亮的时候是魔身天、他化自在天等,然后随著光亮变弱又逐渐生成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再弱又成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最后人类世界出现。
8 g' l- H7 i+ w( X# T( e1 }( k" d/ c( f* D; W& K! Z& o2 [2 {
' Z7 n- Q9 \+ g3 J+ P
9 r/ N( O' |! Z& u' Q; g! X
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各层天是紧密相关的,相对而言,超出三千大千世界的各层天中的生灵因为处在某种程度的‘定’中,与我们关系似乎要小一些。/ I8 S* k7 x; t: J" B
" @6 f8 J) R6 L& s: M ; Z9 q, b3 ?5 Q( I% k
" G( ]2 P `' }9 Q2 A《圣经》开头‘神的灵运行在水上’之后,立刻就是‘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或可视为宇宙大爆炸的开始。' U; t) b5 D# n# I) l0 g
) v1 S3 ^0 o6 Q/ N( ~: Z6 h
' K3 ]8 D. _$ Q; t. ~3 x6 F/ _
* w6 \2 Y8 k/ v5 ?1 A6 p8 g: y/ m+ _夜摩天下面的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似乎在深度精神修行的境界中看上去像座山,也即须弥山。请看经中:‘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即复造作须弥山王。次作城郭。杂色可爱。四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等宝。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须弥山王。出生显现。诸比丘。又于是时。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于须弥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杂色殊妙。七宝合成。所谓金银乃至砗磲玛瑙。以是因缘。世间出生四大山峰。彼风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造作宫殿。次复更于须弥山王东西南北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处所。为四大天王。造作宫殿。城壁垣墙。皆是七宝。端严殊妙。杂色可观。如是讫已。尔时彼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为月天子。造作宫殿。高大城壁。七宝成就杂色庄严。如是作已。复吹水沫。为日天子。’
2 Y5 W4 g) d0 n2 [; C6 @/ S, V% O( {
! g9 m" _, Z4 n
: L8 ~0 k% b: e$ W+ H
须弥山周围又有八山七海。其中的阿修罗世界及阎罗王掌管的地狱世界等我们这儿就先不多说了,我们人类世界就在其中的碱海里,同样是‘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注意这个水沫应是对应的梵天中的水沫)造就的:‘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余大山。如是辗转。造作成就。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次第出现。’
* d9 r/ Y8 ]5 M& u+ b& x- J) \6 R6 ? m; O! q
) j1 O q- z, Z9 n
8 b+ |$ Z, S6 j! L; b3 k0 n' r成就了这个世界后,人类开始出现。《起世经》里面说人类的起源是光音天上的天人贪吃了地上的食物,结果‘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粗厚。颜色浊暗。形貌改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 y* G4 z/ A* F0 H9 {5 {/ x, a4 i# {/ s/ Q- E# _
/ q: O q( G$ X B$ ~3 `0 c* I9 H7 Q# D& s
吃了地上的食物,就有了人类的性欲,然后人类繁衍生息,直到现在……《圣经》创世纪里夏娃给亚当吃食物,然后两人就有了性行为,大致可看作是上帝给作者讲述这个过程的寓言。, d2 p- L, f: r/ n, r9 B2 H
7 p" r3 j) d/ H3 g% [9 ?
