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16|回复: 43

三周四国飘游记---英国篇(迷失的瑰宝)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世界三大博物馆分别是:纽约博物馆,法国罗浮宫和大英博物馆.因为在纽约停留的时间不长,我们无暇去参观了,只能期盼下次.
4 C5 _2 N1 |9 W9 C+ u4 @
, I/ p* c) X4 P+ D; D0 {# O我们是乘傍晚的火车去法国的.但房间check out在中午之前,因此有5个多小时的空余.于是我们又去大英博物馆了." F0 v5 ]8 x9 r1 h4 O, l
我们重点参观的中国馆内大部分中华瑰宝是被八国联军抢略而来的,还有一些是作为自购商品被运出国境.其中一个巨大的翡翠原石上还保留着海关的封印.1 I; T( v7 v. `8 n
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瑰宝,我却无法在国内的博物馆里领略,只能在万里之遥的英国.想到此,便有点悲哀的情绪浮涌心头.$ X' z! k  d9 D

5 ^! p5 o/ U7 l6 \: ]0 G
1 ^% H& }7 d" g3 x
鲜花(173) 鸡蛋(1)
发表于 2006-9-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不要在此再挑起我反英的情緒吧?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6 ?3 {$ W0 v6 ?" G; s* \
大英博物馆内部大厅。9 T5 d) ~1 D$ h+ ^  P. i$ q* X% w
中央区域是博物馆的书店和纪念品售卖处。天花设计的如同有螺纹的蛋壳。各国展品分置四周,按照区域划分,譬如亚洲区,非洲区。区域内再分" _3 o6 ~2 d/ D( |; K
各个国家,譬如:亚洲区中国馆。$ w$ {  S! I# u4 G! d; E7 l

! p( |# R; \1 J9 `0 U. H# j" R6 A8 |. J- o, u" ^
. g( i1 I: d$ R1 e+ ~7 q1 ~
这是别人拍的一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全貌。* ~' c% q+ I; ~
/ U4 E. q) x) N; o
[ 本帖最后由 裙裾飘飘 于 2006-9-25 16:26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 ^" g. a6 N: z
左手这个是凤冠霞佩中的凤冠,右边是一个成年男子的发簪,就如同印度锡克族戴的头巾.不过,这可比头巾值钱呀,银制的.
  Z" S& P0 i# b3 t% K银质发簪下面是明朝15世纪,官员们的玉佩.上面镶嵌各类宝石.一些地方还使用金子来提高其不菲的价值.
1 s+ V# `- u. i! M其他的玉佩是当时人们服饰上的装饰。) K) Q! R6 X2 i, d: v7 q9 ]
还有一些金子或者玉石制作的衣服钩。
& A( x  G2 H/ h) D2 w) F
; i1 y8 ]- v& ^' @  F
0 H" ?7 ~* k3 U* C, ^2 c+ q9 [8 g  z5 h  Q
这些都是象牙制作的人物雕像。属于明朝后期16-17世纪的物品。右边数第三个是道家韩信子。
8 Y; T! _2 U/ j. T2 \% F$ g) L7 M# k( n. \9 l, ~

  `' y$ W0 L5 ~
, p# t* c- _, f% K- L上传时候,忘记把照片调转方向了。大家请凑合着看吧。
% J, r4 `; l* T# g, L9 O! v1 h3 |3 d* Q9 d& s9 Z. C3 G

  J0 e, l0 c) Z' m& D19世纪清朝时期的妇女们佩戴的首饰.
& l: Z9 s% H  l4 r+ R最中央的是一个金笼项圈.看到这个,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做巧夺天工.项圈中间是笼空的,但是上面又雕有各种花纹图案.项圈上面是头发饰品.下面是金手镯.
1 q0 K1 T' W% \# e& Y8 y& Q以前在香港的那些金铺,什么周大福,周生生都有这类金质首饰.一般出嫁的时候带.平时没人带那些东西,怕抢.2 G6 p3 @" B+ Q$ b( V% G9 c# p
左手边最上面是女式玉佩,下面是耳环和金银制作的指甲套.以前电影里常见慈禧手上套着那些东西.再下面就是金银玉石做的发簪.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D& n( l) v6 p: ?2 I# ]: u/ v

