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9|回复: 0

爱与割爱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6-20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638 C! i. y' X+ ?7 p6 d9 D9 X

" [, D  i7 j1 F- Y; C( i手头有一本薄薄的特蕾莎修女传,《仁爱一生》。封面的特蕾莎修女双手合十,仰天祷告。她的双手骨节突出,深陷的双眸隐藏在眉骨的阴影内,而略显黯淡。皱纹在她脸上织起了一张网,罩住了瘦长的脸颊。很明显,多年来没有使用过任何皮肤保养品。7 t% ?2 ]% |8 _, S0 }* H
- ]' }3 ]. z5 p8 X0 X$ t  {
书中还有一些她笑著的照片。她的笑容和一般人的不太一样,即使开怀大笑,脸上仍然有一些悲伤的痕迹。当她凝神时,就更有一种深邃而空洞的穿透力,似乎她看到了未来的基督的世界,又似乎,她还在询问。
: F" M2 l0 i% C* L
# U5 Z" {) n- c. U$ k- h" Z他的爱,在呼唤
9 K$ y% P' S: I5 O5 c) t9 h. H$ U; l! ~7 w, E5 {
耶稣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实在告诉你,这些事你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35-40)
; z! X, H8 M0 t8 n; r) l8 @1 s$ ^; m/ u- K2 E5 P
耶稣二千年前在地上的时候,也是卑微人中的一个。他没有学历,没有地位,更没有金钱。他从不高谈阔论,除了引用旧约圣经,只用看似简单的比喻。然而他的话刺透人的灵魂,带著天宇高处而来的冲击力。
! `0 P0 D( b8 ]  Q; r% f
- q: @( ~2 ]5 C0 U; b0 a耶稣到处奔走宣讲天国。在会堂,他斥责地位优越的宗教徒法利赛人的虚伪;他也到穷人当中,带给他们希望;他医治麻风病人、瘫子和盲人;他教导人不要再犯罪┅┅他温柔而坚定,他的脚踪是医治和爱。
* [2 I5 P$ }& K% R; o- ?6 L  h) E2 ]9 b3 [" S- s1 g4 X1 |& r
因为对耶稣的爱,特蕾莎修女选择去印度的加尔各答,爱和服事那些贫穷、卑贱的人。虽然他们肮脏、衣不蔽体,他们住在垃圾堆里、躺在街道上,他们浑身恶臭、频临死亡,他们麻木或心中怀著仇恨,他们挣扎在社会的最边缘┅┅她不怕,她越发地感到主耶稣呼唤她来爱他们。
# G( x0 g. r. Y$ Q/ f* p& f' g1 p1 p3 u' @  \
她从修道院的高墙中出来,从有规律、有节制、被认为足够敬虔的生活中走出来,从那种自我感动的内室的爱和忏悔里走出来,从那些自称罪人却仍旧高傲自矜的人中走出来。她住到最贫穷的人中,为他们擦洗伤口;她收养弃婴,为小孩子开设课程┅┅她为每一个寻找到的人,重建生命的尊严。
) C/ S9 e! j# L( ]
2 n; R- S0 E" T# I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基督的样式;因为,做在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身上!我们的主耶稣,“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灭” (《以赛亚书》42∶3)。 他牺牲了自己,为人类的罪恶付上赎价,他饿了、渴了、作客旅,我们不接待他?
2 A+ \# V! B' F2 h6 w# U# R$ e7 u( K- p
依靠爱,有勇气
8 ~0 L. l3 J6 f4 q8 c, p9 e) C* n$ D$ q9 Q# E
特蕾莎修女知道这个世界的本相,所以她才说“爱,直到受伤害”。她知道人性软弱和世界残酷,但她仍然坚持,始终不渝。/ C* s; c# v8 ]) f6 {, n

5 t6 {5 o# P1 `4 E" [1 ]特蕾莎修女在36岁时,放弃了修道院平稳的生活,听从主的召唤,走到最贫穷的人当中。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没什麽人帮助她,人们甚至觉得她有些疯狂。
8 x: K. D" X! E0 _' S) O, P# j
; V) C) C1 l/ \然而她凭著勇气和意志力、爱心和谦卑,一点一点地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卑微的人。因为她知道,这是神给她的使命,她的一生是为此所设。! O& u* p1 t0 j

+ m- O: D. u7 U; P特蕾莎修女以她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她几十年默默无闻,但她的勇气、意志、慈悲、奉献的爱,终於使世界对她刮目相看。在一个朝著物质主义狂奔的时代,慈善事业成了许多人安抚良心偶尔泛滥的浅浅堤坝。这时,有一个女子,她近乎绝对地实践了基督的爱,这是一个神迹。
" [" O* p& i# M" t, d7 |
0 O0 ?; t: A3 @- ?$ P於是,她成了宗教和世俗世界的明星。她得到了各地各样的奖项,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大批的捐款向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涌来。各国政要迫切地想与她相见,毕恭毕敬地向她请教。世界各地的人给她写信,听她演讲,流著泪,快乐地想像著,他们的捐款可以为印度的穷人买一个温暖的屋檐。
# M+ e/ L* S; a+ K1 S! @+ Y: R' ^
& s! N' i& Z4 V6 W2 Y- `* o# ?她仍然谦卑,她为穷人甘愿做了这个明星!她知道∶“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16)' V, @& b! \& e$ Y/ w8 Z9 A3 z

