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0|回复: 0

[加国新闻] 感受西方人过春节和圣诞节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1-2-7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张 名 艾
" b. m: M% R" I1 }9 p8 F4 e7 e: T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有的来源于农时季节,有的来源于社会生活,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来源于宗教信仰,但都为一定人群所尊崇热爱,具有自身的特色和魅力。圣诞节来源于基督教文化,春节来源于华夏农时季节,是全球许多地区和人群最热衷的传统节日。
2 m0 }: w8 A& L% }0 [9 K! p/ J5 D5 @+ Q" {( d- [: S
9 u  O) \5 o2 k0 G8 L
东西方传统节日,一般都有大节和小节之分。中国"大节"之首是春节, 其次是中秋节, 端午节, 清明节, 俗称"四大节",都有2000年以上历史。西方"大节"主要指圣诞节、万圣节,有1000多年历史,北美感恩节也是大节,有300多年历史。+ D% Y7 i) @8 A# {* j4 D

/ S! V: c& y/ v; [春节是最具东方民俗文化色彩的节日,浓缩了炎黄子孙几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被誉为是华夏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标志。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有史可查的,历史最悠久的节日。我国分布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超过3500万,他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风情带到了移居地。据专家统计,目前欢度春节、圣诞节的人口,各占全球人口40%左右。据我客居加拿大期间的体验,在北美,热闹非凡的节日,除了圣诞节、感恩节,就是中国的春节。- W8 c" w/ e) s* h1 \+ P9 v
9 \/ U" ~5 O3 [; f
春节又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多元的节日。根据"夏历"(即农历)记载,中国的元旦(指农历新年,春节)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到汉、唐时代,春节的主题由原先的祭天拜地敬祖先、驱邪祈福,增加了合家团聚庆丰收、庆团圆,各取所需参与五彩缤纷文化娱乐、拜年会友宴请活动等内容。+ b) v0 h: M4 w2 d
1 V$ p! l3 x. }2 b' E
春节的节庆时间,从夏朝至战国的漫长时期,都是一天;汉代是三天;唐"贞观年代"是从腊八节(农历12月初8)算起,到上元节(农历正月15)为止,共三十多天,有位民俗专家称"这是世界最早出现的'狂欢节'";宋代起到现代,一般是从祭灶(农历12月23)算起,到元宵节结束,共二十多天。0 S. z( w$ N+ a

, x( z' U% P" l, c西方节日的主题都比较鲜明、单一,例如圣诞节,就是基督教徒给耶稣过生日和广大信徒给贫穷者、公益事业提供赞助,广大国民过节的内容更为简洁,节庆时间是三天。
8 P" f8 `) ^: }
  N$ w! B( G( n0 O
; N% }6 T9 d8 ~2 W& H西方人对传统节日圣诞节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东方人对待春节的重视程度。在节日造势、商业炒作、节日经济开发等方面,西方比东方更有独到之处。7 i8 @  j2 J# d! J

