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7|回复: 0

经方众谈:(22)桂枝人参汤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8-9-1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22. 桂枝人参汤
- p) f1 ^7 i* c$ Z1 H
, u: ^; P% U6 Y2 R* |桂枝另切12克(4两)  甘草炙12克(4两)  白朮9克(3两)  人参9克(3两)  干姜9克(3两)  
. i5 _. \! d& y$ k
+ z/ ~5 n6 M' c3 b" O右五味, 以水九升, 先煮四味, 取五升;内桂, 更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再, 夜一服。! |6 T+ E# M; `6 D$ g
7 T4 F) U  s- v+ l& p
【功效】温中解表蠲湿, 益气消痞。4 U. x" C! N: F' @2 i. L

" k, ^, c1 r! V$ S) s" i- @4 c【主治】太阳病, 外证未除而数下之, 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 心下痞鞕, 表里不解者。
; p3 G% i. t2 n) O% R% s4 ^9 _本方为表里同病, 表里俱寒之证而设, 治宜温里益气, 辛温解表。) {% ]! E$ g5 l) [
: |) Y4 M, e0 S6 ?. T/ F1 q5 i1 \
名家经验谈: 0 V* @* Y8 a5 m: }" k
6 n& l5 I9 D4 b: F- o& L
此与葛根黄连汤同一误下而利不止之证也, 而寒热各别, 虚实对待, 可于此互参之。彼因实热而用清邪, 此因虚邪而从补正;彼得芩、连而喘汗安, 此得理中而痞硬解;彼得葛根以升下陷而利上, 此藉桂枝以解表邪而利亦止矣。(录自《长沙方歌括》)
- x: W( v5 V! r$ G1 {4 K, a( u4 P  x
$ ~( P. |  B9 d( P6 ]' ~治疗表里同病, 《伤寒论》中有先表后里法, 有急当救里法, 也有表里同治法。本证表证未解, 里证又起, 外有发热, 内有利下, 治以桂枝人参汤解外温里, 属表里同治法。
- w+ F/ Q* X+ E9 }  t; A( Q$ L+ R: H- m' P# n# h0 {% _
从药物组成看, 桂枝人参汤即由理中汤加桂枝组成。理中汤治疗太阴虚寒, 加桂枝开太阳之表。也就是说, 桂枝人参汤治疗太阴、太阳合病。基于这一认识, 临床上我们可以把桂枝人参汤看作理中汤合桂枝汤的加减方。
5 r2 u  F1 X3 `8 U5 q% ~
) H. k; V8 s. j  c# k% I, }: b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缺少医药的年代里, 虚寒之体又感风寒之证应当是较为常见的。理中汤合桂枝汤、理中汤合麻黄汤, 或理中汤加紫苏、理中汤加防风等等, 这类用方应当是较为常见的。
  S, j2 W' t( ]; M2 r2 ]: s$ x9 k4 B3 [" Y- `
而在当今暖衣、厚味、进补成风的年代里, 桂枝人参汤证较为少见。而与之相对的另外两首经方方证似乎较为多见:一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一是厚朴七物汤证。$ H0 k+ T* y1 x1 m1 u: y7 i
4 L8 ~$ P8 h4 ~) S" [5 h) m( U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表里皆热而下利者, 桂枝人参汤治疗表里皆寒而下利者, 临证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x2 \/ i- f7 G+ c4 o2 b6 }

3 C* W( _, q6 ~5 b6 U* V9 v+ r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腹满而发热者, 桂枝人参汤治疗里虚腹泻而发热者, 临证也可将二方对等看待。
6 ]: X) j/ ?8 f
& h8 r5 O. x. E7 c* W5 s倘将桂枝看做温通阳气或温通血脉之用, 桂枝人参汤用于内伤病的治疗则既不需要有在表之太阳证, 也不需要有发热之见症。) U9 J% D% w' g8 E; A

: K9 Y* p& P8 u2 K名家经验谈: : k4 A4 B1 |' L9 Q& N
7 V" F2 \; X) O9 k4 Q. O* A
亦有观点认为桂枝人参汤并非表里同治。1 v3 u5 w% E0 x2 I

1 r# ^1 y3 H$ I+ H/ e0 a- G(1)协热而利, 该热并不表示表示表症的热;
4 c% Z6 Z9 C# k  \. I4 o. H0 X9 D0 p
(2)“表里不解者” 这句, 熟识仲景笔法的, 便知道这是属于偏义复词, 如252 条和257 条的“无表里证”, 49 条的“须表里实”也是偏义复词, 重点表示有里证, 而表字已经失去其意义,  只是作陪衬作用, 即“里不解者”的意思。9 i: G2 n0 ~( s
2 n) a# F1 S8 Y: ~
(3)单味桂枝不能解表, 解表需要桂枝, 枣, 姜, 草同在, 还有服药次数、药后避风盖被、喝热稀粥等方法的配合。
9 ]: n- C3 A* P+ F- k* |9 _% F( S& q7 G' g- R) X( ~6 z5 W5 p/ |
(4)有表症有里证时, 先解表后解里是伤寒论治疗原则, 先解表, 后解痞症。没有表里同治的。急则治标, 在桂枝人参汤证下利不止的急重情况下, 仲景岂有表里同治之理?
1 u) w- d" K9 `- q3 `
9 ?& o: d$ I% |4 ^: T$ H% I' O" v(5)桂枝人参汤中的桂枝用量是四两, 但按仲景的用药习惯, 用四两桂枝的方剂都不是解表剂, 如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等, 而一般解表剂的桂枝用量是三两,  如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等。可见仲景的用药习惯, 四两以上桂枝多用于温通心阳、平冲降逆、通阳散寒除湿等; 而解表用桂枝, 多在三两或以下。
2 K% b9 k! Z3 O* ~+ u& J, b( u+ }
" V4 i- ^( E; H  H0 u(6)在一般麻桂类发汗解表的方剂,其方后注均有“温覆微似汗”或“啜粥”等的子句,而桂枝人参汤却完全没有这样的说明, * T& D( ?1 O; _2 }# ]1 h: b

2 x, ?) U4 a" O(7)本方中桂枝后下的原因是温中, 而不是解表。所用的桂枝应该是肉桂, 也不是桂枝。因为张仲景时代的桂枝跟肉桂还没有严格区分开来, 当时只是统称“桂”, 因此《伤寒论》中的桂枝, 可能是指桂枝, 也可能是指肉桂,又或是介于两者中间的东西。笔者认为桂枝后下较好的解释是: 桂枝人参汤所用的桂枝, 就是肉桂。现代使用肉桂, 因为肉桂芳香, 一般也是后下, 这样肉桂配伍理中汤便起到协同的作用, 专一温里攻痞止利。; U3 N. Q! [8 [  K) a- r0 r9 _* I$ p- I

; x" d- e8 O* v1 j(8)桂枝人参汤是理中汤的加减法而来的。桂枝人参汤证, 应该有气上冲的表现, 原因是因为“外证未除, 而数下之”, 因而损伤脾肾之阳, 引动气上逆冲。1 d5 g* m7 O2 w! K: ]

* r' Z8 f+ P( S; ?0 L: ^8 Q廖厚泽:23  - n! z( r" D, i3 i# I4 P
# Y* {9 [* H) X% h
寒证腹痛,上焦痛用砂仁半夏理中汤;脐周围痛用理中汤;下焦痛用金匮肾气丸加炒小茴香。P65
+ I$ C: ~) I' y5 u' M" v- D0 Q-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3 16:05 , Processed in 0.14173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