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他最好还是祈祷吧,祈祷局面快些发生变化。
! T; Q& V M9 e$ p$ [# f+ m! y0 j/ T3 M: t/ a, t9 {8 M$ V& ]5 r/ A
奥巴马,这位为更多美国人送来了医保的总统,这位结束了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现在又快要结束第二场的总统,这位终结了拉登的总统,他确实达成了很多非凡的成就,但是这并不能够使他免于目前众多美国人都在面对的压力:% X1 _8 [5 z( _) o4 V" L
$ @. q* ^1 I a& A 他可能就要失去自己的工作了。
5 a# L: j5 ?. u& {$ S$ f( e% {) ?! f9 R% d" F
现在,无论你对奥巴马的政治观点肯定还是否定,你都必须承认,他确实是个有所作为的总统,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他获得连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是吗?既然克林顿能够连任,小布什也能够连任,连任应该不是什么多困难的事情。
) K$ b6 x ^, e7 B6 N/ U5 y* u- ]* x# c+ _ |( ^
只是,这些连任者都没有遇到过奥巴马所面对的处境。他的总统任期恰好赶上了大衰退,这恶搞时代当中,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个季度就可以下跌近7%,失业率现在更是涨到10%以上,为近二十六年来的新高。6 |; W5 C' |4 N/ O5 t9 p
! Y9 [/ T# M# R2 c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的责任归结到奥巴马的前任们身上,并对他们进行指责,可我们无法否认,奥巴马确实没有拿出一个像样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奥巴马的顶尖经济团队组成是失败的,这里都是些与银行业的朋友,安于现状的顾问,以及胆小的监管者。/ R2 \' _0 t8 v9 b
; T7 ~' n% O e" T5 r2 Z 若是奥巴马在2012年大选中落败,那么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因为他身边没有足够的,愿意采取强硬措施推动经济重回正轨的人。
6 p/ ^2 n! ` I* {
4 B" `" z* B8 y 实际的结果是,奥巴马的团队以“拯救经济”的名义,为银行业送去了巨大的好处,但是却忽视了千千万万拼命想要获得工作、信贷和开支能力的消费者。
~! n% n; s0 [) L
# t8 ~& x; l, N! x1 b4 F( L/ f 奥巴马的团队中都是些什么人?! _3 v% ]" c5 d) C+ M4 p' w
* K5 |2 G# \6 {5 e& D* h% ]
纽约联储的银行家,与华尔街关系密切的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
) n+ M8 [( {, N8 G. J5 L
1 F9 A4 r' F& L 前克林顿政府官员,那些导致金融危机的政策的设计师萨默斯(Larry Summers)。5 G7 X9 l) h! _9 x* W% D: R$ o. T, y
* c3 R- S! o* Z2 a \" o 被指定领导证监会的职业官僚夏皮罗(Mary Schapiro)。( u. x' W' J, J8 a7 G# a' V8 _
K& L( ^* H( ^' M7 D' a) ^8 K/ h 想知道奥巴马的团队到底有多么不靠谱,只要一桩事实就已经足够:在奥巴马政府的阵容当中,最积极的监管者居然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拜尔(Sheila Bair),一个由小布什任命的共和党人。
- U0 d5 M5 _5 ^8 n9 I
2 d4 \7 F( G6 q5 @0 _' o' \ 如果你希望奥巴马最终能够表现出一些骨气,鼓起勇气投入艰苦的战斗,力挺沃伦(Elizabeth Warren)出任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首任负责人,那么你最好观察一段再下结论。4 P& t' ?2 P9 \2 _, i- S
( o, @# h7 O9 u. L d( [ 科德雷(Richard Cordray)可能会让我们吃上一惊,就像前高盛(GS)银行家金斯勒(Gary Gensler)曾经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任上让批评家们吃惊一样。- r# s+ }/ K% p
+ x1 l ~- f) o( \: ` 不过,哪怕科德雷成功地让我们吃惊了,破坏也已经造成。我们必须知道,这可不是希腊或者欧元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也不是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问题。
+ f9 R$ A0 x5 ^) }1 _$ O0 a) }) q* u9 m/ S7 I7 v+ m
复苏之所以步履艰难,原因之一就在于奥巴马政府用人不当,而且缺乏行动。本质上说来,太多经济转折的重担都被压到了私营部门的身上,而后者也只是刚刚逃过了灭顶之灾,要他们再勇敢地为了复苏去奋斗也未免有些勉为其难,显然还是等待的立场更加让他们安心。
* \3 f* c& ~) W( S1 }( _$ @0 I$ d- B: I
目前,企业界还有大约2万亿美元的现金在作壁上观。企业利润持续增加,但是雇工人数却原地踏步。确实,需求和消费开支都有小幅提升,但是企业仍然满腹狐疑,不知道国内开支的力度到底是否足够证明雇佣行为的正当性。3 E. d% b0 A* w- n' k) y
6 C8 v, `/ {1 Y: H 你猜怎样?他们的怀疑居然是颇有道理的。大多数美国人都是依靠举债生活的,在他们能够偿付的时候,这种方式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在住宅价格的下跌已经抹去了众多家庭的财富。我们必须明白,在过去十年当中,这个国家当中将住宅净值当作自己主要依靠的人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其他的时期。
/ W7 p2 E8 b1 L% z2 F4 K" [( G& |0 A% u# P* b9 t8 B$ |
住宅价格之所以会大跌,是因为美国银行(BAC)、花旗(C)和JP摩根大通(JPM)等抵押贷款服务商不但不同意在贷款问题上采取变通之策,甚至还大有打算推卸负担之意。
$ m- E& [- g8 ?9 ^$ I
( C, T2 |% e( [: ^! A7 H. K 于是乎,我们自然也就看到了大量的抵押赎回权丧失,大量的相关诉讼。大多数美国人都觉得自己变穷了,而这,确实是因为他们客观上不折不扣地变穷了。哪怕他们现在已经储蓄更多,哪怕股市已经获得了相当的涨幅,但是由于他们所拥有的房地产贬值29%,目前,美国人家庭财富较之2007年仍然少了11.8%。
4 }- x: `: E! A/ q7 w( d/ L2 Z6 j; C& Q4 \/ y5 N y2 c2 I
逻辑上说来,合理的应对方案应该是第一步救援银行,第二步救援房主,可不知为何,我们的措施到了第一步结束便就此打住了。
# k5 C! N) @) _% v7 R1 O& M& G! ^6 A4 B0 z6 V7 B! G4 s
原本是应该让银行更多放款,推动消费开支增长,让企业看到更多需求。可是奥巴马的团队最终却只是让争论回到了华盛顿。是政府导致了金融危机,是政府埋葬了住宅市场。8 S' W) M0 T9 o5 f4 M5 S
9 _6 A+ @% R" `: Z4 s+ N 当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这么说,那确实不够客观,但是现在就难讲得很了。
' z& h3 d/ w+ W6 B0 L) X8 e, B5 x0 u5 [1 Z
我们还将看到愈来愈多的变化……(玉祥)" z" f0 P# t5 t! t: F% t5 V7 N' t" R
1 {8 f4 [" X/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