6 O+ X* T5 Y) H) Y, z' N, {; @/ Z" W) S" }4 ?% {
光音天人下降,有可能是化生人间,与猿猴无关,但也并不彻底排除猿猴进化的可能性。佛教在这方面非常开放,具有真正的科学思想。大家可以看见人可能生‘猴孩’,也即退化的品种,那么猿猴进化到一定程度生人孩也不是完全不可想像吧。) O3 o6 K( N) d; x) |
2 ]3 `. j9 u& o0 S0 _/ m7 Y
7 D- s7 `( C- S6 h' G7 }- M/ s& v8 l' h
我以前曾经以是先有人还是先有世界来简单的否定唯心主义,并怀疑这个问题是否还值得讨论,但现在看来,至少以这个来否定佛教的唯心主义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佛陀显然是说先有大地和食物,然后才有人的。
. t+ s. F1 Q- J# s' U- j. m$ w. U4 ~0 z0 F+ `
3 |0 a+ A B/ }2 x* Z' r5 A
$ b8 G J$ w7 e4 a* h7 i1 t9 U由此我们也可知道,佛教的唯心主义远不是一般想像的那么简单,至少这个‘心’绝对不单纯是指‘人的意识’。
" N9 [$ @/ k0 X# {3 c6 L0 V& k
3 H/ Z( ?9 z6 D0 b
, \- T! e4 S+ m- P [, B* b) u
+ ~5 l, r3 s7 k" k: c+ X! Q第二节 整个宇宙模型的核心构架3 }9 H" ^# ~0 R+ J, q" r% U/ y
0 W! ?# U/ |' r$ I; z
/ W5 g' F- v6 K* J$ h" f
) L3 `+ w% F- Z- z/ L4 s" N‘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h5 \! ~1 g" L2 k( J
- N# \- `7 D ?! Z0 \ 3 \- Q( i+ p# Q% y, a% C2 O
; `2 ~" w2 a5 E2 {4 I——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2 {$ {) ~ w- L1 d4 C- X- q
; u% e, S, p" u) `" y
- x* J, h* @" V0 g( @6 H% o( J8 x; g2 O
如果爱因斯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佛教上,那么写这本书的将可能是他而不是我。并且,也许,他在物理学上将有更大成就。爱因斯坦后期反对量子力学中‘观测本身会影响观测结果’这一惊人论断,说明他对佛教理论的理解还不是极其精深——尽管他已经做出了那样深刻和准确的判断。
5 |& [& L+ W. r0 i9 F6 W1 X' j- o/ M9 l- c
/ r; U/ O, S- M5 x p* n
: t7 I/ x: ? T4 o这儿的宇宙就是指包括自然和精神在内的一切。
! s6 v/ V- e" D4 i. h3 f8 T$ U) x ^9 [! O; @. ~+ e
# U1 F' S/ O& G9 E, P- E" E
- c7 j) X, K0 v7 \6 d/ J7 y
一、终极本原:识心+ S$ _7 n$ N2 ~) `
! G* P" q0 h3 d5 V! W
! j2 I7 d' ?) q1 @
h. B3 u% l9 @# N. A在佛教的宇宙模型中,宇宙中的一切,包括我们这个宇宙三维空间,和上面已经提到的其他层次的空间,以及我们人的意识,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产生于心。! C$ V7 W; z2 C1 V* ^; u6 P& b
7 a! X8 e' h+ |: a) y: X
6 A5 d# q; Q5 [, p) w
; B2 H" _" v7 ~" |1 ~) A- i
为了区别于心脏的‘心’,或者单纯表示人类意识的‘心’,我在下面将统称此‘心’为‘识心’。佛教的唯识论,即万法唯识,八识唯心,故定名‘识心’是很恰如其分的。$ t# r" z! R5 W" W) _
% `+ |) F% J- c3 R' j$ L 9 _& {. r$ L5 y+ n4 \/ M9 E8 G f
0 ^. X0 O: {' W$ ]3 ?1 n另一个表示此终极本原的常用名词可能是‘心性’。但‘心性’这个词感觉过于抽象。从科学角度讲,名字其实是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名字所指代物件的属性,下面将会经常提到‘识心的属性’,如果换成是‘心性的属性’,两个‘性’,未免有些别扭。所以我还是用‘识心’这个词。
5 @: @$ H) ~ H! k" E- i5 p( ]3 ]5 V7 V8 K+ B
! p) l6 }# n: \1 G" V
1 X' P& y5 i0 G. f# ^* b$ l
‘识心’即本书中佛教宇宙模型的终极本原。* z# O$ b- u2 b. I
1 c$ a ?" z) [9 e+ n, Z3 T
4 r R { i% U# m0 ~! A& e; O5 K1 N) o2 g
由于它是终极本原,我将拒绝回答一切关于它如何产生的问题,而只认为有必要定义它的一系列属性和此后的一系列规律。" @; O, D) h: V' u- d& p
% R3 S! W% a$ F8 T2 o& G, S
" w5 u3 l" u! Q C4 s
1 _5 Y) s5 ~9 O% Q5 A如果说‘奇点’已经与人们极其遥远的话,那么‘奇点’与‘识心’的距离比人与奇点的距离更加遥远。即使是最爱提问题的哲学家,也确实不必继续追问了。- D- `" [! |9 [& P3 |
1 h: i2 i6 ?2 F' H) Q
+ T! C8 J$ x8 o
' N) ]* }6 e3 d8 A0 Z2 n6 S1 `我们主要分析识心的属性。
# r& K5 j' h; w0 {4 k% i/ `- }2 U9 p( @; B
0 Y/ C8 k T5 f* a. ~
7 o4 |7 ?- @! `# m" o- V
