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市民陈先生半年前从仪征农民手中买得的一件不起眼的“玉蝉”,经专家鉴定,初步结论是中华史前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凌家滩遗址重要遗存!昨天,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刘静女士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后说,这是她在同时期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中看到的最好的一件玉器。1 w2 o4 J! H+ M* E
推测9 C( q1 a/ Q9 y7 Q" w' I( R
玉蝉主人或为部落最高首领
+ [" X6 Z& L9 q% I5 ~- P/ L 刘静反复端详着这块玉蝉,认为这是一块用石英岩制成的玉蝉,长宽分别为20厘米和10厘米,重约5公斤。由于这块石头埋在地下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埋在碱性土壤中,所以表面已形成了较厚的白色钙斑,钙化的厚度有2毫米,这也是埋藏几千年的主要特征。玉蝉上面刻有规整的、富有神韵的兽面纹,呈对称分布,它是用更为坚韧的石棒刻勒出来的,然后再用石头打磨。玉蝉中间有一条上下贯通的钻孔,这是从两头双打孔的,上面的孔是方的,下面的孔是圆的,寓意“天圆地方”。其实这玉蝉是祭祀用品,是权力的象征,死后则放在腰际,成为殉葬品,刘静推测玉蝉的主人应为部落的最高首领。
0 M; |1 o; e; V6 Y1 t 刘静认为玉器的选料、设计、磨制、钻孔、雕刻、抛光等工艺技术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经过测试,其硬度达到或超过7°(金刚石为10°——编者),所有的钻孔的摩擦痕都十分规整,而不是交错的乱痕。考古界从前普遍认为竹管钻或骨头钻孔,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7 s9 X" \1 U9 t 奇迹
0 e/ o6 `* g7 A8 ^, T. Q" d 凌家滩人已会使用金属?
) I6 G; Y) k" T2 }2 a5 ^$ c" o6 U 凌家滩的先民们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刘静从古玉制作时遗留的微痕上去探索各种历史信息、寻找历史答案。凌家滩玉器的钻孔实物提供了一个最新的信息:可能使用了金属!结合凌家滩考古现场发掘中发现的厚大的坩锅片,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凌家滩在5300年前可能已拥有了金属冶炼技术(但这只是推测,并没发现金属实物),否则是无法达到上述钻孔效果的。如果这一推测得到证实的话,那么
6 K( Z7 B9 R7 f" D1 ~1 _0 p 说明我国早在殷商青铜时代以前,就已出现了冶炼技术和金属工具。这将改写我国冶金技术史和工具制造史,并对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原有结论产生极大冲击。
) G/ w% @* D# T! E/ W3 W% [* L8 k 凌家滩的玉器,体现了“玉器文明”时代人们把玉器饰品功能转向具有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出玉礼器的作用和地位,表明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体现了“玉器文明”时代权力、财富、审美、宗教的宇宙观。另外,从凌家滩的墓葬分布、随葬品差异和出土的各种不同用途的文物,可以得出这个时期的凌家滩已经出现军事装备、权力人物以及贫富分化、私有制也因此诞生的结论,具备了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 H( F' B4 g, U6 h
【新闻延伸】. C( K( ?$ n- p" Y& H4 Y- q. ?
考古大发现之凌家滩遗址% g: D$ g* x0 N4 a) q7 T+ B! B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与同时期其他遗址相比,其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罕见。
& N9 g; \9 b, P$ u7 h 凌家滩遗址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