; a6 i% j# j& \4 A! I0 d这些瓷器,左边的碗是官瓷,瓷胚非常薄,但是整个碗的造型非常流畅自然鲜艳颜色.是元朝物品,在1279-1368年.$ l4 Z) L- X3 q! X# D
中间是个储物盒子,上面有当时最popular的龙和荷花的图案.是青花瓷,在1465-1487年间的物品.最右手边的碟子制作于宣德年间,是明朝1346-1435年期间% \  k1 d" z$ E  |5 N4 t- @
下面三个花瓶都属于明朝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间这个有好几种颜色.为了防止不同颜色在制作过程中相互混杂走脱,每个图案旁边都用金属线进行勾勒.* J3 S4 n1 a$ H0 l
几百年后的今天,色彩的亮度都保持的非常完好,一如从前.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G. q4 Y8 D4 D* J用金银做成的老虎.汉代公元前2-1世纪.咆哮的老虎呈站立的姿势.这种造型以及虎身上的斑纹在中国古董中比较罕见.
( @% Z2 E9 L# [: N+ W7 z) I1 n" C" @7 j! U9 Q
! x7 \& i0 K# M; ]( B& q+ b
+ A  X9 e" h0 [8 @
这些玉佩和青铜器件,造型古朴纹路清晰,看似简单,但要是想想它们都是公元前5-4世纪,东周年间制成,不容易呀。5 }7 H( k, g" x" F5 A+ K
$ ~* j9 N- l* m2 J1 M

8 K/ Z2 W7 g7 h: b7 ~
& d7 J; F& u6 d0 r5 O! H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我在国内没有见过这类唐三彩。: v) h* \) \: W1 V* S) G) M
一般国内那些赝品唐三彩都是马匹,没有这种工艺复杂的佛件。" e6 Q" k/ b! q% a3 f! d5 f. l- t% N
5 K" q4 S; f5 ~! u  P8 k

) I# f" H# [$ S* q; w1 P- g- N6 g* N7 [0 k+ p& S8 N* b: o
不单止金银玉器青铜器等古董,大英博物馆里甚至存有我国古代建筑物
5 m5 T' o& ?( u5 |' a) v2 N: q中的雕廊画筑。
6 c% S- Y; Q0 R* I8 T& c6 {( P3 ]这个建筑模型,也是八国联军抢来的。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些照片,静下心来慢慢看是很有意思的.感谢!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s9 }9 v' n# ]& a. x2 V
这是日本馆中所有的展品了,就在中国馆楼上的楼梯拐角。
7 o. z; l* T6 j. m; w, |
- Z& l# M- N/ c看到日本馆这几件展品,再跟藏物丰富的中国馆和隶属于中国馆的玉馆相比较,我又愤怒又悲哀。! B7 ^) L0 ?' @0 L' B1 i2 a
8 Q, ]" M3 n/ f) e' r, w
我们可以用阿Q精神自我安慰:日本没什么东西,而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呀。
, m& Q; x7 n$ H( M, h但是,日本好像没有做过哪个国家的殖民地。而且,二战之后,日本花费了很多金钱物力将流落海外的日本古董搜集回国。而我们中国呢?
: P0 s) ]2 d% L7 l- ~8 U* d- R. E/ h. V/ P( W* u" l! {" C$ F
刚刚在其他网站上看到一些照片,是文革中的西藏。
$ B& T7 ?$ x: x" H5 a: xhttp://news.creaders.net/china/newsViewer.php?id=680919. m7 `. G# m1 \& j: D; K
# W3 S1 C* y3 h; T
当时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有两千七百多座寺院,到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整个西藏境内,只有八座寺庙,而且残缺不全,只是保存了一个外壳而已,除了西藏自治区之外,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总共加起来有六千多座寺庙,经过文革这场劫难,剩下的寺庙也寥寥无几,只能以个位数计算。 ( G3 |! t7 C2 i0 o, a- h* P
- s( z+ ]7 Y$ y: V. z& _" I9 r
我们中国对自己的国宝又作了多少收复和保护工作呢?
8 o/ z% }6 A" n% H6 y) g% m
6 z/ `; y9 ^+ D* E  V9 B在中国一些城市里,很多文物性的建筑都渐渐被现代的水泥高楼代替。当地政府又有谁去为那些古老文化的见证物去花费心思气力呢?" l( u" j$ V  f6 k# |/ O
譬如广东四大园林建筑,有些竟然在里面开餐馆。而我所去的一些国外博物馆里,甚至连照相都禁止,避免闪光灯对文物的破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f$ V9 o+ X2 ]* L
大理石佛像于隋朝出品,大概在公元581-681年。大约跟龙门石窟的那些佛像非常近似。是世界上最早的,受印度文化影响的雕刻。从图片上看,它的高度超过两层楼,大约20米左右吧。有一个小号的佛像,现在保存于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埃及曾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大英博物馆里有很多古埃及的木乃伊。& g- n" Q& r1 X# t; D/ C" E- v
这些木乃伊以及盛放的棺木都表明古埃及人对化学,生物以及人体构造的深入研究。8 K" q1 p5 P/ H; H7 x: y- Z% G

