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阮耀毅
0 k0 r- m$ B. U/ W, S& q# U% [( c5 Z- }: Z% ` Q! ~
中国移民自认已住满三年提出入籍申请,但公民法官认为短少59天,加上其家人都住中国,认定她与加拿大的连系不足,因此拒绝其公民申请。她不服提起上诉,联邦法庭认为申请人在加居住时间主要是待产,且公民法官有选择「居住」认定准则的权利,因此驳回其上诉。法庭再度呼吁国会应尽速立法,统一「居住」的认定标准。
% K4 _0 {# L( b5 a+ A6 v' r
0 \( o/ i, E0 q! @9 L/ s中国女子黄虹英(音译,Hong Ying HUANG)2005年2月26日以投资移民方式取得加国永久居民身分,但随后返回中国与家人同住,期间虽多次返回加拿大,其中两次是待产,并让另外两名子女入读小学。 . O+ P3 g# E9 o9 C9 W( j$ R
$ C5 x4 f' A3 t, c% ]- U; [
2009年8月6日她自认已住满1095天,于是提出公民入籍申请,但负责审理的公民法官对她在2006年4月8日到6月7日这59天是否真的住在加拿大有疑问,要求她提出更多证明文件。
+ W0 _6 ~' F( R- {
% O4 s4 L* `2 @) m( O4 R她解释从中国的出境章即可证明这段时间都住在加拿大,但公民法官认为她可能住在美国或其他地方,不见得是加拿大,因此认定她的居住时间不足59天。不过公民法官愿意改用「视同居住」准则,评估其是否符合入籍要求。
- V" G; i. w7 t, k) J) ] o% K% m+ {. {) ]8 M
但评估结果认为她与加拿大的连系不足,因此拒绝其入籍申请。黄虹英不服提起上诉,她认为自己已「实际居住」(physical presence )1095天,公民法官怎可改用其他评估准则来认定她与加拿大的连系不足。 ( ]9 E/ A6 R0 T2 q
$ l; D% m) X/ t/ m
受理此案的联邦首席法官克连普顿(Cheif Justice Paul Crampton )认为,由于移民法对「居住」的定义语焉不详,使得争议频传,但根据过去判例,基本上有「实际居住」、「视同居住」与「折衷」三种认定准则,公民法官可自由选择任何一种方式。但实务上愈来愈趋向于以「实际居住」为主。
" B4 f/ W$ l" l. o T% {7 ^5 |6 _5 |/ r
他认为本案公民法官显然采用「折衷」准则,在认定申请人的「实际居住」时间不足后,再评估其是否符合「视同居住」。
! k, i j" k" I: y2 @( e
( q4 k' A+ c U$ ~$ x* y; @+ }9 W尽管黄虹英认为自己实际居住超过1095天,但举证责任在申请人,而不是公民法官。且其丈夫、父母、子女都住在中国,除两次返加生产停留时间较长外,其余都像是「到访」(visiting),而非「回家」(returning home)。
. g$ F3 g3 U/ y" X' M% j2 G3 X) ^& m& t: X( x, m7 u4 F6 {
因此公民法官认定其与加拿大的连系不足,不符合「视同居住」要件,拒其入籍并无不当。于是驳回司法覆核申请。 : V2 v5 c* x) k! ?! n2 H
+ D7 U4 g. M7 O4 _8 w
不过克连普顿重申,类似争议在法庭不断重演,正本清源之道是透过国会立法,厘清移民法中的「居住」定义,统一认定标准。
O/ V. Y+ b7 `3 C, Y w
/ P$ [4 e+ g#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