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28|回复: 2

[商业] D800 --Oct 26. Rumor

[复制链接]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2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36million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2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多喝水 于 2011-10-24 21:40 编辑 + M' J& S' K" w
* R9 o- X+ B/ V$ H
大像素之争已经过时了。佳能新出的1DX回归1810万像素。NIKON似乎又有点落伍了。
6 `9 E- R0 [  j% }  p9 [' w7 g+ M1 r! w! k8 b+ m" m7 t
下面的文章转自色影无忌:- w6 r* V: t* a/ J4 [& u% S! Z

- C, b! v9 B! y2 e1 J% D( y  A一直一来我是反对唯高像素论的,其中2008年写的唯像素论是数码初哥的标记一文引起很大争议,固然有一些网友认为我是尼康用户才坚持像素够用论,因为曾经在一段时期尼康的数码单反相机像素量不如佳能。其实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我的意思,我是对厂家一味追求高像素而牺牲画质的作为表示反感。
3 \) A7 D2 P' l- h3 {4 R4 p
7 W" n5 S4 J6 B+ m在相同画幅(传感器面积)和半导体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像素总数越高等于每一个像素的面积越小,因而获取的光子数量越少。光子数量少意味着两个后果:高感表现差,因为信噪比更低;其二是动态范围减少,因为即使在低感光度条件下小面积像素能够装满的光子数量比大面积像素能装满的光子数量(相应转变为电子的数量 - full well capacity)少。2 X0 @8 n. j  Z0 ?' g$ P, g0 [; R
6 {1 d5 t2 n( |# |: }8 b
固然,在画幅不变的前提下传感器工艺和设计也在进步,无论是通过微透镜以及微透镜覆盖(无缝微透镜)还是背照式(BSI,只适合小尺寸传感器)等技术都在于让更多的光子被像素收集,但像素面积大小是光子收集能力的决定因素这个规律还是永远不变。
$ Z+ k% y4 t7 `5 s8 }1 E4 a7 n6 |) R) z/ e
此外厂家还通过其他技术来改进信噪比,无论是通过硬件方式在传感器内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内置ADC)还是后期降噪算法,这些技术也无法改变单位像素面积是光子收集能力的决定因素。
! c- P# ]5 y3 G( S0 o* y  v5 z$ ]3 q1 n+ B$ H; h$ b7 E
数码相机的进步让我们在短短10年多时间内从APS-C画幅的300万像素(佳能 EOS D30)增长到2430万(索尼 α77),而全画幅单反也从1140万(佳能 EOS-1Ds)增长到2460万(索尼 α900、尼康 D3X)。此外我们还看到10年前ISO 1600勉强可用到今天记者可以用五位数感光度(IOS 12800)轻松拍摄,这是技术进步的另一面。不过在相同年代的技术我们还要面临单位像素大小决定了画质这个不可逾越的物理问题。2 L- l: T$ K0 B- {
! C; X. H: h. c6 B
因而我个人是非常支持佳能这个选择,把画质放在像素总数的前面,停止或者至少减慢没有真正意义的像素竞争大战。实际上在佳能的旗舰DC系列上我们也看到这个趋势,从G10的1500万像素减少到G11的1040万像素。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57)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2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36million
; i, I1 W! z2 {  \8 z% i8 U2 [endeavor 发表于 2011-10-24 21:25

) {7 Y3 y9 P/ p4 A7 z4 H. I
' f. u8 k- O& ?5 H6 N" e呵呵, 现在攒钱不知来得及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7 23:13 , Processed in 0.1215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