! Q1 c5 j; U4 K+ G
+ ?8 U/ y+ M. h3 r# p+ b# n7 w
  I8 f9 U3 s2 B; f3 g# A+ S法老的木乃伊和棺柩。# K  ~) W" O, l
! U. F3 k/ T* Z, ?0 y' d4 N" r( F

" R9 u0 m4 r! {" H; M# |6 W# H, i7 g) F; A9 F
这个更加精美,是个无名女子的木乃伊棺柩。表明尸体就如棺柩外观一样,甚至连薄薄衣裙下的肚脐眼的凹陷都显示出来,而且符合人体黄金分割点比例。
( Y6 Z$ h8 n/ N# Z+ |, F' s! e' j7 P, M% B7 p( O* z$ V: r3 E2 y
另外一边是个夭折了的孩子的木乃伊。
6 ?4 H% A7 f* |! Z
! w! n" M9 N6 f0 b. Q
/ i/ U5 ?- p9 T0 O! j4 J4 u" u1 R% v
/ R, w6 G* B/ M4 v7 B( q3 p* l0 j

( Z/ k) c0 _' H6 ^" L为了令死去的法老或达官贵人在阴间不至于寂寞,他们生前的宠物,猫狗之类的小动物也会被制成木乃伊后,随之下葬.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7 }  ?$ h5 n0 ?( g7 _
/ ]% M& q7 o" c2 {8 w- K' t4 l0 H. X
木乃伊制作流程图。
# g% D# N/ ?) {1 R) Q+ M
3 }) v1 l+ `9 |. M2 C' s5 X  R木乃伊的制作过程:
, c* j4 b. }. U' C  P+ ]1:清洗.刚死不久的尸体被运到尼罗河岸,用含有碳酸钠的水将尸体上下清洗干净.
8 Z' o6 w/ ]* P6 Q) O+ c$ `2:内清理. 用一个管子从鼻孔深进去,取出脑髓.再用一把石刀在左腹部切开,取出内脏,并分别保存.9 q) M0 O: u0 d& ?, \; E: d6 z$ m
3:制干.五脏用碳酸钠和盐进行腌制,可以起到脱水的作用.躯干用大量的碳酸钠粉掩埋至少40天.( v6 D& ]7 X: T* \8 Q$ }
4:填充.尸体的空隙用木屑,棉絮或者松脂填满,有时候也用苔藓,沙子和泥土.8 [* f5 t% C9 w' p8 }+ G
5:涂油.将液体松脂将皮肤外表全部涂满,并且反复多次.这样可以防止潮气侵入尸体.' W7 R% V# Q4 j" @/ u4 O) s& B
6:包裹.用一些布条将尸体层层包裹.有时候裹几层厚,再涂油.多次反复,以达到杜绝潮气细菌甚至空气对尸体的损坏腐蚀.在包裹的过程中,都有
) k9 ^* c- N, m! _1 o) I/ k巫师不断地诵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0 ?0 P% }' K) b/ W
在非洲馆的一角,是那些令人感觉沉重的黑白照片。里面记载了人类所经历的trouble, sorrow, need and sickness.这些就是我们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N( Y# N3 R% H! f  \% X