0 Z& w  {0 H4 n. k- s圣诞节和平安夜(相当于中国的大年初一和除夕),西方国家到处彩灯闪烁、装饰一新的圣诞树遍布公共场所乃至千家万户。由于国情不同,西方没有哪家电视台制作大型联欢晚会直播之类的"节日文化大餐",更听不到爆竹声声,但文化、物质生活都很丰盛和实惠,社会文化活动千姿百态,合家欢聚、邀亲会友、结伴旅游度假十分盛行,各大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纷纷登台献艺。
6 m4 f6 C1 a1 K0 h- ^7 f! n/ L& H+ N( Y+ u  t, S/ q
东方人过除夕,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一起守岁、祭祖先、敬长辈、看"晚会"、包饺子、放鞭炮,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的新老风俗,把年味烘托得喜气洋洋。初一到十五,是欢庆新年阶段。男女老少早就把新年前三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孩子们要逛公园,青年男女要聚会,中老年要会亲友,"玩友"们要打牌、搓麻将。当官的、经商的,在外读书、国外移民回乡的,在新年前几天,甚至直到元宵节,都在扮演拜年、"赶场"、宴请的角色。0 c$ r/ I9 w. l2 }1 W' q5 x
5 D8 _9 Q4 h* K0 Y" Y7 E5 f9 i
在加拿大期间,我观看了多伦多的"迎圣诞大游行"和"唐人街除夕之夜",感到增长了不少见识。迎圣诞大游行在圣诞节前一个月的周日下午(这也有11月天气温和、有利老幼参与的因素)举行,游行队伍长达几公里,几万市民沿途观看,规模浩大、盛况空前、气氛热烈,秩序井然。 : F; w& b2 {) }1 q" Z2 o
游行是在多伦多市区几条著名大街进行的,道路两侧有警戒线,人们会自觉排列在线外,前排是老人孩子,有的坐在街沿上,有的坐在自带的折椅上,年轻力壮者层层叠叠站在后面,没有拥挤、没有呼喊,也见不到成群结队横穿街道者。
& y' r( N6 f, S6 }, e# r, K; H( I3 V* ]
流动警察个个举止潇洒随和,政府官员穿插在在游行、表演队伍中,一样化妆、跳舞、扮小丑,自由释放感情,看不出与普通市民有多大区别。游行者的表演诙谐、张扬,但不失风度。场内场外不时有人做一些滑稽动作,自然但不显庸俗。观众中有些天真的儿童用玩具水枪喷射警察或游行队伍中的表演者,表演者也会突然拿出水枪射向观众或警察,换来的都是欢声笑语。游行队伍中的花车、游行者使用的道具随意、不求奢华。全部活动由各商家、社区、社团出资、协调组织,政府官员如同普通市民。男女老少自由地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自我,商家乘机散发糖果、小礼品回馈市民。人们把参加或观看"迎圣诞大游行"当成是精神享受、是一年中最幸福时光。人人愿为别人创造欢乐,人人都能享受到别人送来的欢乐。在这时,我似乎领略到了"什么叫自由、什么叫民主、什么叫狂欢,什么叫官民一家,什么叫社会和谐"。0 v- X) z& A3 u+ o) i! I9 P

) p8 e! \6 V# d7 J西方这种社会型、参与型、开放型的节庆形式和理念很值得称道。我也参加或观看过国内的春节大巡游、元宵灯会,也曾坐在漫山遍野或海滩人群中冒雨观看"'xxx文化节'明星们的所谓'精彩'表演"。豪华的舞台布置,震耳欲聋的声响,炫目刺眼的灯光,淋成落汤鸡、冻得发抖的观众,明星们冒雨演唱、收取高得惊人的"出场费",使观众只感到震憾、"烧钱",难享到欢乐。这绝非崇洋媚外,以我自身的感受而言,节庆还是通俗化、民俗化、自主化、地方化、"少花钱也办事"好,让地方文艺团体向家乡人展示才艺,让老百姓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欢乐就行。* [0 q. ^! |6 U" A5 N
7 ?' H, R+ B8 y4 V9 _6 T* H' o