到目前为止,关于识心的属性,只有佛陀,或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的等觉菩萨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破尽物质和意识等识心派生出来的一切之后才能认识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关于它的描述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2 @5 \- C9 [( m" F; v
6 t2 R' L4 y* y( A* G( Q8 G1 C: A
4 D1 c8 V( U9 F4 X: C
) t0 [# {; I* O; ~( ?3 K不生不灭,即没有时间先后概念;不增不减,即没有空间大小概念;不垢不净,即没有人类美丑分辩的概念。1 p0 w1 G' D1 r. D" l7 D
% S) p6 _$ L2 P( h0 p1 t' D ) G$ {( ^* X2 l9 x. r: [
# x- I# p6 x d) v" l现在这个时代,人的灵性越来越弱,但人的理性、知识和理解能力越来越强。相应的人越来越难以通过灵性修炼直接认识宇宙本来的真相,但却更容易通过他人的描述得到理性的理解。本书主要就是精确的描述这个识心的模型,并希望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生起强大的信心,并进而修行、实证。, Q# q3 s* U0 U$ }- q: R
7 k5 j" l, I3 N( E" |
3 p/ g0 k9 C6 e9 [, e" S2 r1 y! B5 @7 h Z2 s9 ~! P' Z
在佛陀那个时代,讲的是‘信、解、修、证’,因为佛陀三十二相、大威神力,一看就能让人起信,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很流行精神修行的,佛陀的弟子很多都是大根器的人,很容易进入佛陀那个灵性的世界,理解佛陀关于灵性世界的教导。而现在没哪个人有佛陀那样的大威神力能让人刚一接触就生信,那么我这儿就主张‘解、信、修、证’,将解和信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仰和皈依。
( {& u! z$ Z: R V5 o. d* F1 f7 c" }4 O* k! P5 q6 X3 _+ G
$ L( a) t/ h! E# M
5 @; |2 c* _; v C现在很多人不信,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感兴趣而不全信,或者虽信却只是信些细枝末节,比如半信半疑的求些在世的小小福报,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了解了并认为确实有道理,自然就深信了。
3 U: ~3 F- q$ j: u% a
7 Y* n* `+ b( m& k( K
, I# U; U: x l p+ T$ l/ \! a5 Y! w
. P9 s, S2 j+ i9 a' N( D5 b Z2 M从另一个角度讲,若是光有信,而不解,那等于你不知道你信的是什么,也就等于没有用。比如你相信万有引力定律,那你也得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啊,你若是根本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具体什么内容,那你这个信,算什么回事呢?
+ l/ G2 ^* x: Z
; U Q% N4 D- ?$ K& X3 O% s( |8 X ; v* U! J% J, x
$ u1 R+ e8 V4 H% B
同时,对于已经深信和皈依的佛教徒来说,大家也都不是释迦牟尼佛那样的正遍知者,也都有个理解的问题。
0 e0 s4 s8 B" c9 A, ]( u$ P; w! P; O6 ]6 l( K3 m ~/ l% D
; x8 Q( C1 c: o! H
' o n$ {7 g) r+ V- B/ c
现代人理性和知识强了以后,将比较容易理解识心在时空上概念。我们这个世界,是个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世界,‘识心’则可理解为没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是四维的物体。这样一个四维空间的物体,拥有三维空间的人类所无法想像的神奇属性。比如,没有三维空间的大小概念,或者说,就是无限大;又如,它可拥有无限多个三维空间,并且这些三维空间的关联也是无限的。我们拿二维空间的世界来和我们这个三维空间比较,也许能比较容易理解四维空间与我们三维空间相比较的意义:
6 n+ L3 I( x% v5 ~; E
' r3 A8 H+ y) W
! ^' H0 z0 w) y5 a: h* r) x: `
. k0 l' G0 i$ Q' s1,一个三维的物体,无论它大小如何,都可以包含无数个二维的平面;* R, y( w8 o. l% x2 i, O* e1 D
+ j9 P4 B6 ^* j- t. y. b. l
6 |5 M8 Z _4 ^7 T, s* s3 K1 d
# e' u' G3 I9 ^# b2,一个三维的物体可以划分成无数个各种形状的平面;2 A# Q, ^) c0 a% b
' A3 N1 w! S7 ?5 }, g! G4 ~: j
* B( [6 f) f ?- [- F
1 W2 J; V/ b, H' E" w: n3,对于一个二维平面空间中的观察者来说,如果有三维空间的存在,那么他的观察很多情况下将是不可思议的。比如如果平面中有一条线横贯当中,要把一个物体从线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必然要接触和经过这条线,但如有三维空间存在,我们可以轻松的把物体不通过线而移到物体另一边,那这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的观察者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