& P  a8 `+ |7 J4 x7 G当人们热烈地敬仰她、谈论她的时候,可曾想到她孤单一人离开修道院的那个早晨?可曾想到她在被怀疑和漠视时,不为这个世界所移的意志?可曾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因为爱主,而奉献了一生的人?无人知晓他们,他们的名字悄然湮没在时间的河流里。他们至死,没有得到过世间的奖项和群众爱慕的眼光,只有背井离乡、疾病、死亡、困苦,甚至是牢狱之灾。几乎没人记得他们的名字,更无从纪念他们,他们在这残破而光怪陆离的世界上所发出的光,是短暂的,却是那麽真实、笃定。没有英雄的称号与伟大的形象,像绿草一般渺小,然而他们给了这个世界爱和生存的理由。
$ d8 _% J) s( t
- p. \# b7 J9 B4 Q3 g% C7 L因为爱,而割爱
4 V2 Q1 N* z: R5 b, Q' M7 y6 n3 W( U# V. q1 }9 _
“如果人生有最高道德的话,那一定是爱——和割爱。没有割爱,也就没有爱。”(何秀煌《人生小语》)8 |. T( V/ W% s( [
- e5 {6 H- n% a5 F) J3 f
爱意味著割爱。父母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恋人为爱情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当我们去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一些自私∶舍去自己的享受,舍去自己的骄傲,舍去自己的时间,只要所爱的人快乐。
4 A3 q/ ?0 T  n* f4 _) ], Q* `7 ^9 E( R
即使这样小小的割爱,对许多人而言也是挣扎,所以很多所谓的“爱”,最终成为了彼此的伤害。人太爱自己了,虽然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什麽是真正的爱。人在自己的窠臼中自恋地舔著伤口,或是在幻想的激情中,对著没有观众的剧场自我表演。/ {; B2 P. W5 X6 A; n' u  D
8 q' m/ r2 f; p
小小的爱已经很难,更大范围的爱——甚至要求牺牲,牺牲人性的享受,牺牲与世界甚欢的相处,牺牲今生的骄傲,牺牲平安,牺牲健康,牺牲自由┅┅牺牲这些为我们本性所爱的东西,我们怎麽能轻易做到?
* P$ M$ o6 D  |3 k. z" e. u/ E; c5 ^  C3 r! E9 S  w
所以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
0 b- a, w6 F9 i5 \. P- Q# z& N/ o& B' N6 O+ E, n* L. \
特蕾莎修女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她是一位圣徒,她给出了一个割爱和舍己的榜样。所以,我们在仰慕她之馀,更要想到在我们的身边,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还有许多贫穷的人、被损害和被逼迫的人;想到基督的爱是让我们因给予而丰富,而不是为自己平安、富足的生活沾沾自喜。0 g) t/ g  w" V% e6 \( t' a2 I
9 C+ k/ X/ j3 p' ]- `, A) _5 a, Z
让我们把眼光分一些给贫穷、困苦的人。当我们清楚神给我们的使命,就坚持去做——即使有些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愚拙的。当周围的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房产、孩子、财富,我们无需为自己不去应和而羞耻。让这个世界奔走它自己的路吧,我们要跟随的,是主耶稣;我们本来不属?这个世界。5 I4 G* y' E1 V( x4 H2 R

0 P  I' h  E- _爱里面,无惧怕4 [) M9 n  }4 r5 N
/ {# d0 b- M3 o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著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18)2 T2 `0 M7 t. X8 L
8 @7 J8 p% F7 M3 z
恐惧感,在人的意念当中是一苹怪兽,它暗暗潜伏,却又常常出其不意地主宰人的选择。
" U3 ~* H2 r3 w$ ~  R
' ]% ~; H$ b  N7 s, p特蕾莎修女一定经历过恐惧,历世历代跟随主的人也都经历过恐惧。当一个人面对危险,面对与众不同的生活选择,当前方未知、不能给出保证,人性中的恐惧感就可能伺机出现,逼人回到庸常的生活状态,以求取“得到”与“付出”的平衡,向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看齐。
6 X& ~9 d' H$ o0 i) a6 F: l$ F) `7 P, }) C" d
然而庸常的生活就一定安全吗?大多数人都走这样的道路,就意味著安全吗?这条路到底去到哪里呢?当我们真正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8 Q# V- p5 |3 K+ ?& W3 w/ w) b2 F/ Q# {; D. n( [
耶稣也有过恐惧。在客西马尼祷告时,他感到了痛苦。是什麽使他最後坚持下来?是信心和顺服!所以他抛弃恐惧,割舍生命。
" C; \* Y* O8 q5 {/ S2 S
7 X) H  E2 a0 G0 k特蕾莎修女在担忧、恐惧的时候,必然会想到耶稣吧?那麽,就让我们以她为榜样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8 16:28 , Processed in 0.12912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