- z9 |- _& g0 Z# d7 l"节庆带给人们希望与和谐",一直是过节的重要功能。西方过节注重轻松、随意、实惠,中国注重礼俗、形式、吃喝;西方过节主题单一、鲜明,中国过节主题多元、丰富;西方过节喜欢聚会、互访、休闲旅游,中国过节喜欢合家团聚、高朋满座、"一醉方休"和耍牌、搓麻将;西方大型节庆活动商业色彩浓烈、政治色彩淡薄、投资节俭,中国节庆的政治、商业色彩同时出现,主办单位出手大方、摆谱、烧钱;西方过节政府官员与民同乐、打成一片,中国官民同乐界限分明,但很重视为弱势群体送温暖。
& H$ p9 t  R9 R5 J- e6 T# F7 {7 i# b" m8 a. a# ]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民情,各地有各地的民俗、习惯,各人有各人的信仰、爱好,不必苛求节日文化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要人民欢乐、满意就行,不必动辄"上纲上线"、说三道四。
; {4 |- y2 G6 L/ D& I. y! A' B2 \+ j- m0 m
西方一些传统节日已经登陆中国,有人担心"春节会不会被圣诞节所替代?"甚至有10名博士联署"呼吁国人抵制圣诞节"。我想这是标准的"杞人忧天"、缺乏自信。想想中华民族几千年,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文革十年'破四旧'"对传统民俗文化摧残多么深重,但春节的习俗依然风行华人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民俗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只要传统文化存在,标志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圣诞节)就会永远存在。像中国这个不断开放、日趋振兴的大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才是国民应该具有的心态,不然"何谈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 `2 D% H, A/ e! ^9 _4 [( N
. x; Y4 t! @; h( q: a5 V4 s. ?现代世界,节日文化正向文明欢乐方向发展,人们利用过节,追求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从这一层面看,东西方的春节、圣诞节方向、理念、追求是大体一致的。未来春节、圣诞节完全可能成为全球共同的节日。从2004年起,美国纽约州等西方一些地区把中国的农历大年初一定为当地法定假日,在西方各国的"唐人街",春节时的古老风俗、欢庆程度,并不比中国两岸三地逊色。春节时,西方的国家、政府首脑还纷纷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本国的华人华侨表示节日祝贺。一些老外感慨之余评论说,中国春节比圣诞节热闹多了,被人们重视多了。
% ^3 Y7 Y7 q7 v# f) ?' K/ c$ S我参加"多伦多'唐人街'除夕之夜"活动,看到很多机关团体、商店超市及民宅都是大红灯笼、"中国结"高高挂,大红春联,花花绿绿门挂、门神贴上门窗。从除夕晚饭后开始,男女老少华侨华人穿着节日盛装,手提花灯、"中国结"上街游玩。多伦多几个购物中心、超市还举行(中国式)庆春节文艺表演,奖品促销活动。在街心广场,舞龙舞狮、跳财神、放焰火、小丑表演、歌星演唱五彩缤纷,一派欢天喜地景象。洋人庆春节、度除夕,"中西合璧"十分精彩,令人终身难忘。
7 _7 M2 g. u7 f  ~% C% @$ `# x/ K& _5 ~. S  z+ l  \+ }3 m- S" e
东、西方的传统节日都是人类的共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财富,不存在谁超越谁,谁替代谁的问题。如果有那么一天,西方人都像东方人一样欢天喜地过春节,东方人也像西方人那样自由自在"狂欢"过圣诞节,"世界一定会变得比现在更和谐、更美好!"
" }: `# M6 L# v# f' R8 j4 _, R3 [) I0 P' S) v# O$ u
0 g, V* q: u: ^  K' g+ \9 x& |7 t
西方节日多数都有宗教印记,但西方人更崇尚自由、民主,基督教信徒没有把圣诞节作为自己的专利,非信徒认为自己过圣诞节,无关宗教、信仰,寻求的是过节时的人间欢乐,那种平时没有的氛围。中国的传统节日遗留着儒、释、道家思想的印记,崇尚"仁孝忠义,尊宗敬祖"和"天、地、人"的和谐合一。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信教,但都崇尚行善积德、家庭安康、吉祥如意、社会和谐,希望人间充满欢乐、充满爱。# W, D: S$ n, k# P" c* E4 c
( u! ~( }4 d+ z' V' m( V
近些年来,圣诞节文化大举进入中国,过圣诞节已成为"跟着感觉走人群"的一种时尚,但这与宗教信仰没有直接关系,更不存在"崇洋媚外、忘宗弃祖",人们追求的是圣诞节那种特殊的亲情与欢乐,商家追求的则是节日经济效应。
. |* L& o% F) R2 l7 ]- b
; e$ @1 ^1 o$ n4 u' p2005、2006年我在多伦多的女儿家里过圣诞节。在异国他乡与亲人团聚、与同胞相聚,一起过"洋节",大人小孩都兴高采烈。最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外孙收到二十多件圣诞礼物,有一大半是中国制造。当晚我在网上又看到一条消息,题目是《圣诞老人背包里装的都是中国货》。这是圣诞节送给我的又一种欣慰。在西方许多国家的购物中心、"超市","中国制造"已成为物美价廉、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代名词。中国人专门为"洋节"定身打造的节日商品,越来越成为"洋人"的首选。节日文化、节日经济拉近了东西方的距离和感情。; `7 h9 O) e" B' l. I  I
1 ?2 r) Y! i9 n) B! e% M
世界有形心无界,中国人按农时祭天、祭地、祭祖先,期盼风调雨顺、驱邪纳福、吉祥如意、家庭平安开始形成的多数传统节日和西方在宗教和神话传说中形成的传统节日,用现代科学思想观察,都有不真实的外貌,但都饱含着国民的感情寄托、心灵期盼、精神追求和民俗风情,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思想和民族精神。节日欢乐、节日文化、民俗风情与节日经济相得益彰,推动着历史前进,记载着人类的文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22 00:11 , Processed in 0.09833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