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44)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odFeeling 于 2015-11-23 22:02 编辑 + X, H* W& K9 }* j
- R- H3 F) ~2 i二战之后,人们似乎很少对工作的本质产生抵触情绪了。偶尔听说哪个城市闹罢工,不是争福利就是要涨工资,对工作本身是没有意见的。$ A% B3 a0 R, |. v& H, R% p
* k k1 r: Q, e$ P4 E0 h R% S; a3 T5 A& i
/ ~1 a% c# b0 [* N' M6 ^' n; A
% O& {6 |3 s! A( ?: R* H- u我最近常常想起古时的中国,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百家争鸣当然好,退而求其次,就算只能在老子,庄子,墨子,这三个人里任选一个,我想中国以后的发展也会健康的多。我觉得孔子很有趣,但后人一直在误解他。西方人有一阵子热捧过儒家哲学,我想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儒家思想稍加操作就能产生强大的束缚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天下所有人都能遵守道义,克己复礼,那么世界和平,全球繁荣,岂不是唾手可得了吗?, l6 ~( H5 D9 W
' C) s \0 l( |3 Q! C d
内儒外法,加上高度进化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使得天下英雄尽入天子囊中。最会读书的人被选去当官,有创造力的人去当了工匠,人人都能看到向上爬的路,人人都想自己的孩子识文断字,将来好显耀门庭。如果入仕之途通顺,皇上圣明,百官尽责,天下是不会有人作乱的。多少才俊为了一纸功名白了头,多少英雄在宦海沉浮中消磨了斗志,变成了自己年轻时最看不上的老爷样。所有的社会变革,以至于王朝更替,归根结底都跟底层读书人无法通过科举入仕有关。科举考试,就是古代政权维护稳定的最有效制度。
2 T( s! Q- Y+ A) |6 \( j
: j, g+ W- V. v5 i
1 i; Y" N/ q, n0 i8 a5 a
! R% R$ ~, ^3 j9 O# @ M" o* z, S% U2 t0 X- ]
同样,我们如今的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大萧条时期,有一种工作是上午刨个坑,下午把坑填上,然后去找工头领工资;在所有企业当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一件事情的复杂程度,跟解决它所需要的组织大小并不存在正相关;往往组织越大,内耗越大,效率也就越低。我们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除了让我们忙碌之外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我们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错觉,这个工作会给我带来知识,那个工作能帮我构建人脉,但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获取知识,磨砺技能,构建人脉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获取更好的工作,争夺更高的岗位,让我们更加忙碌,而忙碌的人是不会思考的。+ t7 \1 U' R( w3 e4 j
( I8 c7 a2 o( P% \3 L, \2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