! z! i- |$ B% r照片上这首诗,当时读到的时候,非常感动。3 ]9 K# j9 T: B9 ]; a
如果人生可以心想事成事事如意,那么,这种人生就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状态。可惜,不是。
2 q. Z( b$ P4 [/ Y& P  H. W5 f
8 |6 C0 c& W8 j, S, T* h/ h7 }( A佛经曰:人生有八苦,除了生老病死之外,还有
! `0 [0 Z& A! `9 ^! m0 W爱别离 (和相爱的人分别)
4 ~, o: w$ k5 X! L: Y* ]怨憎会 (和仇人见面)
! |0 V) K! h8 N. w7 n# j0 q# r爱不得 (心想不能事成)2 d( ?' R+ v3 e( v0 l( u/ R
五蕴炽  (欲念太多)
# C, O& p+ W1 T) _1 c6 B) t2 m, @9 Z
正因为苦难和挫折,才能成就人生的圆满。
7 I6 U  j& i$ \$ d! w4 }4 HFriends die, one after another.
7 g8 f$ y* K% A4 ZEach time a dark disorder
8 Z2 K# M- C; N3 t0 `A ceaselss banging of shutters
4 h1 p. H' E& H- ~+ sUpstairs there, in the mind.) A0 @( W2 b: F& w

4 N/ @; z1 p* E# q& Q# _From Grieving
* O/ I9 b# b* }7 z3 PRosemary Dobson (1920-)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离大英博物馆不远,有间有中文招牌的小店,叫四合院。里面都是中国家具和中国海报。但里面的店员却是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而且从他口中得知,老板也不是中国人。; L" l% K) R; G
8 f2 G8 s* f3 M, [) F" S
' @5 d5 q6 L/ B1 Z. v& S
/ |/ N+ v3 I8 e3 M8 j# _
鲜花(754)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照片很精彩,更难得的是飘飘精彩的讲解。
) _5 e" }9 e( C' {4 h* i3 \0 m文化瑰宝这种东西,既然已经如此,就让英国人保管一段时间吧,其实也没有什么了。相信有一天可以变本加厉地拿回来。就今天说今天,似乎还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保存条件好一些(有点阿Q了,呵呵)。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山水月 于 2006-9-24 22:03 发表
7 S# T. ?+ B% F* G9 m) O照片很精彩,更难得的是飘飘精彩的讲解。3 U# ?  g6 a- e- M1 {  o1 |7 a
文化瑰宝这种东西,既然已经如此,就让英国人保管一段时间吧,其实也没有什么了。相信有一天可以变本加厉地拿回来。就今天说今天,似乎还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保存条件好一 ...
6 |% J. n+ @# R( r5 n+ S! v" d
9494,不然,本香帅早就出手啦!哈哈!
鲜花(21)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花了很长时间看飘飘给的文革中的西藏的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中国宝贝,比在故宫里看到的都多,都好.
鲜花(33)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山水月 于 2006-9-24 22:03 发表' l5 q! ^) e% s3 N) ?
照片很精彩,更难得的是飘飘精彩的讲解。
/ O6 C- c3 u, e% f+ J9 {文化瑰宝这种东西,既然已经如此,就让英国人保管一段时间吧,其实也没有什么了。相信有一天可以变本加厉地拿回来。就今天说今天,似乎还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保存条件好一 ...
' k8 P! C/ J! a7 G
( c; K$ s7 o5 s( \
这些文化瑰宝逃过了文革一劫。
( W" }- _, h2 H% r* n+ }$ G( }2 a  L4 l& G6 a" R
文革中从西藏寺庙敲下的鎏金小铜佛像可以在文物黑市中买到。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6-9-2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山水月 于 2006-9-24 22:03 发表
3 b& J" `$ \, k, P- h.就今天说今天,似乎还是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保存条件好一些.

