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幸福的密码》
5 o9 u3 f6 q) [3 ]. s+ m* ~4 R; |% P' d' S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的结论: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1 s0 i1 u/ ?" G+ u 二十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m, d8 t3 r2 @7 {: V0 C* a( F
8 P! f: n7 D1 }3 R( }7 P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 R( q! J4 Y7 _' g i+ C( G
7 D& q9 q( }' V8 b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
+ e$ `6 K% d. k( I8 Q
# b2 U8 b# q" l/ }# G8 Z3 ^ \- v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
6 r7 ?. b2 N1 R, i+ Z. A: Z9 Q
# s# `- R5 N7 x! K9 G5 VA、非常幸福。
) `+ Z% t! t$ O% k2 U. TB、幸福。$ h3 L2 y$ o2 \1 d6 i2 f$ e6 U
C、一般。6 b2 U4 C* C3 J! M
D、痛苦。
& g: V6 h* T) i8 s2 d1 }* ZE、非常痛苦。
' J- F7 z# O% j! E* ~( n- z6 Y5 _& f( K& J
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4 {- Y3 B3 B9 m9 X- A* `4 P
& Q, P t7 u: e$ b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
% Y9 X6 {( K! U: o$ I E9 |' h3 Q0 ]6 q Q" }+ G" e1 N; i( u
而另外的71人, 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 n3 D8 M* S2 Z: l2 u n/ o
$ B- r0 l9 w# b6 }2 ~/ L6 e3 X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J; l1 w; u( W _; ^( Q1 z
. }" J8 `' t: f1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
3 I0 g) {$ c" f" G5 E
# a" A* s$ T. x8 q+ G一种是澹泊宁静的平凡人!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6 g1 C. ^, r6 l
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拼搏进取、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1 J# g) n$ G+ t
8 d6 L- i- k8 ?" y3 f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 f0 P, |2 Z; W- i" p4 l+ ~, C4 g" e3 D1 [5 {/ x ]" U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
; d3 ?5 O! x6 L( v7 a2 ^0 V
3 x, ?$ e& k& X/ ~2 ^; ]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7 @$ B$ {2 \$ }+ U$ q. D
3 _7 m# m. O- i& J* b5 l. y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K# Q3 H5 @5 `9 g
/ D* {% |+ w; M8 {) @: y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
J) V% V2 x ~1 c* `
& ^) }1 f% y1 @& S0 W+ J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1 U. o2 V$ S' O5 F8 D+ ~' g4 t
; [3 Z! L6 F" ^& t5 b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 X; ?6 v7 e. d
5 n0 Z; J; M. U5 |) U/ L5 Q) r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q _) N. e. ^- ?8 ~
& E' l4 _6 o- K( k0 E7 p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R( ]" n& Z7 s
+ U3 O# l% T8 A
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F/ \7 @4 [1 [6 I
3 @" Z9 }3 L5 U7 f: n! s' a0 T8 g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
. ]4 ?: J) Q, G, y. W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i+ U$ m; {1 h+ N( Q0 q y
9 R/ H5 _. L+ E: _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6 A, |$ \7 `( _; R
6 B3 ^" R2 c# ?9 x \/ L/ w' t" w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