+ i4 L) v# i8 Z4 ~) Q; E3 C  S5 i+ K9 j
笑疯了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春泥 于 2006-9-25 10:15 发表  O- I0 x* v( y3 w( q  A6 u" S# K8 M. a/ G/ e
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中国宝贝,比在故宫里看到的都多,都好.
" S2 V7 o8 ^& N& ]  y* K

  F9 Z, m) a8 ]4 M; ]但看起来心里仍不是滋味,毕竟被人抢了我们的东西。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beautiful !  go on pls...
鲜花(173) 鸡蛋(1)
发表于 2006-9-2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朱顺顺 于 2006-9-25 14:42 发表
9 w& ]5 }) n3 o+ h$ W- z: }. jbeautiful !  go on pls...
4 l& `, x8 r$ G* `( n7 K

  h- G! ^' l% O! g1 [你的雙胞胎 竹筍筍去了那裏?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恩,博物馆看出这么多东西,厉害啊。我一般也就是走马观花。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想知道去了那么多国家的博物馆,有没有看见八国联军抢走的中国宝物?好奇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感谢飘飘的用心!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望明月 于 2006-9-25 14:21 发表6 B# r  B7 G' x, V
& G$ S  W7 r, _. Z% U

- G' Y  g' J% F2 r- W9 d7 g# f5 ^但看起来心里仍不是滋味,毕竟被人抢了我们的东西。

' i0 }6 F) x7 ?  j$ R* ^
0 ^1 S6 x* v' n: y咳,这些东西也不能真正的说是我们的了,只是我们老祖先的, 只要是保存良好的,在哪儿其实都一样,我觉得哈。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06-9-2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竹帘儿 于 2006-9-26 17:40 发表
* b: x/ {5 Y0 `2 O$ C1 Q- I* c
0 s7 K" s+ [9 C( L, S0 c! a
# L4 i+ ]: N9 z5 d% m7 f( `咳,这些东西也不能真正的说是我们的了,只是我们老祖先的, 只要是保存良好的,在哪儿其实都一样,我觉得哈。
+ C$ H) T, p$ E7 M+ \& e
不能这么说吧?老祖先的,所以才叫遗产哪!要是在哪儿都一样,那还不如隔姆们家呢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瑰宝,我却无法在国内的博物馆里领略,只能在万里之遥的英国.想到此,便有点悲哀的情绪浮涌心头."- n2 w& {+ L4 {3 |" O! }
The same feeling!
鲜花(173) 鸡蛋(1)
发表于 2006-9-2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6-9-26 18:47 发表
- p" A! q* p7 l4 T: H" ^不能这么说吧?老祖先的,所以才叫遗产哪!要是在哪儿都一样,那还不如隔姆们家呢

" C7 o% f  l0 J7 R" g8 g  B- ^4 O9 U2 ~5 s2 B7 U7 T* I
這也對。我可沒想過這一點。也不用保險費請看更的。5 B1 Q: \: Z4 x2 f4 x

' g  Y5 `+ K0 `  ^好過放在暴發戶的家裏,或且某些人用手段賣黑市到外國去。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6-9-2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思 于 2006-9-26 18:47 发表
5 N) j: t2 `) S0 _/ ]+ U6 D2 ?. w3 u
不能这么说吧?老祖先的,所以才叫遗产哪!要是在哪儿都一样,那还不如隔姆们家呢
! M( H; l  q+ o  i9 Z2 y7 m# o

$ A( `6 q5 ~: \- J' m4 W$ F  L1 R& T是遗产不错,你其实是要强调是中国人的遗产对吧。那么比如那个唐三彩是属唐朝那会儿的疆土的中国人的遗产,还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土内,或是持中国护照的人的遗产呢。如果是前者,现在的俄国人也得有一份儿吧。
6 M1 J0 F0 s% `! ^# }我对不是自己直接或间接创造的辉煌没有那么心安理得的去拥为己有或引以为豪。2 E% X/ G# y& K( _9 t5 J+ q$ R
这些瑰宝是你的还是我的,我觉得其实是大家的,就好像西安和魁北克城同属世界文化遗产。只要它们被好好的保存着,在哪儿有那么重要吗。再说了,这些东西现在在英国,等你加拿大护照到手了,去那儿看又近又不用签证,虽然比不得直接放你们家,可比去中国看不方便多了。
7 {$ H7 z* R. I$ a0 v6 Y( a8 u6 O. [/ \7 r
[ 本帖最后由 竹帘儿 于 2006-9-26 20:5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2 23:30 , Processed in 0.362113 second(s), 4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